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白蜡窄吉丁生物学特性研究

2014-09-10 06:28王倩倩卢文锋邢苗苗
河北林业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生活史白蜡大兴区

王倩倩 ,卢文锋 ,李 静 ,刘 可 ,巴 坤 ,邢苗苗

(1.大兴区林业保护站,北京 大兴 102600;2.大兴区园林绿化局魏善庄林业站,北京 大兴 102600)

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Fairmaire),又名花曲柳窄吉丁,属鞘翅目(Coleoptera)吉丁科(Buprestidae),是木犀科白蜡属植物主要蛀干害虫。2011年6月北京大兴区林保站在采育镇采廊路邵各庄村段1.2km处行道树白蜡上首次发现白蜡窄吉丁。该虫对大兴区的园林绿化和平原造林工程造成了严重威胁。刘桂军等(2004)对白蜡窄吉丁在天津的生活史做了简要报道,金若钟(2005)对白蜡窄吉丁在辽宁地区的发生情况做了报道,而对于该虫在北京市的生物学特性还未见报道。笔者于2012~2013年在北京大兴区采育镇南辛店苗圃和大兴区园林绿化局六合庄林场对白蜡窄吉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现将完整研究结果和照片资料报道如下。

1 试验地概况

南辛店苗圃位于北京市大兴区采育镇东南部南辛店一村,京沪高铁西侧,紧邻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占地13hm2,其中大叶白蜡(Fraxinus xhynchophyllaHance)与国槐(Sophora japonicaLinn.)混交林 2.5hm2,混交比例 9∶1,平均胸径12cm。

六合庄林场位于北京市大兴区西部北臧村镇与黄村镇交界处,紧邻永定河东堤。占地488hm2,主要树种有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inn.)Franco)、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Carr.)、大叶白蜡(Fraxinus xhynchophyllaHance)、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Carr.)等。试验地内搭建野外钢架纱网养虫笼,长×宽×高为8m×8m×6m,笼内栽植白蜡4株,火炬(Kniphofia uvaria)2株。

2 试验方法

2.1 室内观察

野外采集有白蜡窄吉丁危害的木段(每段1m),将木段竖直放置于养虫笼内,笼下部铺5cm厚泥土,保湿。每日 9、11、14、16、18时,各检查养虫笼1次,每3d剖木段1根,出成虫后,每日向笼内补充新鲜白蜡枝叶。观察记录其幼虫发育情况、化蛹进度、成虫羽化、取食补充营养、交尾产卵情况。同时,将成虫、卵、幼虫和蛹放于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并用游标卡尺测量各虫态的体型指标。笼内饲养幼虫120头,测量观察成虫100头,羽化率83%。

2.2 室外观察

在采育镇南辛店苗圃白蜡与国槐混交林内有被害状白蜡附近寻找捕捉成虫。观察时间2012年4~7月,2013年4~7月。观察内容为白蜡被害状发展情况;成虫羽化时间、数量。从苗圃选取4株被害株,截干2.5m,栽植于六合庄林场野外养虫笼,将捕捉到的成虫转移至笼内,观察内容为成虫补充营养取食、活动、交配、产卵等。成虫期每日记录观察情况。

3 结果与分析

3.1 形态特征

各虫态形态特征见图1~图4。

3.1.1 成虫

体长9.8~14.1mm,窄楔形。触角锯齿状,复眼1对,肾形,棕褐色。体表有铜绿色金属光泽。前胸背板略宽,2.1~3.0mm,近方形,边缘钝化(图1)。

图1 成虫

3.1.2 卵

长1.2~1.5mm,宽 0.7~1.1mm,米黄色,颜色逐渐变深,孵化前棕褐色,扁圆形(图2)。

图2 卵

3.1.3 幼虫

体长24~30mm,乳白色,腹部10节。尾端有1对棕褐色尾刺(图3)。

图3 幼虫

3.1.4 蛹

离蛹,体长13~15mm,黄白色,略呈纺缍形,触角向后延伸至翅基部(图4)。

图4 蛹

3.2 生活史

该虫在北京大兴地区1a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的边材坑道内越冬。4月上旬开始化蛹,4月中旬为化蛹高峰,4月底成虫开始羽化,5月中旬为羽化高峰。5月下旬成虫开始产卵,6月中旬幼虫孵化,持续到7月上旬孵化结束。(表1)

表1 北京大兴地区白蜡窄吉丁生活史(2012~2013年)

3.3 生物学特性

白蜡窄吉丁越冬幼虫多于蛹室内化蛹,蛹室距木质表层2.8~3mm,深度在5~6.3mm之间,偶见上下相叠蛹室。蛹室长22~28mm,纵向分布。成虫羽化过程中,朝向胸腹面的孔啃咬略成圆弧形,背部孔略成直线,形成整体略似字母“D”的羽化孔。羽化后停留5~10d再咬破树皮脱出。成虫喜温暖,常于11:00~14:00时在向阳面取食活动,早晚多静伏栖止于枝叶上,遇惊扰有假死坠地现象。成虫取食叶片补充营养,常将叶片咬成不规则缺刻状,1周后可多次交尾,交尾时间持续7~15min。卵多产于树干2m以下向阳面树皮缝中,卵期10~12d。幼虫孵化后即取食寄主表皮,不久蛀入韧皮部危害形成蛀道。蛀道宽3~4mm,深2~2.5mm,呈“S”分布,蛀食方向为沿树干纵向发展。幼虫老熟后在蛀道末端,幼虫先向内蛀食,后向外将靠近树皮一端咬薄形成蛹室并在其中越冬。

3.5 危害特点

寄主受害初期表现症状并不明显,主干外观无明显异常。随虫口基数增多,于第2年起,多表现为枝叶稀疏,叶片发黄,树干纵裂。第3年展叶后,有树液外渗现象,在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明显可见填满幼虫粪便的“S”型蛀道,主干可见“D”字形羽化孔,树干基部常发生萌蘖。光照条件良好,郁闭度低,胸径10cm以上寄主容易受害,轻者树势衰弱,重者干枯死亡(图5、图6)。

图5 交尾

图6 “S”形蛀道

3.6 结论

(1)白蜡窄吉丁曾多次侵入北京地区,但都不能形成种群数量。此次是依靠大兴平原造林苗木大量传入。在北京地区首次完成了完整的生活史观察。

(2)白蜡窄吉丁生活史与其它地区的记载资料有一定差异。各类虫态始见期都有所提前。尤其是成虫期,比天津地区的记载提早了10d左右。这对于指导北京地区监测和防治白蜡窄吉丁意义非常重大。

(3)寄主受害后1~2a的表现,并不明显。经过大量的观察总结,发现白蜡窄吉丁危害的林木在受害的前2a,症状并不典型,甚至有的树木表面表现和正常植株无差异。而从第3年起,各类症状几乎同时出现,这对监测巡查工作的开展造成很大困难,发现的时候寄主多半受害严重。

3.7 防治措施

(1)避免去受害严重地区调运苗木,危害初期症状不明显,需要格外提高警惕。

(2)及时销毁虫源木。

(3)利用聚集信息素引诱剂监测诱杀成虫,成虫补充营养期喷触杀类药剂防治。

(4)采用内吸性杀虫剂灌根、打孔注药进行防治。

(5)保护利用白蜡吉丁柄腹茧蜂、棒小吉丁矛茧蜂、啄木鸟等天敌。

[1]萧刚柔.中国森林昆虫(第 2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2]刘桂军,刘恩山.花曲柳窄吉丁生活史及天敌的观察和防治[J].天津农林科技,2004,4(2):20-22.

[3]金若忠,栾庆书,云丽丽,等.花曲柳窄吉丁生物学调查[J]辽宁林业科技,2005,(5):22-24.

[4]赵同海,高瑞桐,等.花曲柳窄吉丁的寄主植物范围、危害和防治策略[J].昆虫学报,2005,(4):594-599.

[5]赵同海,高瑞桐,等.重要林业蛀干害虫花曲柳窄吉丁研究现状[J].中国造纸学报,2004,(S1):359-362.

[6]李宁思.白蜡窄吉丁生物学习性及防治措施[J].科技信息,2014,(3):15.

猜你喜欢
生活史白蜡大兴区
大兴区各级工会搭建职企“连心桥”
慰问送关怀,大兴区各级工会做好职工贴心人
刘玮玉艺术作品
白蜡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应用研究
白蜡外齿茎蜂防治试验研究
北京市大兴区一起民办学校聚集性肺结核疫情的调查处置
对节白蜡盆景欣赏(下)
社会生活史高考命题特征分析及启示
社会变迁与文化传承:一位苗族文化传承人的生活史研究
辽宋西夏金元日常生活史研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