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国“自由帝国政策”的实践

2014-09-10 21:41黄红梅
博览群书·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澳大利亚印度英国

摘 要:“自由帝国政策”首先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殖民地实施,其突出表现就是允许这些殖民地实行自治。表面上看,该政策是英国对殖民地作出的让步,是英国丧失殖民地、走向衰弱的开始。但实质上,该政策是英国审时度势,根据本国利益而制定的。该政策的实施对英国及其殖民地都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英国;“自由帝国政策”;澳大利亚;印度

19世纪中叶的“自由帝国政策”首先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各殖民地实施。而在英帝国中,“澳大利亚各殖民地是英国‘自由帝国政策的最大受益者”①

澳大利亚最初是作为英国的“海外监狱”而被纳入英国海外领地的范围。因此前往这里的多是些任职的官员、服役的军人或服刑的罪犯。但他们始终保持着“我是英国人的”意识,处处体现着“独有的工业民族精神”,这使得澳大利亚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变化,其财富增长和发展机遇令英国人刮目相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英国移民。移民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以1833—1842年进入新南威尔士的移民为例,1833年移民中39%是自由民,61%是罪犯;1837年,自由民的比例超过罪犯为51%和49%,而1841年和1842年自由民均为100%②。移民结构的变化的结果之一就是自由民对自由民族等权利的呼吁。许多移居于此的自由民多受英国议会改革和宪章运动的熏陶,他们不仅有着强烈的自由主义思想,而且充满急切的社会改革愿望。

奉行“自由帝国政策”的英国采取了顺其自然的态度。1823年7月英国议会通过《改善司法条例》,准许新南威尔士拥有一个咨询性立法机关。1852年12月,英国政府决定“允许(澳洲)各殖民按照由威斯敏斯特立法通过的宪法来建立内部自治政府”。③英国随后又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法令,其中最重要的是1865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殖民地法律的有效性》,明确了英国议会与澳大利亚各殖民地议会之间在立法程序和立法有效性等方面的关系。

“自由帝国政策”在印度同样有所体现。起初,英国对印度的直接统治是英国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公司在印度的早期掠夺典型的表露了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在殖民地掠夺的劣迹。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早期殖民掠夺形式主要有:扶植傀儡,直接勒索;在金融信贷领域排斥印人;垄断贸易,排挤印商;强迫贸易和强迫生产;土地税的疯狂榨取等等。1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政策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原始积累阶段进入到自由资本主义殖民政策阶段。英国殖民政策的转变是以英国议会通过的三个法案为标志的。这三个法案是1813年东印度公司特许状法、1833年特许状发和1853年特许状发。1813年法案是实行新政策的开始,后两个法案为新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开辟道路。三个法案构成了殖民政策新阶段的宪章。

殖民政策新阶段的特点可以归结为:通过对印度进行开拓和殖民主义改造,积极为实现英国工业资本的剥削和统治创造条件。开拓和改造在经济领域和思想文化领域同时进行,结果达到了预期目标:印度成了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资本家得以通过不平等交换无穷地榨取印度财富;政治上,致命统治得到强化,并在印度人中扩大了自己的社会基础。④

英国接管后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吸取大起义的教训,巩固对印度的统治。为此对统治体制和政策进行了相应的调整。1858年11月1日的女王诏书中郑重宣告:英王政权将接受和谨慎地维护公司先前与印度各王公签订的所有条约和协定,不再扩大英属印度领地,要像尊重自己的权利、尊严和荣誉一样,尊重印度王公的权利、尊严和荣誉。英印度领地的居民享有帝国其他地区臣民同等的权利。宗教信仰自由,各种信仰者同样受法律保护,不得歧视,不得强迫改宗,政府官员不得干预臣民的宗教信仰。所有臣民都应同样的被允许担任政府职务,不得因种族和信仰而有差别,尊重印度人民对世代相承的土地的感情,在制定和实行新法规时,将适当考虑印度自古以来的权利和习俗。具体而言主要采取如下措施:放弃有限兼并土邦的做法,并从多方面抚慰王公;改革某些侵害封建主权的做法,安抚地主阶级;扩大立法会议,吸收印度人参加;吸收印度人担任文官;进一步扩大西方教育;建立市政机构,让地方人士负责管理公益事业。⑥

从以上可以看出19世纪中叶英国对澳大利亚和印度两种类型的殖民地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政策调整。尽管具体调整措施有所不同,但都是以获取殖民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都是该时期英国“自由帝国政策”具体实践。这些政策调整的直接作用是安抚了殖民地人民的不满情绪。在移民型殖民地中,此时并无民族这一概念,他们只是从平等的角度出发,要求与母国人民获得同等权利,这一目的一经达到,他们便心满意足。于是这种“母国情结”便得以维系。而这种关系的维持使殖民地与宗主国双方受惠。而像印度这种单纯的商业掠夺型殖民地,情况则有所不同。在殖民统治的初始阶段,印度人民饱受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剥削之苦,引起印度人民的极度不满,1857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就是對这种不满的最好回应。

因此对殖民地政策的调整看似是对殖民地人民作出的“让步”,是英国放松殖民统治的标志,但正如曼彻斯特学派所说:殖民地独立已是大势所趋,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因此适时、适当的调整殖民统治政策可以使英国在更长时间内维持对殖民地的统治,增强殖民地对英国的依赖程度,尤其是经济上的联系。如澳大利亚在二战前仍将英国作为主要的海外贸易对象,其海外贸易活动仍大致以英帝国(后为英联邦)为范围。 而政治上,这些殖民地大多成为英联邦的成员国。尽管现在看来,英联邦并没有发挥多大作用,只是一种名义上的存在,但存在就有其合理性,而这种松散的组织在关键时刻也能够或多或少的影响世界。因此,对英国而言,自由帝国政策也对其本身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果说重商主义指导下的殖民统治仅仅是进行商业掠夺,无节制的获取在殖民地的最大利润,这时的殖民主义仅仅是对殖民地起“破坏性”作用,那么在自由主义指导下的自由帝国政策在这时则具有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这一时期英国在统治掠夺殖民地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也开始对殖民地承担起一定的法律和道德上的责任。像英国在印度实施的一些措施如惩治腐败、兴办教育、建设公益事业等,虽然主观上是为了英国能够更好的统治殖民地,获取更多的利润,但客观上也促进了这些殖民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把土著殖民地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的体系,开启了其艰难的现代化历程。因此这种自由帝国政策对殖民地具有深远的影响。

注释:

①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进程·大洋洲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版,第115页。

②王宇博:《澳大利亚——在移植中再造》,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0页。

③W .J .Hudson, Australian Independence, Melbourne University Press, 1988,p.9 .转引自王宇博:《移植与本土化——大洋洲文明之路》。

④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65页。

⑤参见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116—120页。

⑥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进程·大洋洲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版,第216页。

作者简介:黄红梅(1991—?)女,汉,山东青州人,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在读研究生,世界史方向。

猜你喜欢
澳大利亚印度英国
今日印度
英国的环保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澳大利亚RaeRae五口之家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澳大利亚将严格限制2,4-滴的使用
英国圣诞节
在澳大利亚骑行
印度式拆迁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