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时代下的综艺节目衍生品现象

2014-09-10 01:19范禛
博览群书·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媒介融合

摘 要:近年来,在媒介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影视产业的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人们熟知的《武林外传》、《北京爱情故事》等热播电视剧,以及《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优秀动画片纷纷跳出电视屏幕,登上电影银幕。如果说电视剧和动画片的电影化改编是因为其自身具有影视剧的特色,那么《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爸爸去哪儿大电影》这些具有强烈电视化风格的综艺节目也以“大电影”的形态踏入电影市场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本文将对综艺节目衍生品发展的现实现状状况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对这一媒体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媒介融合;综艺节目衍生品;“大电影”;身份定位

一、综艺节目衍生品的“变”与“不变”

综艺节目衍生品的产生與其原版节目自身在电视市场上的成功是分不开的。综艺节目衍生品虽然植根于电视,但在其走出电视屏幕走向电影银幕的过程中却得到了“电影化”的改造,并最终成为了既拥有电视节目的鲜明特点,也拥有电影产品所具有的的诸多品质的全新产品,而这一”电影化”的改造过程最显著的表现是在制作成本的投入上。《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和《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的千万元的制作投入虽然在电影界只能算得上是中低成本,但与一期电视节目的制作成本相比还是相差巨大的。较高的制作投资是综艺节目“大电影”脱下电视节目的装扮换上电影外衣的重要保证,也是其冲击电影市场的必由之路。

因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综艺节目“大电影”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有着对原版电视节目“不变”的继承以及开创性的“变”化创新。在综艺节目“大电影”与原版电视节目的继承和发展关系上,我们与其说它是电影艺术的创新,不如说它是电视节目在电影银幕上的电影化变革。

二、综艺节目衍生品的产生原因

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曾将对电影和电视这两种现代媒介进行了独到的分析,他认为电影是“拷贝盘上的世界”,作为热媒介,电影有力量储存和传递大量信息” ①,人们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身体上的愉悦,也能丰富自己的思想。而电视这个冷媒介则是个“羞怯的巨人”,“电视这样的冷媒介,竟然会比电影之类的热媒介的压缩度和浓稠度高出这么多。虽然电视是媒体界是一个影像巨大、传播广泛的“巨人”,但“电视是低强度、低清晰度的图像,因此他与电影不同,不能提供物像的详细信息” ②。可见,两种媒介无论从性质还是功能都具有独特的风格,综艺节目“大电影”作为这两种媒介相互融合发展的产物,在这一时间的诞生必然有着独特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

从媒介发展的历史进展来看,“人类社会经历了从图腾时代、文字时代多次转变,今天,已经到了图像文化时代,这个读图时代给我们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视觉图像文化。”③原本各个媒介之间泾渭分明的关系不断被打破,媒体融合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融合,而且在融合过程中催生出了新的媒介形态,综艺节目“大电影”便是媒介发展历史的产物。电视和电影作为视觉媒体的两大代表,其本身也拥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图像文化时代的背景下,两者的融合创新是必然发生的结果。从社会发展角度来思考,在现代社会快节奏、高压力的生存环境中,人们希望在电视节目和电影作品中得到精神的放松和心灵的愉悦而对于使用何种媒介却没有绝对的要求。《中国好声音》和《爸爸去哪儿》满足了电视观众的收看需求,不但培养出了新的影视明星,还制造出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观众在电视节目结束时必然会产生“意犹未尽”的心态,电视节目制作方正是捉住了观众的这一心态,纷纷推出综艺节目“大电影”的全新产品,正是迎合“粉丝”们的观看激情,满足观众更进一步的心理需求的表现。《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的上映使得影片制作方和观众取得了双赢的结果,这种微妙的供需关系也是综艺节目衍生品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综艺节目衍生品的身份定位

随着综艺“大电影”这一介于电影和电视之间的媒介形态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其影视媒介自身在发展过程中也发生了许多有趣的现象。其中最具戏剧化的莫过于两个同样拥有高人气和高收视率的电视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和《爸爸去哪儿》的“大电影”在电影票房上的成绩却相距甚远。这一现象产生有其许多主观和客观原因,但根本原因在于综艺节目“大电影”在产生初期对于自身性质的定位,也就是说它自身的形象是更像电视还是更像电影。

在影视作品价值上,“大电影”的制作或改编一定要超越原版电视节目的档次。《爸爸去哪儿》作为一档独家亲子真人秀节目,其“大电影”制作延续了电视节目制作方式,并在原有基础上对作品进行了优化和提升,影片的上映自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综艺节目“大电影”的制作要符合社会当下的价值观。《中国好声音》的成功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导师盲选”,这一点可以说打破了以往选秀节目过分注重选手外貌的潜规则,符合了“公平”“真实”的社会风尚。但在“大电影”中原版电视节目最精华的价值观却丝毫没有得到体现,因此失去了其最核心的竞争力。而《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在创作方面不仅保留了原版节目“亲情”“父爱”“团结互助”等优秀的价值观念,更是加入了“保护自然环境”“爱护野生动物”等价值观,并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将这些观念传播开来,不得不说这是制作方的高明之处。再次,综艺节目“大电影”的创作要尊重观众的选择和市场的需求。

因此,我们可以初步判断综艺节目“大电影”的创作在身份定位上应立足于电视节目的性质,应该将电视节目的成功之处和创新之点无限放大,在进行电影化改编的过程中更是要做到“以己之长攻彼之短”,以观众和市场需求为向导,这样才能在电影界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彭吉象.影视美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 吴琼.中国电影的类型研究[M].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3] 马歇尔.麦克卢汉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范禛(1992—),女,河南郑州人,河南大学2011级新闻与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生。

猜你喜欢
媒介融合
报网融合语境下的纸媒言论独立性研究
融媒时代地方院校新闻实践教学的变革与发展
新媒体环境下党报如何做好媒体融合
传统媒体全媒体转型之路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传统媒体的媒介融合发展之路
传统新闻出版机构“互联网+出版”研究:以《纽约时报》为例
“第三次浪潮”下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融合与转型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