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咏江
日前,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首度正式与到访的台湾方面大陆委员会负责人王郁琦在南京会面,双方达成多项共识,并确立两岸制度化的沟通机制。“张王会”的顺利进行,是两岸政治互信积累到一定程度的集中体现,也反过来促进两岸互信的进一步提升,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再上新的台阶。
达成几点共识
2月11日下午,张志军与王郁琦以职衔互称,“张王会”正式登场。随后,张、王二人分别致辞,并围绕“当前两岸关系”、“陆委会与国台办联系沟通机制”、“互设办事机构的人道探视”、“ECFA后续协商”等七项议题进行大约三个小时的闭门会议。会后,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举行记者会,宣读“张王会”达成的几点共识:
一是双方就两岸关系主体形式和政策交换意见,对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一些基本问題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认知。双方将以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为重,本着“两岸一家亲”的理念,继续扩大交流、推进谈判、密切合作,造福两岸同胞,共同振兴中华。二是双方愿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同意国台办与陆委会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国台办与陆委会同意为对方部门相关人员往来提供便利。三是双方将持续推进以下事项:完成《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后续协商,完善经济互动机制,务实探讨两岸经济共同发展与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相衔接的适当方式和可行途径;深化两岸文教科技交流合作;通过协商务实妥善处理遗留问题,尽早实现海协会与海基会互设办事机构;采取务实措施为双方驻点记者生活提供便利,推动新闻交流;妥善解决在对方高校及科研院所就读的学生医保等待遇问题。此外,王郁琦还邀请张志军访问台湾,张志军愉快接受。
互信持续积累的重大成果
回顾两岸接触与谈判过程,从相互放话进行试探性接触,到就突发事件进行专项应急式磋商,1991年,两岸两会(海协会与海基会)应运而生。两会以官方授权的民间组织形式进行制度化商谈,最终确立“九二共识”,奠定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石。其后,虽历经李登辉、陈水扁等“台独”分裂势力的长期冲击,两会协商破局,两岸互动交流障碍重重,但两岸民间往来依旧如火如荼。2005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到访的国民党主席连战会晤,达成五项和平愿景,国共两党站在维护一中、反对“台独”的共同战线上,有力地遏制了“台独”势力的嚣张气焰,使得促进两岸和平发展的民意基础变得更加强大。
2008年5月,马英九上台执政,明确表示“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两岸关系重回和平发展的正轨。6月,两会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中断九年之久的制度性协商。两会复谈后,共举行9次会议,签署19项协议,涉及两岸经济合作、人员往来、社会交流等诸多方面,推动了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局面的形成,奠定了两岸和平发展的经济、社会、文化及民意基础,也极大地增进了两岸的政治互信。2013年6月,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受马英九委托访问大陆,在与习近平总书记会面时更明确表示,“两岸各自的法律、体制都实行一个中国原则,都用一个中国架构定位两岸关系”,两岸双方就共同维护“一个中国”框架形成更为清晰的认识。此后,马英九多次重申不会推动“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与“台湾独立”的“新三不政策”。在此基础上,张志军与王郁琦在同年10月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上进行了会面,并简短寒暄,同意建立直接联系并实现互访交流。可见,“张王会”的顺利开启,是两岸政治互信持续累积的重大成果,也将成为深化两岸互信的重要一步。
开创两岸和平新局
“张王会”是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首度直接正式会晤,被媒体誉为“1949年以来,见证两岸最重大的历史进展与突破之一”。“张王会”的顺利举行,是两岸在坚持“一个中国”架构下持续累积政治互信的重要成果,更是裨益两岸关系未来全面发展的务实安排。
首先,“张王会”的举行,补强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的“政治短板”。近年来,两岸关系全面发展,两岸人员往来络绎于途、两岸贸易金额突飞猛进、两岸文化交流有声有色,形成“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时代潮流,两岸各个领域都建立起相对权威的沟通平台。但两岸政治领域的直接交流却停留在较低水平,成立多年的国台办和陆委会虽是两岸事务的主管机构,但双方负责人长期无法正式会面,这一现状已然成为两岸关系全面发展的一大“短板”。“张王会”的顺利举行,表明双方政治领域的会面层级已发生质的突破,为两岸关系全面发展打下更加扎实的政治互信基础。
其次,“张王会”的举行,适应了两岸双方处理重大敏感事务的客观需要。近年来,两岸关系发展渐入“深水区”,两岸间一些重大、敏感议题日益凸显,需要及时反馈、协调多部门处理。“张王会”的成功举办,意味着两岸双方事务主管部门常态化沟通渠道已然建立,通过该渠道,未来两岸将能够更加高效、便捷地交换意见看法,获取更精准的信息,充分有效化解对方疑虑,大大减少误判的可能性。同时,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进行制度化协商,可以磨合不同政治观点,让彼此的政策操作更加细腻务实,充分考虑对方关切所在,进一步“求大同、存小异”,加速化解事务性协商中的障碍,也为政治性难题的最终破解牵线搭桥。
最后,“张王会”的举行,证明中华儿女有解决政治难题的智慧和胸怀。台湾问题如何解决,关系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两岸同胞同属炎黄子孙,同受中华文化影响,具有追求和平、务实进取的精神。因此,即便两岸在诸多“高政治议题”上还没有共识,但可以正视问题,努力为解决问题创造条件。两会以“白手套”方式进行事务性商谈是传统智慧的表现,如今适应形势发展,由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进行机制化沟通,同样是务实进取的表现。而且,两岸事务主管部门的制度化协商并不取代两会的功能,只不过前者更加关注政策原则,而后者注重具体问题的商签。“张王会”的顺利举行,证明海峡两岸中国人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用自己的智慧把两岸关系的前途掌握在自己手中,循“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展”精神,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行稳致远。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两会历次会谈及成果介绍
2008年6月,时任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基会会长江丙坤在北京签署《海峡两岸包机会谈纪要》、《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为新形势下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拉开序幕。11月,陈云林率团访台,两会领导人第二次会谈在台北举行,签署《海峡两岸邮政协议》、《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食品安全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两岸自此基本实现“三通”(通邮、通航、通商)。2009年4月,两会在南京举行第三次会谈,签署《海峡两岸空运补充协议》、《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并就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事宜达成原则性共识,意味着两岸实现全面、直接“三通”。同年12月,陈云林二度赴台,与江丙坤在台中市举行两会领导人第四次会谈,签署《海峡两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合作协议》、《海峡两岸农产品检疫检验合作协议》、《海峡两岸渔船船员劳务合作协议》,并就两岸共同防御自然灾害达成共识,进一步推动两岸交往正常化。
2010年6月,两会在重庆举行第五次会谈,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翻开两岸经济交流新篇章。12月,两会第六次会谈在台北举行,签署《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2011年10月,两会第七次会谈在天津举行,签署《海峡两岸核电安全合作协议》,公布关于继续推进两岸投保协议协商和加强两岸产业合作两项共同意见。2012年8月,两会在台北举行第八次会谈,签署《海峡两岸海关合作协议》、《海峡两岸投资保护和促进协议》。9月,林中森当选新任海基会董事长。2013年4月,陈德铭出任新任海协会会长。6月,两会第九次会议在上海举行,签署《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进一步充实两岸经济合作框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