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德安医院三病区,江苏 常州 213000
整体护理干预对28例住院脑梗塞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章金蓉陆伟
江苏省常州市德安医院三病区,江苏 常州 213000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住院脑梗塞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脑梗塞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8例,两组患者治疗方法与常规护理方法相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对照组有所提高(P<0.05)。结论对住院脑梗塞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情绪、促进患者疾病康复,提高幸存脑梗塞患者的生存质量。
脑梗塞;整体护理干预;生存质量
脑梗塞又称之为脑梗死、缺血性卒中,是因多种因素而导致的脑局部组织供血不足或发生障碍,从而引发脑部组织病变或坏死。因而,其在临床的病亡率、病残率相当高,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及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在幸存脑梗塞患者中,超过55%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后遗症、心理不良等[1],极大影响了脑梗塞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尽可能提高脑梗塞患者的生存质量成为临床护理的重要内容。我院为了进一步探讨提高住院脑梗塞患者生存质量的护理方法,对28例住院脑梗塞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CT及相关检查均符合脑梗塞诊断标准。56例脑梗塞患者中,男33例,女23例;年龄62~87岁,平均年龄(71.6±10.8)岁;病程6个月至5年,平均病程(3.5±1.9)年;伴侧肢体障碍26例,偏瘫16例,构音障碍9例,伴有吞咽障碍9例。将入组的56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8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56例患者在住院期按照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即予以胞二磷胆碱、银杏叶制剂等促脑代谢药物,初期内给予呋塞米、甘露醇脱水降低颅内压,改善脑水肿。对照组实施常规内科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内容如下:①心理疏导。住院脑梗塞患者在急性期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是导致患者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的主要因素,要针对主要因素进行心理疏导。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讲解积极治疗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激励患者与疾病斗争,提高患者康复的信心。同时,与患者家人进行沟通,让家人了解患者的病情,讲解家人的关怀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鼓励家人多关心、多支持患者,让患者与家庭的关系更紧密。②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人讲解脑梗塞的发病因素、预防措施、治疗用药以及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促进疾病的康复。③日常生活锻炼。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帮助患者循序渐进的训练,如对于上肢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指导患者进行抓物体、翻书等训练;对于语言障碍患者,指导其从简单的发音开始练习,鼓励患者多发音;对伴有吞咽障碍的患者,在护士正确指导下循序渐进的进行吞咽训练。④膳食指导。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对脑梗塞患者十分重要。护士对每位患者的膳食进行干预,指导患者尽可能少进食胆固醇高的食物,多进食粗粮、蔬果,另外,每天要控制油、盐的摄入量。对于鼻饲患者,要做好鼻饲各项工作。
1.3 评估方法 对两组患者在整体护理干预前与整体护理干预后分别进行生存质量评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设制的个人与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国际量表(WHOQOL-100),量表主要包括6个领域、24个方面,总得分越低,患者生存质量越差。
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对照组有所提高(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比较表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干预前比较,**P<0.01,*P<0.05。
在脑梗塞生存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偏瘫、肢体麻木、语言障碍、吞咽困难等,导致患者日常生活受限,社会功能缺失,甚至会引起家庭关系紧张,这些均是脑梗死患者生存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2]。本组研究对脑梗塞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从心理、疾病知识、家庭、饮食等方面进行干预护理。结果显示,实施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对照组有所提高(P<0.05),说明对住院脑梗塞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情绪、促进患者疾病康复,提高幸存脑梗塞患者的生存质量。
[1]陈勤佩.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4):154-155.
[2]孙玉玲,谢萍.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4):89-90.
R473.74
A
1007-8517(2014)05-0124-01
2014.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