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门岛丁刘东华

2014-09-09 13:58胡雅鑫
商周刊 2014年14期
关键词:东华企业家社交

胡雅鑫

2014年6月13—15日,正和岛岛邻大会如期举行,全国700多位岛邻(正和岛现有岛邻3000多位)共聚北京为两周岁的正和岛举行了一场主题为“不二——不一样的未来”的生日大PARTY。刘东华,正和岛创始人兼首席架构师,作为“首席岛丁”带领大家共同探寻“不一样”的未来,让大家看到正和岛发展的第N次方。

2010年底,经过长时间踌躇后,刘东华离开了打拼15年的《中国企业家》杂志社。49岁的刘东华带着20年积累的核心优势创办了正和岛。柳传志、马云、王健林、郭广昌、李书福等一批企业家领袖都成为正和岛的热情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

正和岛“首丁”前传

1992年,“92派”企业家纷纷下海,刘东华在《经济日报》创办了“民营经济专版”,他那时29岁,处于人生焦灼期。往前一步,深浅未知;原地踏步,心有不甘。

他很快得到了机会。《中国企业家》杂志1985年由《经济日报》和中国厂长(经理)研究会联合创办。到了1996年,已经是“惨淡经营、难以为继”。

已在《经济日报》工作6年的刘东华主动请缨,自1996年下半年开始担任《中国企业家》杂志总编辑,后任社长。接下来的15年,刘东华率领着这家杂志社成为行业领跑者。

从2002年创办的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再到2006年创办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刘东华逐渐在企业家群体中占据了特殊席位。

刘东华有句名言——欣赏你到灵魂里,批判你到骨子里。他说他在企业家面前很自信:

“除了看到他们光鲜亮丽的一面,我最知道他们的痛处,知道他们太多的难言之隐。”

1999年起,刘东华开始不停地跟人说:“将来我要做一个网站,帮助高端决策人群挑选最有价值的信息,为这部分人群打造一个安全的港湾。”当时没人相信。1999年,新浪也才刚刚创建。刘东华说:“我确实看到这样一个必然。”

“狮子”与“鹰”可兼得

刘东华是正和岛的创始人兼首席架构师,他说:“我对人性有天然的兴趣。”

面对柳传志、马蔚华、马云、王石、王健林、郭广昌、朱新礼、俞敏洪等企业家,刘东华说他可以像鹰一样,从各个角度看狮子、大象,而不是像蚂蚁只会从地面看。

正和岛里有两种岛邻:绿色岛邻叫狮子,是企业家。蓝色岛邻叫鹰,是专家学者和意见领袖。岛邻们在正和岛客户端APP上占地而居,互为邻居,可以进行发言、转发、浏览等操作,个人主页类似微博,岛邻资料还会显示岛邻性质、影响力、金币,及近邻。

“不要说那些年轻企业家了,连那些领袖级的,我也毫不客气,都能够非常真实地交流,因为越是强大的人,越喜欢直来直去,不绕弯子。”同时,“因为我们搭建的平台和创造的氛围,让彼此从互不了解,甚至互相不见得认同的人走到一起,慢慢地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刘东华的语言里,经常夹杂着排比、俚语和长句。

中企俱乐部刚成立时,有人质疑:“李书福这样的人,像缺根筋似的,怎么能让他人会?”刘东华说:“你不了解他,慢慢你就知道了。大家各有各的优势和特点,关键是基本价值取向是一致的。”他推崇“和而不同”,希望“那些成功的人彼此照看后脑勺。

在他与企业家交往的20年中,他被众多企业家公认为是最懂他们的人。因为懂得,他也不断地“要求”这群企业家。从最初的“企业如何健康成长并成功”到“成功企业是用什么样的方式追求成功、如何回馈社会”。

这些事他坚持做了20年,结果是“信任不断叠加”。

两种思维方式的转变

与大多数创业型互联网公司一样,正和岛的办公环境也洋溢着年轻、开放的气息。北京清华科技园创新大厦B座9层,走出电梯间,迎面一张宣传海报:@将岛进行到底。画里的两个男人,左侧是刘东华,右侧是黄丽陆。刘东华是正和岛创始人兼首席架构师,黄丽陆是正和岛联席总裁,原《中国企业家》杂志总编辑。海报上贴了几张便利贴,写着“在一起”。

考虑到企业家的阅读习惯,正和岛网页和手机报呈现的字体比正常的大了近一倍,还设置了语音、客服录音等无需打字的发言方式。

正和岛非常注重“分享”。在“热点、宏观、商业、人物、生活”各资讯板块,每条内容首行都标注“推荐人”,主页右侧是“总编推荐”、也可能是“柳传志推荐”。线下读物《决策参考》更是需要推荐人写推荐理由和阅读笔记。比如某期的《决策参考》推荐人包括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国务院国资委某重要领导”、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等人。

在最初筹备正和岛时,许多人建议刘东华去挖人组建一个“明星团队”。“高于对方一倍的价格把人挖过来!”刘东华不干,他觉得起点太高有时并不见得是好事,尤其对一个创业平台。“我们起步时现金准备非常充分。如果你不能非常理性、非常冷静,这些东西都可能成为死亡的陷阱。”刘东华选择忍受前期的缓慢,他把正和岛的DNA比作人参:“野山参偶然性太多,偶然死亡的可能性太大,我们一定要确保它的安全,要尊重它内在的逻辑,其实你尊重它,它的快(到一定阶段)实际上仍然是超乎想象的。”

从传统媒体人到创业者,尤其是互联网、社交网络的创业者,刘东华自己也承认:“至少是跨越两道鸿沟,我们也有点无知之勇。”

岛上钱景

正和岛的会员费标准是每年3万元。“3万块钱年费对这部分人群来讲太便宜了。正和岛提供给岛邻的不仅有精选资讯,决策参考,更有正和塾、岛邻大会等大量的线下活动,其特有的O2O模式更能随时随地满足岛邻的信任社交、学习社交、合作社交。

刘东华曾宣称正和岛“三年内不卖广告”,但这并不代表他对这个平台的广告收入没有把握。恰恰相反,他知道自己所经营的正和岛上聚集的是最具购买力的一群人,而各大商家如果真的想要来正和岛上打广告,需要的是在这盖品牌店、新品店,多大的面积做多大的事,这都是要花钱的。“你也可以理解成正和岛的地产项目的经营。”这是刘东华设想的第二层商业模式。第三层则是高端团购、高端个性化定制。endprint

一位多年在企业家界举办论坛的人士称,他一点都不怀疑正和岛的模式,“(刘东华)把中国消费能力最强的人都聚拢到了正和岛,想要实现任何一种商业模式都有可能,甚至投资公司、企业咨询公司都可以。”

刘东华刚到《中国企业家》杂志社时,有一次跟企业家们聊天。企业家们都声称“挣钱应该是一个企业的最高追求”。刘东华心里很想反驳,但硬生生地忍住了。后来,他看了科林斯的著作《基业长青》,把自己乐坏了。他从书里得知,全球伟大公司的最高追求全是使命和价值观。

“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到位,挣钱就是必然的结果。”他不去想将来正和岛上市之后,自己是否会成为亿万富翁。“有因就必然有果。”

豪门正和岛

正和岛两周岁,刘东华送给诸位岛邻的生日礼物是:怀揣一颗不二之心,共寻不一样的未来。其中最大亮点是“正和岛联合投资基金”正式成立,在会上,刘东华就正和岛基金成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正和岛现在越来越像个“豪门”,人家都是投资者追好项目,像追

“美女”一样,但是在正和岛现在开始出现一种现象——“美女”追正和岛。为什么呢?因为正和岛基金提供的不仅仅是钱,它提供的是系统帮助能力,是很多在岛外得不到的上下游资源,是最宝贵的客户。

很多人会好奇,现在那么多基金了,基金也不是那么好做,正和岛为何还要凑这个热闹?刘东华自信地说:“最重要的就是正和岛联合投资基金的模式,因为正和岛每天都在产生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越来越好的项目源,包括我们正在推出的狂客部落,狂客百强的评选,在全国范围内聚集创业创新和转型创新的榜样,都是我们的项目源。”由此延伸到全国,下一步是全世界,最好的投资机构,都会跟正和岛基金合作。

卸任招商银行行长的马蔚华亲自出面为这支基金牵线搭桥,基金会成立的当天,他人在国外但提前录制了VCR向大家传递他的兴奋劲儿。

“为什么马行长,为什么这些巨头这么看重这个基金,正和岛做的首期基金10个亿,10个亿值得他坐在这儿吗?如果没有看到背后的百亿、千亿他不可能往这儿坐的,我们的基金只是一个开始,我们搭建的是为全体岛邻乃至岛内外的企业家服务的一个投融资服务平台,”刘东华在现场用他那一如既往的大嗓门继续介绍着,“尤其这个主题‘网络社交下的产融结合之道,网络社交时代,产融结合的正和岛,正和岛联合投资基金横空出世,大家积极踊跃地参与也能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刘东华为企业家们打造了一个安全可信的、可以缔结真实关系的平台。他很自信:“他们怕什么,他们爱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我们肯定是最明白的。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平台能让那些重量级的人物把手机号交给你,让你通过手机为他提供各种服务,只有在正和岛能做到。

“我多么希望世界上有个小岛,那里居住的全是智慧与善良的人们。”这是爱因斯坦的名言,也是正和岛的核心价值观。

企业关键词:中国商界第一高端人脉与网络社交平台

记者手记

刘东华在任何会场的发言都让人觉得激情澎湃,有时我在想这力量都是从哪儿来的?这次,我找到了一些答案。

6月13日将近凌晨时,他又赶到岛亲在簋街的小范围聚会上,不知怎的,话题说到家中的老妈妈,刘东华哭了,因为想到自己刚刚去世的母亲。他对岛亲说,别整天在外边忙,事是忙不完的,钱是赚不完的,在爸妈都在时多回家陪陪他们。人哪天走了,你会觉得之前做的事和他们比都太没意思了。从这点看,一个真性情的人要做真性情的事,真的会得道多助。

今年的聚会中,山东岛邻机构的主席于德翔表现得很活跃,后来在和于总的一次谈话中得知,当时为了让他做山东岛邻机构的主席,刘东华到山东和他“密约”了两次,之后两人成了密友。于总说,刘东华心里装了不少大事,思路极其清晰,做人很真诚。

由此看,刘东华的真诚和胸怀让很多有识之士愿意和他一路前行,他的力量也来自于他们。endprint

猜你喜欢
东华企业家社交
社交之城
认识成语
相同的“手” 不同的义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
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
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