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者刘鹤

2014-09-10 07:22李鑫金
莫愁·时代人物 2014年4期
关键词:刘鹤经济

李鑫金

锦囊智库,铺垫经济

2013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向来访的时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多尼隆介绍身边一位身材高大、有着学者风度的助手:“这是刘鹤,他对我非常重要。”

1952年出生于北京的刘鹤当过三年兵,和知名房地产商任志强、导演冯小刚是战友,退伍后,他考入人民大学并取得管理硕士学位,之后远赴美国求学。1995年,刘鹤在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获MPA学位。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是世界上最顶尖的研究政策、培养精英官员的学府,世界各国政府都选拔优秀官员前去受训。

正因为有这样的经历,刘鹤曾先后为三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起草经济讲稿。不过,在经济学界,刘鹤更广为人知的贡献是“中国经济50人论坛”。

1998年,中国经济正处于通货紧缩状态,刘鹤感到,需要在经济学者之间对经济形势进行严肃讨论和深入交流,他想创办一个相对固定的讨论平台,在相同的研究层面上交流学术思想。于是,这年春天的一个上午,身着青色西服的刘鹤和现任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在木樨地一家小快餐店坐在一起,表情凝重地讨论了这个想法。

一个月后,刘鹤创办了“中国经济50人论坛”,聚集了中国具有一流学术水准、享有较高社会声誉并且致力于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的近五十位著名经济学家,被国内外公认为中国高层经济决策的“智库”。

十多年来,刘鹤一直坚持担任论坛的学术委员会委员,倾听经济学家的想法。时至今日,包括刘鹤在内,论坛成员中已有五名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两名候补委员,论坛对经济政策的影响相当直接。

2008年,金融危机横扫世界,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派刘鹤同哈佛大学的一组专家会面,商谈应对之策。刘鹤的使命是向温家宝介绍美国陷入金融危机的深度,在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中美协调中,刘鹤功不可没。

而当下被放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上的城镇化战略,也出现在刘鹤当年的一封“锦囊”里。他那时候发表《拉美经济的主要挑战和经验教训》一文,认为拉美经济的主要问题是大量原农牧业劳动者未能被现代经济部门吸纳,导致城乡二元结构固化;并建议中国稳步推进城市化,发展服务业和非国有经济,避免重蹈覆辙。

2013年6月,刘鹤向来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利普顿抛出了有关推进放开投资限制的贸易协议的磋商。2001年,时任总理朱镕基在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行谈判时曾用过这个策略。刘鹤与朱镕基在如何推进经济改革方面有类似的想法:“从中国长期历史的进程来看,外部压力和内部动力相统一是事物成功的关键,内部本身的动力常常需要外部压力来激活。”

静水深流,坚定改革

2008年8月,在国内面临紧缩政策是否需要继续的争议时,刘鹤站出来不无担忧地提出:“就中国经济的现实表现看,宏观调控政策力度已基本到位,没必要再加大调控力度,应保持各项宏观政策的稳定,创造一个良好、透明的外部环境。”

果不其然,当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形势急转直下,东部沿海出现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现象。在中国经济承受着失速之痛时,刘鹤发表了万字长文,称中国经济是“没有画上句号的增长奇迹”。他乐观预言,“我们将目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后的经济繁荣,但即便到那时,增长还没有画上历史的句号,还需要我们的继续努力。”增长奇迹继续的关键,是要果断地把握时机,今天该做的事绝不拖到明天。

接下来,刘鹤提出了关于未来趋势的三个长期课题: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和中国经济的定位;城市化模式和生产力空间布局;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和加强教育。

刘鹤并没有满足,2009年12月,当几乎所有经济体都在金融危机的泥淖中挣扎,中国经济刚刚出现回升迹象时,刘鹤开始反思未来全球格局的根本性变化。

在会见了美国国务院、美国财政部、美联储、英国外交部的有关负责人后,刘鹤提出,结构性的全球市场收缩将成为一个中期现象,可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国际市场将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最稀缺的资源。

刘鹤认为,在外部震荡引发内部震荡和外部风险大于内部风险的新形势下,中国的确要建立起一道安全的“防火墙”,这就是真正扩大内需,使中国成为市场规模巨大的创新型国家。

2010年,时任中财办副主任的刘鹤担任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主要执笔人对外解释十二五规划的主要思路也成为他的工作之一。顶层设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等收入陷阱、城镇化、收入分配等是刘鹤多次提到的关键词。

尽管刘鹤有耐心,但他的这些改革关键词使得他遭到一些对市场化改革持有敌意的人的刁难。2012年2月,世界银行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2030的中国:建设一个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为中国的改革前景进行了规划。当天上午,刘鹤主持报告会。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报告的发布会现场遭到一些反对人士派发传单、现场抗议等干扰。他们认为,报告中国企业“所有权多元化”、政府要“后退”等提法实际上是主张国企私有化,并将质疑的矛头指向刘鹤。

坐在主席台上,刘鹤淡定自若,并不对这些声音做出回应。“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他的风格。在之后的城镇化问题上,刘鹤高调主张综合“大城市派”和“小城市派”两者的长处,把大中小城市网络化,通过基础设施一体化实现大中小城市的同城化,为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合理分工,避免城市过大或过小的弊端。

刘鹤赞成以渐进的方法引入竞争机制,并且逐步健全适合国情的产权制度。“在学院经济学家围绕产权和竞争激烈争论着的非此即彼或非黑即白的区域之间,中国找到了现实存在的灰色区间,在市场化这一根本问题上走出了迂回和有特色的道路。”此后的时间和事实,再次证明了刘鹤的主张准确无误。

以退为进,渐进改革

新一代国家领导人上任后,刘鹤立即成为决策圈成员。作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他负责向七名政治局常委提供经济上的重要建议。

因为患有喉疾,刘鹤说话声音很轻,個性也是特立独行。作为部级首长,他从不染发,任由头发灰白,此外,他还喜欢在办公室以外的地方与来访的外国宾客单独见面。

刘鹤在金融圈有不少朋友,他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合作多年,上海前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方星海也被他挖来加入中财办团队,负责拟定人民币资本账开放、放松跨境投资限制等政策。

刘鹤是一个从不与人发生正面冲突的人。表面上,他做出妥协,但也进行两手准备,他积极与国际多边经济合作机构及多个地区进行自由化谈判,利用开放最封闭的金融、电信等领域来倒逼改革。

2013年6月,国内银行出现钱荒,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一度飙涨到30%,有关钱荒原因众说纷纭。但在经过详细访谈后,有媒体证实:钱荒是刘鹤与周小川策划,经国家领导人批准后的教训银行举措。

原来,中央一再强调银行应该把钱贷给中小企业与高科技创新产业,但各大银行依然故我,持续向房地产等过热行业放贷,引发刘鹤不满,他当即找来周小川共商对策,在获得国家领导人同意后,决定放手不管,放任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飙涨到30%,以促使银行服从中国人民银行指示。

刘鹤很有耐心,愿意用各种方法来说服改革的反对者,用时间和事实来证明顶层设计的正确性,这是渐进改革的特性。

编辑 陈陟 czmochou@163.com

猜你喜欢
刘鹤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经济日历
图读龙江经济
中国经济
刘鹤很重要
前瞻者刘鹤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