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安多藏戏的现状

2014-09-09 10:05刀杰才让
艺术科技 2014年8期
关键词:剧种西藏

摘 要:文章对安多藏区内藏戏艺术的现状进行简要探讨,以南木特戏剧种为例论述其特点与发展,以对藏戏研究为基础,通过分析来深刻对安多藏戏未来发展等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安多藏戏;南木特戏;剧种;西藏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各具特色,其中,藏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瑰宝蕴藏丰富,不但种类繁多,而且民族文化特色浓厚,尤其是藏民族传统的戏剧——藏戏,在我国的众多民族艺术中独树一帜。藏戏,顾名思义流行于西藏地区,其表演形式丰富多彩,随着社会经济及文化的不断发展,在安多藏区以及康区等藏文化外围地区,藏戏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颇大。藏戏在周边民族之间的相互借鉴、相互吸收、相互接触的过程中逐渐传播与演变,其艺术手段及表演形式渐趋成熟,安多藏区的藏戏剧种之一的南木特戏就是这样形成的。民间文化生活随南木特戏班的诞生而变得活跃和丰富,20世纪80年代中叶,拉卜楞寺南木特戏专家受安多藏区诸多地方之邀,进行戏剧的传播,由此民间戏班也逐渐兴起。那么,安多藏戏的发展与现状是怎样的?又面临哪些问题?文章将对此展开论述。

1 安多藏戏发展概述

安多地区专业性的藏剧演出团体有甘肃甘南藏族治州藏剧团与青海省藏剧团兼黄南州歌舞剧团,而这两个剧团所表演的藏戏剧种都为南木特戏,在此,以介绍青海藏剧团及黄南州歌舞剧团发展来说明安多藏戏的产生及发展。

在1979年左右,青海藏剧团开始表演现代南木特戏,对于戏的创作,剧团人员对拉卜楞寺、隆务寺南木特戏专家进行请教。拉卜楞寺中南木特戏的开创者琅仓活佛在创作和表演上给予该剧团帮助及建议,甚至还给了剧团自己亲自执笔的剧本《诺桑王子》。剧团通过不懈的努力,将《诺桑王子》上部改编成南木特戏剧,其成功演出为现代南木特戏的发展打响了第一炮。之后,《意乐仙女》《藏王的使者》等藏戏的诞生也为剧团赢得了众多的好评及荣誉。

作为艺术载体,藏戏将不同的内容表现出来,它不仅能把社会处于不同时期的现象展现给人们,还可以淋漓尽致地讲述出历史传统的内容,以此为基础,新派南木特戏在黄南州歌舞剧团的创作下拉开了序幕。新派南木特戏与传统藏戏有着很大区别,不论是从社会意义、主题思想方面,还是从创作思路、剧本内容方面。发生于近现代藏族社会的社会现象等等,都可在新派南木特戏中得以反映,且这些社会现象均具有典型性。新派南木特戏的编排运用了新时期藏族文学创作思路,引领着藏族文艺新思潮。例如,《金色的黎明》,将当代藏族群众生活及精神面貌反映出来,其极具特色的选材富有很强的时代感。而《纳桑贡玛的悲歌》则奠定了新派南木特戏扎实的发展基础,该戏剧通过领主草原争夺中牧民惨剧,触发人们对人文主义哲理深刻思考。

2 安多藏戏现存问题

继承是南木特戏所面临的问题,该问题也体现于作品的创新与实践上。例如,青海省藏剧团,其创新和推动着新派南木特戏的现状及发展,该剧团的创作为拥有无限发展空间的南木特戏提供了可能,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剧团遇到了新的挑战,从年龄结构面而言,表演者与创作者均处于新老交替的重要时期。虽然不乏才华出众的新人,但完全能够胜任老一代艺术家工作的后继者却较为缺乏。拿语言和表演技艺为例,在创作藏戏中,语言文字就是关键一环,而这环对于剧团而言极为重要。表演的技艺也是一样,因受母语传统文学以及民间艺术的影响不够深刻。因此,即使新演员有扎实的基本功,也或多或少对藏戏的表演模式存在疑难之处。青海藏戏团在对待该问题时,需要不断对南木特戏所具有的特色文学模式和表演模式进行探索、总结,并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的安多南木特戏剧本创作模式,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表演者和创作者。

另一方面,有的剧团在近几年中未创作出新作品,使得现状不尽人意。例如,甘南藏剧团,该团新派南木特戏的编剧及剧作家极为稀缺,虽然创作了一些作品,但是其创作使用语言为汉语,而编排成的藏戏剧目也只是将其翻译为藏语,这样就使作品质量大打折扣。剧本用汉语来撰写会破坏其文学特色,充其量只是一部藏戏形式的话剧,作品缺少藏戏独特之处。作为藏民族固有的艺术表现形式,藏戏从表演形式、音乐、唱腔到戏剧文学形式都不应脱离其民族特色,否则就会变味。

3 安多藏戏展望

南木特戏剧形成于安多地区已经有60年的历史了,在牧场及乡村,民间藏戏以多种的形式进行着传播,它不但是未来藏区文化模式的基础切入点,同时也是组成藏区群众文化的关键组成。因此,其社会价值巨大,应给予必要的保护。立足于艺术发展视角,若想突破其民间发展是十分有限的,因为戏剧艺术不仅依靠表演,还与文学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此,新派南木特戏的诞生与国立专业剧团的壮大是其发展道路中的必然结果。视为活化石般的藏族古老艺术品种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被传承,人类历史的更迭、变化、发展也证明了保存艺术品种的形式同样需要与时俱进。因此,我国藏区优秀的剧团在传统戏剧的基础上,求新、求变,让藏戏这样的瑰宝同样受到年轻人的爱戴,立足发展,才能使传统得以更好继承。为了让人们的欣赏需求不断获得满足,藏族舞剧、藏族歌剧、藏族话剧等类似于藏戏文艺模式也应不断派生。在安多藏区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南木特戏不但需要吸收新事物,还应勇敢面对一系列挑战。

4 结束语

南木特戏剧形成于安多地区,是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藏戏种,距今有60年历史,其社会价值不菲,给予保护十分必要。在周边民族之间,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吸收、相互影响等过程,藏戏发生着演变,其艺术手段及表演形式也在不断成熟,且融入了安多地区特色,安多藏区的藏戏剧种之一的南木特戏形成了。从寺院至专业剧团,南木特戏离不开藏戏背景丰富的唱腔创作人员、导演与剧本创作者。值得一提的是,安多藏戏现状及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重视与支持。

参考文献:

[1] 田联韬.藏戏剧种分类研究[J].歌海,2012(2).

[2] 阿罗·仁青杰博.安多藏戏“南木特”剧种的形成和特征[J].群文天地,2011(11).

[3] 曹娅丽,邸莎若拉.藏戏表演与节日传统——基于2013年拉萨雪顿节藏戏汇演的考察与思考[J].民族艺术研究,2013(5).

作者简介:刀杰才让(1986—),男,甘肃合作人,专科,初级,就职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歌舞剧院(合作市),研究方向:藏戏表演。endprint

猜你喜欢
剧种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新兴剧种的建构理念与文化再生
《中国戏曲剧种剧种全集》(西藏卷)首出成果
论梆子腔(五)——梆子腔的主要剧种
我们一起去西藏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乱谭小剧种
《中国小剧种的抢救与研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