洪景兰
儿子是我们的骄傲,名牌大学毕业,在大城市里找了一份好工作,还娶了一个城里媳妇。媳妇怀孕后,儿子打电话让我们去照顾她,我们挺高兴的,急忙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妥当,提着大包小包的土特产就进城了。
看到装饰豪华的房间,我们坐立不安,唯恐一不留神把哪儿给弄坏弄脏了。儿媳妇倒是没嫌弃我们,还安慰我们说:“爸、妈,你们刚来不习惯,住一段时间就好了。多出去走走看看,就会觉得城里比乡下有意思。”虽然处处不自在,但我们知道我们有任务,是来侍候儿媳妇的,所以不自在也得坚持着。
我和老伴加工了从家里带来的一些小菜,开始几天,儿媳妇吃得眉开眼笑,一个劲地说好吃。可不到一个星期,儿媳妇吃一点儿就放筷子了。儿子吞吞吐吐地说:“妈,您不能老是做那几样菜啊!媳妇嘴刁,您多换几个花样。再说了,您儿子能赚钱了,别舍不得花钱,多去菜市场转转,买些好吃的。”
第二天,儿媳妇上班走之前,我问她:“孩子,你今天想吃点儿啥?”她想了想说:“我想喝皮蛋瘦肉粥,还想吃风味茄子。”她走后,我和老伴傻眼了,媳妇“点”的菜我们没吃过也没做过。我着急地打电话问儿子,儿子正忙着,三言两语没说明白就把电话挂了。我和老伴没办法,跑到菜市场问了别人,才算捣鼓出了儿媳妇要的粥和菜。
晚上我上洗手间,无意中听见儿媳妇对我儿子说:“你不是说,你爸你妈特别会做菜,在你们那里是有名的厨师吗?今天做的粥也太难喝了,我差点想吐。当初就不该听你的,让我妈来就好了。”
我们这才明白,让我们来侍候儿媳妇是假,儿子孝顺,这是想借机让我们来城里安度晚年啊!
体会到儿子的良苦用心,我和老伴只得赶鸭子上架,边学边做,马马虎虎应付着。就这样,磕磕碰碰中儿媳妇终于要生了。我按照老家的习俗,为孙子缝制了小被子,准备了白棉布的尿布。儿媳妇住院后,我带了过去,没料到,惹得儿媳妇老大不高兴,她说:“妈,现在谁还用这些啊!您赶紧拿回家去,放在这里让人家笑话。”
儿媳妇生了个闺女,我老伴有些失落,他们家三代单传,到这一代传不下去了。我安慰他:“第一胎是女儿好啊。咱们农村不是有句老话嘛,‘生女儿生福’。”儿媳妇听到了,立即说:“妈,我可没打算生二胎,我只生这一个。”弄得我和老伴脸上当场挂不住。
儿媳妇出院后,她请的月嫂跟着来家里住。月嫂照顾孩子的很多做法我看不惯,我心疼孙女,忍不住说几句,媳妇就生气地对我说:“妈,您别老是拿您那老一套说事,这个月嫂是我好不容易请来的,您把她气走了怎么办?”我对儿子抱怨:“你们小时候都是我带大的,这不是长得人高马大的,也有出息。”儿子苦笑着说:“妈,她是城里人,瞎讲究。反正是为了您孙女好,咱不和她计较。”
我们也不是不讲理的老人,儿媳妇坐月子,我们都顺着她的意,不惹她生气。老伴也劝我:“咱们这孙女可是标准的城里人,咱也要学着城里人的样子喂养她,不能把她养成一个农村丫头,你说是吧?”
终于熬到月嫂走了,我和老伴想好好照顾孙女,可我们做什么儿媳妇都不满意。孙女过百天,按照老家习俗,我们理应邀请亲戚到家里贺喜,儿媳妇虽有些不乐意,倒也没反对。
百日宴那天,家里闹腾了一天,孙女被这个看看被那个抱抱,到了晚上突然哭闹不止,发起了高烧。到医院检查,竟然是肺炎。儿媳妇说是因为那么多人到家里来,空气污浊,孩子抵抗力差,受了感染。我和老伴内疚得要命。儿子批评儿媳妇乱下结论,俩人话不投机就吵吵起来了。看着俩孩子为了我们争吵,我们真是无地自容。
晚上,我们听到儿媳妇哭着对儿子说:“不是我不孝顺爸妈,要赶他们走,可是把孩子交给他们带我真不放心啊!以前我可以忍耐,现在为了孩子,我不能再忍了。这也是你女儿,难道你不心疼吗?”
儿媳妇声音挺大的,我们在隔壁听得清楚。我和老伴决定等孙女出院就回家。我们不想为难儿子,不想让儿媳妇不开心,不想让他们小两口闹矛盾。我们更不愿意自己的孙女被我们养得比人家城里孩子差。说实话,来了这么久,我和老伴也明白了,不管我们怎么学习,那些城里人的习惯,我们还是做不来。与其大家捆绑在一起彼此受罪,不如各过各的日子痛快。
我们走时,儿子有些不舍,儿媳妇也有些难为情。我对儿媳妇说:“你们都是好孩子,以后放假了就回家去玩。”坐上回家的火车,我和老伴都长舒了一口气,城里的景再好,我们也不觉得有农村好。真应了那句话,“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
两代人在一起生活,是否能够和睦往往不是由单纯的主观意愿决定的,还牵涉很多其他因素,比如生活观念、行为习惯等。都说“强扭的瓜不甜”,类似洪女士一家这种“捆绑生活”同样不可取:父母不快乐,儿子尽孝的想法会落空,还会引发不必要的家庭矛盾,反倒不如各过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