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之听说读写

2014-09-10 01:02彭玉香
博览群书·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习作文本作文

彭玉香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担负着培养学生感悟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以及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重要任务,将听读说写有机的结合起来,不失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听说读写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或者说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 “听”和“读”是以接受性、积累性、吸纳性为主,而“说”和“写”则是表达思想和情感,以输出性、表达性为主,听和说是读和写的基础,读和写是听和说的表现。如何小学语文教学中将听读说写一体化,全面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首先注重学生听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承担着培养和发展学生倾听能力的责任。”因此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培养倾听习惯,提高倾听能力。“而听力能力作为一种隐性能力,致使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学习中往往更多地关注怎么说、怎么读、怎么写,而忽视了怎么听。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完全不会观察,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的眼睛不用来看,耳朵不用来听,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他们学会看、学会听。”可学生对于“认真听”没有具体的概念,所以教师要提出具体的倾听要求,如坐姿端正、听讲专注、听课虚心等等,并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在听记中定向训练、在朗读中渗透训练、在换位中体验训练、在想象中补白训练等手段,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和能力。

二、巧问巧答,领悟智慧,教学生会说话

1.以说写深掘文本意蕴。一位老师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教学中,当她讲到救助车夫的部分时,她让学生去感受车夫的脚是一双怎样的脚,接着又问:鲁迅先生是怎样做的,去找文中人物的语言。学生一遍遍读,一遍遍说,教师一遍遍引,一遍遍导,老师又让学生想象:什么样的脸是饱经风霜?一步步引出鲁迅的三声叹息,接着追问:为谁叹息?怎样叹息?你想象到鲁迅当时的心情是什么?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学生在说话中进入文本营造情境,感同身受体验人物内心情感,与文本人物进行心灵沟通,并产生共鸣,文本的价值,在学生对文本空白创造性填补后实现了最大化。学生在叹息中感受人物,声情并茂地读,慷慨激昂地说,文思泉涌地写,不正是说写训练完美体现吗?

2.以说写活化言语心智。《白杨》是借物喻人写法的经典体现,在描写白杨所处的环境时,作者用了“浑黄一体”,于是,我让学生想象这情境,学生纷纷回答“想象着在寸草不长的荒漠中,风卷着沙,天和地全是黄的”“远远望去一望无垠的沙漠,风沙漫天飞舞,天地已分不出界限”“可以想象到风沙肆无忌惮的样子,远处是黄的,近处也是黄的,天是黄的,地也是黄的”……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到应用,到拓展,再到积累,体现了过程和方法,也融进学生的感情。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语言渐渐丰富了。

三、少讲多读,积淀语感,教学生会读书

“听说读写”是语文基本能力的具体体现,其中“读”是核心,只有读得流畅,才能说得清楚,写得明白。读书是走进文本的第一步,是走进作者心灵的唯一途径,是体验作者思想感情的钥匙。读书是积累,是对语言、情感、思想、生活的积累,课堂上应是读书琅琅。然而,现在语文教学课堂对文本的分析充斥着课堂,学生没有读的时间,因此教师对课文挖得越深,拓得越宽,结果却是学生更糊涂,更找不着边际,只是机械的记住课文讲了什么,至于理解和运用则根本谈不上了,这怎能不出现以上现象?

无数事实证明,成功的课堂应是书声琅琅的课堂。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讲授《我的爸爸叫焦尼》在课堂上变着法的让学生反复读书,同桌互读,师生互读,小组读。指名读,轮读等,当学生读不出味时,老师进行范读,并且及时的给与评价和指导,一课学完之后,学生对文章了如指掌,熟读成诵,对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表达烂熟于心。我在上《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我把读课文的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从读中领悟情感,当读到“我会和你在一起”这个句子时,一个孩子说应把语气读的悲伤无力一点,因为此时父亲已经挖掘了38个小时,但也有同学说应该用乐观坚定的语气去读,因为他能坚持就因为他有颗坚定乐观的心。通过读,学生已体会到了父与子之间信守承诺的伟大亲情。这节课我并没费多少“口舌”,却非常成功。

我们应重视引导学生朗读,更应重视度朗读的指导。新《课标》对读书的三个要求是: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读“正确”,就是不读错字,包括不添字、不漏字、不调换字的顺序等,还应把字音读准。读“流利”,指用适当的速度,不唱读、不顿读、不重复读、不拖腔拉调、不装腔作势,做到词连续,句子之间停顿恰当。“有感情地朗读”是朗读的较高要求,即能读出不同的语调,读出各种不同的停顿,读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来。

学生朗读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他的语文能力的高低,评价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不用考试和作文,听一听一个孩子不经练习朗读一篇陌生的文章,看他是否有语感,大致就可以知道他的语文能力了。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学一定要重视朗读。

四、捕捉灵感,锤炼语言,教學生会习作

1.口头作文,习作教学之未雨绸缪

教师能否进行成功的习作教学,让学生进行一次成功的习作练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每次习作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在教学时,我们可有意识的说说和本课有关的话题。例如上学期我班的教材中有一个单元是父母之爱的,要求学生用一两件事来写对父母的爱。我在教授《地震中的父与子》就让学生说说你的父亲是什么样的,你能用文中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方法说说你的父亲吗;学习《慈母情深》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回想自己的母亲是怎样支持你、疼爱你的。在每次习作之前,上课之时,我都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进行口语训练,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写作时水到渠成。这样的“口头作文” 训练,拉近与习作的距离,加深了学生对习作的理解。

2.玩味语言,习作教学之日积月累

小学课本中比较吸引学生的是那些短小精悍,词句优美的散文。如《燕子》《匆匆》《桂林山水》《小桥流水人家》等,这些文章容易阅读,容易记忆,训练听说写也比较到位。在上课时,一定要留出时间,或者仿写、或者补写、或者续写学生当堂消化,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

3.当堂品赏,习作教学之及时评点

在作文批改上,我们要一改过去的教师花一周时间批改然后上讲评课这老一套,学生会因为相隔时间太长对作文淡忘,对老师的评语也就匆匆浏览一下。所以典型的作文片断应当堂组织学生朗读,由教师和学生评委进行点评赏析。对学生的好词好句教师应鼓励其他学生借用,对作文通病,教师要点名方向,立即修改。这样可以让学生及时得到结果和反馈,达到互相借鉴互相提高的目的。

猜你喜欢
习作文本作文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习作展示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