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小欣
儿子15岁那年,我在一次情急之下,打破坚守了15年的不说“不准”、“不可以”、“No”的自我规范,挑动了正处于反叛期的儿子的神经,两母子轰轰烈烈地吵了一架。
— 因为儿子说他要到美国升学。
从小到大,都为儿子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衣食住行照顾周到,虽不至饭来张口,但也算在半个温室长大,当中的一份私心,是延迟儿子的独立能力。所以当他八九岁时,知道一些大哥哥大姐姐要离乡别井到外国升学,他的反应是:“妈妈,我不要到外国念书,我要留在香港念大学。”当时心中泛起丝丝的成就感。
他年纪小小已热爱足球,是英超球队曼联忠实粉丝。我提议他去英国参加曼联主办的暑期足球营,不单可以增进球技,更有可能踫到球星, 他都拒绝。他说爱家,他不要出外。
对儿子不会出国留学的概念根深蒂固。
那是一个星期六的早上,他要返回学校参加兴趣班,我开车送他,然后我去健身,再回去接他。快到学校时,他突然通知我,他高中毕业后,要到美国升学。由于太突然,一下子将15年来的成就感在一分钟之内粉碎,感情上接受不来,冲口而出说:“不可以。”
对他来说,“不可以”就像太空语,自他两岁后,从未听过这三个字出自妈妈口,他瞪着眼睛质问我:“为什么?”我的实时反应是:“你从小到大都说不出外留学。”“那是我小时候未懂事时说的话,现在我长大了,我知道出外留学有多重要。”
“以你的成绩,在香港也可以升读很好的大学。”“那不同的。为什么你不许我出国?”儿子不服气,我胡乱找个借口:“因为家里没钱。”儿子知道这个话当中欺骗成分居多,他愤而说:“我从来未见过这么不负责任的母亲,完全不为自己孩子的前途着想,拒绝孩子的要求。”
我理直氣壮跟他说:“你这样说话也太不负责任,爸爸妈妈给你供书教学,生活方面你有缺少过什么吗?到外国念书是你突然提出,每个家庭都有经济上的预算,你知道到外国念书每年需要花多少钱?我们不是大富人家,每年负担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我们需要实质上和心理上的准备,明白吗?”
“作为一个母亲,你就不能给儿子一点安全感吗?”他控诉。这时我恢复冷静,还原基本步:“你给我三个理由,为何你要去美国升学?”
“因为我要增强竞争力,要学会独立,要增广见闻,认识世界。”他的话表示他是经过考虑才提出要求的。“在香港升学也可以做得到。”我坚持。“香港是小世界,外面的是大世界,不同的。”儿子说。
“妈妈现在回答你关于安全感的问题,要别人给你安全感,是被动,你要做的,是自己给自己安全感,当你准备好,你便有安全感,装备不足便感觉心虚,需要外力说明,你能给自己安全感的方法是取得好成绩,拿取奖学金,证明你有足够的能力到外国去升读大学,爸爸妈妈便没有理由再拒绝你。”儿子一脸倔强地承诺:“我就拿给你看。”
他下车后,回想他斥我是个“不负责任的母亲”,心中一阵刺痛,太冤枉了。儿子大概不知道,真正不负责任的母亲,是根本不爱孩子,却因贪片刻欢愉,怀了孕,毫无计划,懵懵懂懂地把孩子生下来;另一种不负责任的母亲,是只顾任意放纵孩子,把他宠成小魔头,霸道、不讲理、叫嚣喧闹、无礼貌、不懂尊重人、无爱心,堪称不负责任之冠。
而我最不负责任的是未能每日陪他做功课、吃晚饭和每晚在床畔为他讲故事,更不负责任的是不许他的保姆事事为他代劳,掉了一张纸在地上,也要保姆替他拾起。我当着他和保姆面前下令:除了煮饭和家务由保姆负责,儿子穿衣、绑鞋带、吃饭、刷牙、洗脸一切有关他自己的事他自己负责。同时警告:我宁愿放弃一个得力的保姆,也不要一个纵坏儿子的保姆。
看来这场阻击儿子出国的“内战”,还要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