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母校认同如何成为可能

2014-09-09 14:14巫小黎
商周刊 2014年13期
关键词:住宿费离校校方

巫小黎

又到了大学生、研究生和母校说再见的毕业季。按惯例,每年五六月间,各大学就会发布一纸文书,公布应届毕业生的离校规程。简单的毕业仪式之后,校方将给学生下“最后通牒”,限定时间办毕离校手续。

不言而喻,大学毕业生假如就业与住家分属两地,那么,他们踏出校门的头等大事便是找个栖身之所,以解决自己的三餐一宿。对于那些拿到用工合同的人来说,办理离校手续后,好些人可以立马从大学生寝室直接迁住单位/机构的新入职人员宿舍。即便用工单位没有为初来乍到的新人准备安身的地方,因有聘用协议,预期确定,租房的底气会更足一些,心理压力就会轻许多。

最无助的是求职暂时没有着落的那个群体。职业不落实,饭费都成问题,遑论租房。毕业后,倘使家里依然愿意养着,自尊心和独立意识稍强点的年轻人大多也会感到脸上无光。

奇怪而有趣的现象随之而来。一面是刚踏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为无处寄放七尺之躯而焦灼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另一面是大学校园里,成百上千的学生寝室空空荡荡,成了老鼠、蚊虫的天堂。

究其原因,无非是钱的问题。一届毕业生少说几千人,他们在校多住一天或者少住一天,支出或节余的费用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学校管理层的态度和做法,大抵是能省的钱就尽量不花。学生离校早,校方得到的便宜就大。再者,毕业生“如期”离校后,闲置的学生宿舍还可以用作各种培训班、考证班、成教班之类的招待房。可见,学生寝室“里面”,可做很多文章。

若从法与理的维度评说,是非十分清楚。学生住宿费按年收,而非按天按月计。具体而言,每年9月缴费,按年计算,最早要次年8月租约才到期,而学校的做法实质是单方面违背了买卖契约。退一步说,即使租赁关系结束,在新生未入学之前,将寝室给那些奔走在搵工路上的学子,为他们提供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岂不是母校理所当然的事?况且,校方又不是没有这个条件和能力。而事实恰好是,哪怕有学生愿意给学校缴点水电费,请求在校多住若干时日,校方都不留任何商量的余地。

尤其令人不能容忍的,是学校不仅揩毕业生的油,还要从非毕业生那里谋点小钱。每逢寒暑假,有学生想留宿学校自主学习,或者去校外做点兼职、参加各种培训等,学校又会当这些学生是可以宰割的羔羊,按天向他们收取住宿费、水电费、空调费和网络使用费之类。本来最应该替“学生前途”着想的学校,反过来千方百计“图学生的钱”。

所谓母校,丝毫不见慈母之于爱子的仁慈之心和呵护之意。钱(学费、住宿费)货(文凭、学位)两清之后,母校认同如何成为可能?现代大学教育史上,胡适之于哥伦比亚大学,一如徐志摩的剑桥神话,为中国人耳熟能详。诸如此类,国外的大学不胜枚举。当今耶鲁大学毕业的张磊,功业有成后一次性捐赠800多万美元给他的美国母校。承认张磊有个人选择的自由之外,更重要的,还要努力追问其选择与决策背后,到底有什么深层次的情感因素和价值理想在支配着他。愚以为,其中必然有其个人化的母校认同理念。而这些,或许正是他安身立命的精神基石,是人之为人最为核心的构成要素,是其处世为人的行动指引。

失了灵魂,丢了校格,怎能成为莘莘学子安顿一心灵的精神家园?能引导学生建构什么样的价值理性?国外好多大学明确规定,学生毕业工作N年后,倘若仍然无力偿还学费,校方将主动豁免其贷学金。深刻反思母校情愫日趋淡薄的时代命题,是时候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住宿费离校校方
住宿费怎么退不妨听听学生意见
住宿费怎么退不妨听听学生意见
学生放学后未离校被烫伤谁来担责
合理的调校方可挖掘最大潜能 Sony(索尼)VPL-VW768
基于流程可配置的数字化离校系统建设实践*
《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赴地方差旅住宿费标准明细表》印发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离校系统建设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