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颖
摘 要:中国抗战前期桂林美术最为活跃的便是木刻和漫画,北平、上海、南京等地相继沦陷后,一大批的文化界人士纷纷来到桂林,文化人汇集桂林,使桂林在一个时期的文化活动占据着全国第一位的领头位置,也使抗战美术宣传活动呈现出热闹的景象。
关键词:抗战;版画;桂林
抗战爆发后,随着北平、南京等地的相继沦陷,大多数的美术院校、美术团体、美术家等纷纷迁到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一时间大后方成为美术活动的中心。美术家主要荟萃在重庆、成都、桂林、贵阳、昆明等地,美术家和美术社团的到来,给这些原本地方稍微闭塞的画坛带来异样的生机,如成都,在抗战前期的画坛原本是比较沉寂的,国画还是模仿和临摹古代的山水和花鸟,油画还是刚刚从外国传进来的静物和人体,“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情景。抗战爆发后,成都美术活动虽然没有重庆和桂林活跃,相比之前已经有明显的改变。抗战时期美术活动最为活跃地方的是重庆和桂林,而美术类别中最为活跃的就是木刻和漫画,所以在大后方最为活跃的就是木刻和漫画,视它们为“长枪”和“短剑”,用她们来刺入敌人的心里。艺术青年用画笔和刻刀书写着这段让人无法释怀的历史,看着一页页褪了色的报纸记载着这些城市轰轰烈烈举办的展览和人民热烈的回应,展览已经是青年艺术家们的战场,画笔和刻刀是他们的武器,用他们的武器深深的刺向敌人的内心,给予他们最为沉重的打击。
广西版画研究会成立于1937年6月,由钟惠若、李漫涛、沙飞、洪雪村等发起,会员有四十多人,直属乐群社文化部领导,7月3日在乐群社召开首届会员大会,选举李漫涛为常务干事,在《广西日报》出版副刊《时代艺术》,后又改为出版《新艺术》,是年7月,邀请李桦到桂林主持木刻讲座,共三个星期,每晚两个小时,并为李桦举办个人展览,出版专刊等,有力地推动了桂林的木刻活动。此后,多次主办或联合其他艺术团体一起举办抗日救亡的美术展览活动。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木刻选择了特定的主题——抗日救亡,使木刻家的创作直接与大众面对面的交流,也使得战士在前线的生活展现在大众眼前,一方面宣传抗战,一方面鼓励大众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念,同时为前方做好后备工作。
1937年7月上旬由广西版画研究会在桂林主办了“第三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这次的木刻展览是为全国木刻流动展览选拔作品,日后才到桂林等地展出。
这是广西省在抗战期间举办的首次木刻展览,虽然是参与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但是热情确丝毫不减,因为桂林木刻运动的进度不比任何地方来得慢。
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成立以前,青年会还敦请了华南绘画界救亡协会主办的“抗战画展”于1938年2月12日在本市的长堤青年会正式开幕,有陈烟桥、黄新波等人的作品,大约有三百余件。接着广西版画研究会于4月又举办了木刻流动展。11月初,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成立。12月,国防艺术社在文昌门副爷巷妇女工学校主办了“抗战美术展览会”分木刻展、街头展、漫画展等,让人愤怒的是这次的展览遭敌机的轰炸,作品一件都没有留下。以致后来举办的街头木刻展在征集作品时都有所影响,画家们辛辛苦苦的创作被无情的炸弹给毁灭,心中多少会受涟漪。
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以下简称全国木协)于1938年6月12日成立于武汉汉口。1938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全国木协迁往重庆,给重庆的木刻活动增添了活力。12月29日,全国木协桂林办事处成立于龙隐岩施家园三十七号A,由刘建庵、赖少其等人负责。
《渡》 《广西日报》 1943年1月1日
1939年2月9日,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桂林办事处在《救亡日报》登了《街头木刻展的广告》:“为加强抗敌宣传,本会决定旧历元旦在桂林举行街头木刻展希各地木刻同志踊跃参加,请将作品各印三份,于二月十五日以前寄到桂林三多路马皇背八号赖少其君转交本会为荷!
——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桂林办事处啟”
2月21日,由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桂林办事处主办的《街头木刻展》在桂林市中心十字街口开幕,连展三天,并且此时《救亡日报》开辟了副刊《救亡木刻》的创刊号,由赖少其、刘建庵、廖冰兄等人负责,主要是刊登反映抗战运动的木刻作品以及文章等,本刊的创刊词也就是《街头木刻展》的开幕词,文中说:“今天,是第二期抗战的开头,中国有了新的形势,新的战略,而木刻也便应有新的转向,这个转向的终点是在更加切合新社会的需要,和跟接近大众化,更多量的在群众中发生影响……这次的木刻街头展,在质与量两个方面都未能使人满意,这是当然的,我们在广州或汉口退出来的作品,因为木版大车不易携带,而仅存的二百余帧,则在前月桂林展览时,第二天便给敌机炸毁了!这次的街头展虽在《救亡日报》登了将近一星期的广告,但所收到作品甚少,这一方面是因为远道的同志未能将作品寄来本地又因没有木刻刀而感到棘手……我国现阶段的抗战,是游击队重于正规军,政治重于军事,这即是说:比前更注重民众和军队的宣传,在制版困难,又迫切需要多印的条件之下,木刻是太优越了!这种时代给予木刻人的重大负担,我们虽然自愧负荷无力,但我们断不能因为身子的稚弱而舍弃了这千斤的担子;我们倒是要来练习这个负担,使体力一天天壮健起来!在这街头木刻展的同时我们创刊了这个园地……”
根据史料的考证,这次展览是全国木协桂林办事处成立以来举办的第一次木刻展览,为之后广西木刻运动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七七事变”以后,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艺术在广袤的大地上逐渐演绎成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抗敌艺术活动,在抗日救亡文艺战线上担任一支先锋队和主力军,为国际反法西斯的成立及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木刻运动并没有因为抗战的爆发而消沉,相反,它更是倔强地成长起来,并且形成了一支浩瀚的队伍,在抗战的潮流中引领人民。同时它也是中国抗战时期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在艺术阵地上充当过前哨和冲锋陷阵的尖兵,是中国民族革命运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以鲜明的政治性和宣传性在抗战大后方激励大众、凝聚人心和坚定信念。
参考文献:
[1] 抗战时期文化名人在桂林[M].漓江出版社,2000.
[2] 桂林文化大事记[M].漓江出版社,1987.
[3] 杨益群.抗战时期桂林美术运动[M].漓江出版社,1995.
[4] 凌承纬.现实主义之路[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