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嘉
父母很支持我的摄影爱好,也花费了不少积蓄供我学习和添置器材。现在即将毕业,回头看看自己的作品,还是停留在模仿的层面上,很怀疑自己有没有必要继续拍下去?
模仿是摄影的进阶过程之一,很多摄影者拍摄了数千张,甚至是数万张照片,但无论是构图、理念,还是拍摄手法等都有很多雷同之处。这时一定要有意识地去改变,换个角度尝试拍些“别人看不到”的东西。甚至有的摄影师已经拍得很好了,却因没有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而怀疑自己。其实,在入门阶段,我们总会不自觉地把周围认识的摄影人作为比较对象,尽管可以从别人身上获得灵感,但也同样限制了自己想象力的发挥。更糟糕的是,我们还会以别人的审美评判自己作品的优劣,这种人为设置“天花板”的做法最终会导致作品千篇一律,很难进步。在学习和模仿别人作品的同时,建议将自己的风格逐步融入到照片中,润饰光线、把握构图、理解和控制色温都是形成个人风格的重要因素。在此给你几点建议,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1.关注你感兴趣的题材。这个说法也许看起来很没什么特别之处,但的确有很多人在朝着错误的方向做事。他们的最大特点就是常反问自己,哪类摄影需求最多?哪个领域的收入最高?然后就去从事这些领域的摄影,这样永远也不可能享受到摄影带来的乐趣。磨刀不误砍柴工,花点时间找到能让自己充满激情的目标,兴趣会推动你向前并自发地寻找更适合你的视觉表达方式;
2.避免过度拘泥于摄影中。当你达到一定水平后,会遇到“瓶颈”,无论如何拍都无法进步。此时不妨暂时减少拍摄,从绘画、电影、文学等相关艺术中吸取养分,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3。避免过多与其他摄影师或同好在一起彼此挑错、讨论作品。花太多的时间去挑错而不是去拍摄,最终只会导致盲目地批评一切。而且,这类批评并不代表事实。希望你不要灰心,毕竟摄影的第一要务是让自己快乐!
外出旅行,经常能见到成群结队的摄影师端着长枪短炮对着当地人进行“创作”。当问他们“为什么喜欢群拍”时,很多人回答“一个人不知道拍些什么”或“自己拍没有安全感”,不知能否就这两点提出一些建议,谢谢!
对于未曾尝试过的人来说,旅行摄影听起来并不难,似乎拿着相机走走转转,就能拍到作品。但当你单独去拍照时就会发现,的确会遇到很多未曾想过的挑战。除了各地区的治安状况不同以外,对于“自己没有安全感”的回答,想必很大程度上与沟通不畅所造成的误解有关。不过在我看来,这种误解与摄影师本人的心态有很大关系。刚开始,应该尽量放松自己,试着找到自己的步调,融入环境。在为他(她)们拍摄之前,可以先跟他们聊聊天,得到应许后再将相机对准他(她)们,拍完后至少面带微笑,保持礼貌。另外,对于那些不善与人沟通的摄影师,建议在不熟悉的环境中采风时,与其带上显眼的单反相机,不如试着先用较小型的相机扫街。这样,让你觉得自己只是出去散步,而不是有目的出去拍照。大相机除了易招来奇怪的眼神,更容易使被拍者担心自己的隐私外泄或有不被尊重的感觉。
“不知道拍什么”大概是指不容易拍到自己满意的作品。对于一名有经验的摄影师来说,能拍到什么并不是靠运气,更多是靠着直觉及预测。尤其是伴着刚到新环境时的好奇心,你能捕捉到很多“看不见”的摄影题材。因此,应该多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还有一个建议,异地摄影时,一定要根据要去的场所穿着适宜,让周围的人知道你没有威胁性,你的出现只是为了拍摄,没有其他目的,能意识到这点,才能创造一个安全的拍摄环境。
在看摄影作品时,经常看到或听到大家讨论照片的细节,能否讲讲照片中的细节都包含什么?
“细节”可以分成物理细节和风格细节。物理细节很好理解,指的是照片的局部内容,例如物品轮廓的形状、女孩嘴唇透亮的程度、影像曝光后呈现的明暗光比、色阶的连续程度等等。而风格细节更多用“层次感”、“构图”、“韵味”之类的词汇表示。典型的例子,安塞尔·亚当斯追求精致的光影效果和层次分明的画面比例,构成了他的风格细节;罗伯特·卡帕强调近距离的战地摄影也给他的照片增添了很多风格细节;而森山大道那种黑白对比强烈、高反差、晃动、粗颗粒,甚至不对焦的摄影风格也有很多追随者。每一幅摄影作品既包含了拍摄者的本意,也记录下摄影师拍摄时可能忽略的细节,以及由这些细节所构成的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物以及环境与物的复杂关系,这正是摄影体现出来的非同寻常的魅力。摄影中最有价值的,其实正是这些细节。正因为如此,很多摄影师本人也常会从自己的作品中发现令自己惊讶的内容,很多后人翻看前人的作品时,也仍然能不断地从中发现新的东西,拥有不同的感受。
车水马龙的夜景下,只要稍微拉长曝光时间,就很容易拍出光轨影像。可与他人拍的作品相比较,总感觉效果欠佳,该在那些方面提高呢?
不知你留意过没,很多好看的光轨作品,都会尽可能将场景拍得大气一些,大得越明显效果越突出。广角镜头极利于彰显画面的气势,同时也能更贴近要拍摄的光源。拍摄时,最好采用低角度,从下往上拍,好处是能强化建筑物和背景的气势。接下来要分析光轨的方向、颜色与光轨数量,再来设定相应的快门速度及构图方式。也可以反向创意,在全黑的道路环境中拍摄光轨作品。例如在郊外高速公路或者是山区道路环境中,拉长曝光时间,让背景呈现曝光不足状态,呈现清晰明显的光轨线条,单独强化光轨线条的亮部细节,更能增强其一枝独秀的效果。不同的交通工具与光源,有着不同的移动特性,有些非常规律,有些则是随机变化,比只拍摄汽车光轨来得更加有趣,飞机起落或游行活动中的萤光棒,都可以成为理想光轨作品的拍摄对象。
作为新手,哪些场景下该选择大光圈或是小光圈?
光圈就像一扇窗,在同样快门速度下,这扇窗开得越大,通过的光线就越多;窗户开得越小,通过的光线也就越少。
小光圈除了减少光线的进入和拖慢快门外,还会使景深变大,让对焦主体以外的背景或前景变得清晰。小光圈还可使光点变成散射状,即光芒效果。一般来说,在拍摄风景、夜景或是光源充足的情况下都可以使用小光圈。此时要注意快门速度,如果速度较慢最好使用三脚架。endprint
大光圈条件下,由于进入的光线增加,可令快门速度变得更快,更容易将快速移动的物体“凝固”,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同时,光圈大,景深变浅,这也是使用大光圈拍摄最为显著的特点,适合拍摄人像、体育运动等题材。另外,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下加大光圈,可以增加手持拍摄的成功率。
请问在拍摄黑白照片时,相比彩色照片有什么不一样的技巧呢?
现在的数码相机大都设置有黑白照片风格或创意滤镜,就算相机内无法直接设定,利用后期图像处理软件也能直接将彩色照片转换为黑白照片。由于失去色彩,仅以黑白灰阶来呈现画面,这就要求照片本身的曝光和明暗过渡要能呈现出更多的细节。黑白摄影作品,常以高对比度来制造强烈的反差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亮部的白和暗部的黑,让被摄物的轮廓得到更鲜明地呈现感。而一张照片如果只有单纯的黑与白,必然无法真实还原出拍摄场景的立体感。所以尽管高对比度制造出的反差能给人视觉上的冲击,但灰阶表现细节方面也是必不可少的。黑白摄影在构图上要更注重图形线条的组合,人物剪影与建筑环境形体的线条相互搭配。参数设置上,普通黑白作品尽量用低感光度拍摄,这样能让被摄物的主题轮廓更加清晰。但在弱光环境下,还是需要调高感光度值来保证安全快门速度,这时就必须注意图像的噪点。特别要注意,黑白照片的“颗粒”感与图像噪点是两码事。另外,用长时间曝光拍摄黑白作品效果也很好。
我要去西藏旅游,行程中有些地方海拔超过5000米,听说空着手走都很吃力,所以不想带单反和一堆镜头去,想带个成像质量好、既能拍照又能高清摄像的大变焦比相机,请问有什么推荐吗?
给你推荐索尼的Cyber-shot DSC-RX10和松下Lumix DMC-FZ1000两款相机。它们分别是2014年3月和6月推出的新机型,都采用了固定式大变焦比镜头,既能拍照也能拍摄4K高清视频,感光元件都采用了1英寸COMOS,有效像素2000万,成像质量很好。它们的外形都仿单反设计,有电子取景器和可翻转的3英寸液晶屏,握持和操作性良好。它们所配备的镜头都有光学防抖,光圈大,高感光度下手持拍摄也很方便。索尼RX10镜头的焦距范围等效全画幅的24-200毫米,最大光圈F2.8;松下FZ1000镜头的焦距范围等效全画幅的25-400毫米,最大光圈F2.8-4.0。价格方面,索尼RX10市场价格已降至5,500元左右,而松下FZ1000还未在中国市场上市,国外价格折合人民币约为5,500元左右。它们共同的缺点是体积、重量稍大,都超过了800克,虽然比带中档单反加若干只镜头轻了不少,但是在缺氧、高海拔的地方仍稍显不便。目前市场上比它们轻、小的相机也有很多,但有的变焦比不够大,有的感光元件小、成像质量不太好,有的没有4K高清摄像功能,这两台是目前功能、性能最平衡的机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