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
1996年春节后的一天早上,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新前街一家工厂门口,多了个卖葱油饼的摊位,摊主是位中年妇女。8点过后,客人渐渐少了,中年妇女趁空儿掏出一本《静静的顿河》看了起来。卖葱油饼的大嫂竟然看名著,马上引来路人惊奇的目光……
卖葱油饼的中年妇女名叫赵林,老家在安徽,两年前嫁到了台州市黄岩区新前街道石捣臼村。身为农妇,赵林却喜欢看书,因为这些让她着迷的作品里寄托着她曾经的文学梦。
赵林1966年出生在安徽省六安县椿树镇一个普通农家,家中姊妹5人,她排行老四。15岁那年,她得了过敏性紫癜,便辍了学。家里没钱给她治病,她只好在家吃药,只有症状很厉害的时候才到医院治疗。吃了几年的药,她变得身材臃肿,自己都不敢照镜子。没想到,19岁那年,她的身材慢慢恢复,病也神奇般地好了。
痊愈后,赵林很想再回学校读书,可父母觉得她看病花了不少钱,年龄也大了,建议她还是在家里帮忙干农活。赵林也觉得治病花了家里不少钱,对不起父母,就打消了再上学的念头。
赵林喜欢看文学方面的书,梦想着将来能成为一名作家。种田的日子枯燥而又艰辛,她就用看书、写东西来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
农村姑娘结婚早。22岁那年,赵林和邻村一个男青年结了婚。勤快能吃苦的她并没赢来婆家的尊重,丈夫整天打骂她,公婆因为她生了个女孩,天天拿冷脸对她。婚姻的不幸、单调的生活,对赵林来说是一种折磨,她做梦都想走出那个让她感到窒息的村庄。
20世纪90年代初,神州大地涌起打工潮,村里的青年男女开始外出淘金。赵林也有了外出打工的打算。1991年元宵节过后,赵林向家人提出外出打工的想法,马上遭到了丈夫和公婆的反对。无奈,赵林只好悄悄把女儿送到父母家寄养,然后揣着一兜干粮踏上了去上海的汽车。
到上海后,赵林放下行李便开始找工作。没有文凭、一无所长的她,想找工作谈何容易!很快,她的干粮吃完了,身上的钱也花光了,工作的事仍没有着落。接下来的日子,她只能露宿街头,捡别人丢弃的东西吃,每天她还要走几十公里路去找工作。面对残酷的现实,赵林并没有退缩。最终,她在上海郊区一个农场找了份做饭的活儿,这才安顿下来。
接下来的一年里,赵林尝够了生活的艰辛,也见识了外面的精彩,她的心再也无法回到那个寂静得让人发狂的村庄。1992年春节,赵林回到家乡,坚决和丈夫离了婚,然后带着女儿来到浙江闯荡。
随后的两年里,为了和女儿生存下来,赵林扫过马路、扛过大包、卖过老鼠药、看过厕所、当过月嫂。为了多挣100元钱,她还穿着男人的衣服帮人抬过棺材。
1994年,赵林来到浙江黄岩石捣臼村打工。为了有个遮挡风雨的家,她与当地一个叫周梅兴的男人结了婚。周梅兴爱喝酒,喝醉了就耍酒疯,赵林没少受他的气。第二年,赵林生了儿子后,就开始在街头卖起了葱油饼。每天天不亮,她就蹬着三轮车拉着面盆上街支摊。在她的精心操持下,家里的日子渐渐有了起色。
空闲的时候,赵林还捎带着收破烂。有一次,她收了一大堆报纸,纸堆里夹杂着一些名著,她小心地把书擦干净,收藏起来。晚上,忙完一天的活,她就躺在床上看这些文学书籍。从那时起,她把看书当成了缓解疲劳的最好方式。即便是卖葱油饼的间隙,她也不忘看上几页。
因为爱看书,赵林没少受人奚落,丈夫偶尔也说她几句。2011年,周梅兴因酗酒过度住了院。一边要照顾丈夫,一边还要做生意,赵林急火攻心,大病了一场。
病愈后,赵林对日子突然看开了:她认为人生苦短,不能一味地节俭。为了实现梦想,物质上该付出的不能吝啬。听儿子说网上也能看书、写文章,她就拿出不多的积蓄买了一台电脑,并装了宽带。
从此,赵林在网上看小说、了解天下事,还学会了打字,一下子觉得眼界开阔了许多。看到人们习惯用QQ联系,她让儿子给她申请了一个QQ号。儿子问她起个啥网名,她脱口而出:“就叫‘悠悠岁月’吧!”
有了QQ,儿子教赵林加好友,她选中了一个叫“润物无声”的网友,并满怀好奇地向对方打招呼。让赵林没想到的是,正是这个网友,引领她走进了文学的世界,她的人生从此改写。
“润物无声”的本名叫蔡昌森,是台州市黄岩区一名退休干部,也是一位有着悲悯情怀的作家。那天,他在网上和赵林聊了几句。赵林坦诚地说出了自己的身份,并说自己的爱好是文学。蔡昌森也把自己的身份告诉了赵林。听说“润物无声”是位作家,赵林喜出望外。自此,她经常就写作上的问题向对方请教,两人联系频繁,很快成了朋友。
在蔡昌森的鼓励下,赵林拿起了笔,把自己的经历写成文章,发到了QQ空间里。看了赵林的文章,蔡昌森觉得虽然文字粗糙,但并未掩盖赵林出色的叙述能力,而且能体现出她用词的质朴贴切。蔡昌森觉得,如果赵林能长期坚持下去,在写作上会是可造之材。于是,蔡昌森鼓励赵林多读多写,并给她推荐了一些经典文学作品,还买了一些写作指导类的书送给她。对于赵林写的每一篇文章,蔡昌森都提出中肯的建议。在蔡昌森的引领下,赵林还结识了寓言作家邱来根等前辈。随着文学圈子越来越大,赵林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支点。
2012年,蔡昌森告诉赵林一则信息:《散文选刊》杂志正在举办全国散文征稿评奖活动。他希望赵林能写篇文章参加。当时赵林正在照顾生病的丈夫,每天奔走在医院和家之间,便以这段经历为主线,写了一篇5000字的散文——《生死考验》。文章写好后,在蔡昌森的鼓励下,赵林把文章投给了《散文选刊》杂志。没想到,她的这篇文章竟获得了2012年《散文选刊》全国散文精锐奖。消息传来,赵林激动得哭了。
首次参赛便获奖,让赵林在文学创作上信心大增。原本对赵林嘲讽加奚落的周梅兴,对她也刮目相看。平时周梅兴爱喝点酒耍点酒疯,别的也没啥不良嗜好。和赵林这个外来媳妇多年的共同生活经历,让他很清楚妻子对家庭的重要性。10多年来,妻子除了能生孩子证明她是个女人外,其余时间比男人干得都多。家里的三层小楼就是妻子没日没夜拼命挣出来的。如果不是妻子,他们一家人还住在棚户区呢!妻子喜欢写作,自己应该支持她。于是,周梅兴开始帮着妻子料理家务,田里的活儿也抢着干,为的就是让赵林挤出更多的时间读书、写作。丈夫的转变让赵林很知足,这也是她再婚后最幸福的一段日子。
2013年春节后,赵林写了篇文章请蔡昌森指正,蔡昌森感觉写得很到位,就鼓励她说:“你写的是一篇短篇小说,凡是生活中存在而语言又能表达的,都可以用小说的形式表现出来。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你人生经历特别丰富,以后可以多尝试写些这样的东西。”一年前,赵林连小说、散文都分不清,如今自己不但散文获了奖,还能写出被作家认可的小说来,她写作的信心更足了。
几十年的坎坷经历以及身边人的际遇,让赵林觉得,自己和他们就如一只只蚂蚁,沿着自以为铺满白糖的路小心翼翼地前行,尽管付出总大于收获,但依然坚韧地生存在城市的夹缝中。一些或悲或苦的故事,在赵林心里沉淀着,并在岁月的流淌中逐渐发酵,迫使她有了一种想要讲述的冲动。
2013年3月,赵林遏止不住创作的冲动,以自己的经历为蓝本,开始创作被她命名为《蚁群》的小说。白天她卖葱油饼,晚上在电脑上写作。当赵林的创作渐入佳境的时候,一场猝不及防的灾难悄悄逼近她的家庭。
那段时间,周梅兴咳嗽得厉害,时不时口吐鲜血。赵林赶紧陪他到医院检查,结果竟然是肺癌晚期。这个残酷的现实让赵林如五雷轰顶。
为了不把家庭拖入深渊,周梅兴选择了保守治疗。每天卖完葱油饼回来,赵林打开电视让丈夫看节目,自己则在电脑上写作。一日夫妻百日恩。看到丈夫对她那种留恋的目光,赵林既心酸又感到绝望,真想痛哭一场,却又不敢在即将高考的儿子面前表露出来。这样的心理状态让她整夜无法安睡,于是她披衣下床,在创作中忘掉一切。
赵林所写的《蚁群》以主人公赵二的人生经历为主线,描写了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的生存状态,他们都是社会最底层、为生计而奔波的打工族。小说里叫赵二的农村女子,身上所折射的正是赵林的影子。赵二虽不像个女人的名字,但她是个女人;而现实生活中的赵林也是个女人,却又像一个做苦力的男人。两者似乎有着某种内在的关联。
赵林的创作过程极为艰辛,她既要养家,又要照顾老公以及即将高考的儿子。她只能从繁重的劳动中抽空写作。写作需要灵感,文思喷涌时,她一天能写几千字,文思枯竭时,她一个字都写不出来。这个时候,她就去读书,从书中获得灵感,汲取养分。赵林最爱看莫言和陈忠实的小说,因为这些作品里充满了乡土气息,让她有一种亲切感。阅读和写作让赵林忘记了烦恼,因为太过专注,很多次炒菜锅里飘来煳味儿,她才回过神来。
自知去日无多,周梅兴时刻关注着妻子的创作,隔几天就会问妻子:“写到哪儿了?文章里有没有写我?”赵林如实回答:“写了!”“写我什么?写我爱喝酒吗?你要把我写得坏坏的,给孩子们当一个反面教材,让孩子们引以为戒。”望着丈夫认真的表情,赵林动情地说:“除了爱喝酒,你并不坏,嫁给你我不后悔!”说到这儿,她和丈夫都哭了。在小说里,赵林以轻松的笔调来描述自己遭受的苦难。她认为,苦难到了一定程度,反而应该去正视它、欣赏它。
2013年10月,周梅兴只能靠杜冷丁维持生命了,赵林想多陪陪他,他却催赵林:“快去写你的书,书写好了我就可以安心走了!”于是,赵林就噙着泪坐到电脑前写作。
11月的一天,18万字的小说《蚁群》顺利杀青,赵林告诉弥留之际的丈夫,书终于写完了。丈夫吃力地抓住她的手说:“那我就放心了!”第二天,周梅兴离开了人世……
《蚁群》写完后,赵林将它传给QQ写作群里的文友们看,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好文章一传十,十传百,北京团结出版社的编辑看完赵林的《蚁群》后,主动提出要帮她出版,并将这部作品汇编在“长江文丛”中。
2014年3月24日,浙江黄岩购书中心为赵林举行了《蚁群》一书的首发仪式,来自团结出版社和当地政府、作协、妇联、文联的代表以及大学生近百人参加了新书发布会。
在《蚁群》首发式上,黄岩区副区长陈金华说:“赵林的作品植根农村沃土,展现的也是当代农民的思想感情,她自强不息的精神令人感动,对梦想孜孜不倦的追求令人震撼。我们的中国梦,正是由一个个微小的梦想组成的……”
轮到赵林讲话时,她心里十分紧张。面对社会各界人士,她自我解嘲说:“我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阵势,我的工友兄弟姐妹们,就如同蚂蚁一样,到处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而我就像书中的赵二,只是浩浩荡荡蚁群中的一个……”
“葱油饼大妈”出书这条爆炸性新闻在网络上传得飞快,新书《蚁群》被打工族纷纷抢购,大家都把自己和书中的人物对号入座。之后,赵林的葱油饼生意更好了,大家都慕名来买她的葱油饼,有的人甚至喊她“赵二”。
《蚁群》出版后,赵林开始了另一部作品《庄稼人》的创作,依然写她最熟悉的生活。她在序言里写道:农民对大粪的感情,相当于知识分子对笔杆子的感情,一个女性应该去歌颂鲜花,然而对一个农村女性来说,鲜花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她挑着屎担子,犹如挑着黄澄澄的麦子和金灿灿的谷子……
在儿子的帮助下,赵林学会了在网络上发表小说,点击量很快达到3万人次。有网友看过她的作品后评价道:“文字太到位太过瘾了!”目前,赵林15万字的小说已经完稿。而她第三部主题为“命运”的小说,很快也要投入创作。2014年6月初,香港一家影业公司找到赵林,要为她拍一部纪录片,赵林爽快地答应了。
一个身处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一个卖葱油饼的大妈,能够坚持梦想,持之以恒地付出努力,最后开出绚丽的花朵,还有什么比梦想照亮现实更让人感动的呢!
〔编辑: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