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广东 佛山 528200
大灸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8例临床疗效观察*
陈今尧戴红芳孙冠珠田宁邓雪莲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广东 佛山 528200
目的探讨大灸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一般规律,为温热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大灸疗法干预,治疗前后参照ASAS工作组制定的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纳入统计57例,实验组28例,对照组29例。在BASFI、VAS、BASDAI评分方面,两组在治疗后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胸廓活动度、枕墙距、指地距方面,实验组治疗后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灸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确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温热疗法的理论内容,并为温热疗法提供实验依据。
大灸疗法;强直性脊柱炎;温热疗法;疗效观察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一种慢性的非特异性、进行性炎性疾病,主要累及中轴关节,并可不同程度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导致纤维性或骨性强直和畸形。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大部分HLA-B27亚型与AS密切相关,证明该疾病是有遗传决定易感人群对环境因素的免疫反应所致。西医对AS尚无根治的方法,主要以非甾体抗炎药、慢作用药和生物制剂为主,疗效也因人而异,且副作用较多。大灸疗法是间接灸法的一种,也是传统温热疗法之一,因其施灸的范围涉及背、腹部面积广泛的区域,临床常起大症,故以“大灸”命名。本文采用大灸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从临床疗效方面对其进行评价,探讨温热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一般规律,为温热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提供理论依据。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有病例均来源于我院康复科、骨科及相关科室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患者。对于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依据就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按 1∶1 比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AS诊断用1984年vander Linden的修订纽约标准(MNY)结合2001年“全国强直性脊柱炎研讨会”提出的有关AS诊断方案制定。X线和CT骶髂关节炎分级用1966年AS纽约诊断标准之0~4级分级法。AS具体诊断方案如下:①临床表现:腰和(或)脊柱、腹股沟、臀部或下肢酸痛不适;或不对称性外周寡关节炎、尤其是下肢寡关节炎。症状持续≥6周;夜间痛或晨僵≥0.5h;活动后缓解;足跟痛或其他肌腱附着点病;虹膜睫状体炎现在症或既往史;AS家族史或HLA-B27 阳性;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能迅速缓解症状。②影像学或病理学:双侧X线骶髂关节(SIJ)炎≥Ⅲ级;双侧CT SIJ≥Ⅱ级;CT SIJ炎不足Ⅱ级者,可行MRI检查。如表现软骨破坏、关节旁水肿和(或)广泛脂肪沉积,尤其动态增强检查关节或关节旁增强强度>20%,且增强斜率>10%/min者;骶髂关节病理学检查显示炎症者。③诊断:符合临床标准第1项及其他各项中之3项,以及影像学、病理学标准之任何一项者,可诊断AS。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AS诊断标准;②年龄18~75 岁;③近4周内未使用过治疗AS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及免疫抑制剂;④同意进入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①同时合并其它脏器严重疾病者;②不愿或不能配合调查者;③合并有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严重的膝关节炎或畸形的患者;④不能耐受本治疗的患者。
1.5 剔除标准 ①观察治疗期间未按医嘱进行,自行间断,或转做其他治疗者;②受试者依从性差、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或反应,临床研究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其他并发疾病或病情恶化,不宜继续接受试验者;③因各种原因未完成本研究观察者,观察记录不完整者,资料不全者。
1.6 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口服尼美舒利片及柳氮磺胺吡啶片,同时进行功能锻炼,嘱患者加强腰背等功能活动,防止关节强直,坚持做深呼吸、扩胸运动、脊柱运动、下肢关节运动等锻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大灸疗法干预,具体操作如下:①灸背部:让患者伏卧好,将草版纸长条由大椎穴起往下至长强穴止,顺脊椎铺好。此线不灸。将3cmx3cm之咸萝卜蒜片先放在两边大杼穴各1个,以后则沿着草版纸条由大杼穴往下顺着排列到秩边穴。其间所排之片多少无定数,以排满为止。在第1排的外侧,排第2行,起点在大杼、风门2穴之间,往下排到秩边穴外上部。将艾球放在咸萝卜片蒜凹中开始灸,艾火要连续,每个灸点灸3~5壮。②灸腹部:先在膻中穴部位上放一片咸萝卜蒜片,以此为中心点,在这点的周围放上8块,形成一个9片的大方形。在鸠尾穴,神阙穴各放上一块不着蒜的咸萝卜片,该片的大小宽度仍如前,上下长度则要短3分,此点不灸,两穴之间放咸萝卜蒜片6片。在神阙穴以下至曲骨穴这一段放5片,若是妇女则石门穴不灸,放一块不着蒜的咸萝卜片。腹部沿正中行的两侧,向下1行,每行放7片。沿第2行两侧(低半片与下脘穴平)各再排1行放6片。以上步骤做好后,便可开始灸治。灸完后,必须用三棱针于十宣放血,并针三阴交(双)深3.3cm,泻法,不留针,借以泻大热之气。大灸每周治疗1次,4次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7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ASAS工作组制定的疗效评价:①物理功能:用Bath AS功能指数(BASFI)。②疼痛:采用VAS表评分表示疼痛程度。③脊柱活动度:用Bath AS测量学指数(BASMI),以胸廓活动度、枕墙距、指地距、Schober试验等指标反映中轴关节病情及功能状态。④脊柱僵硬:Bath AS 疾病活动指数(BASDAI),记录最近1周脊柱的晨僵时间。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等级分组资料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病例中断与脱落情况 所纳入的60例病例中脱落了 3例,最后收集到57例完整病例,其中实验组28例,对照组29例。其中有1例患者,因病情加重需改用其他药物治疗,1例患者自动退出治疗,1例患者因不适应大灸疗法而拒绝接受治疗。
2.2 两组患者BASFI、VAS、BASDAI评分方面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BASFI、VAS、BASDAI评分比较表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胸廓活动度、枕墙距、指地距、Schober评分方面的比较 两组患者胸廓活动度、枕墙距、指地距、Schober评分的比较中,除在Schober评分中,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胸廓活动度、枕墙距、指地距方面,治疗后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胸廓活动度、指地距方面,治疗后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中,除在Schober评分中,两组治疗后比较无差异外(P>0.05),在胸廓活动度、枕墙距、指地距方面,实验组治疗后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在胸廓活动度、枕墙距、指地距、Schober评分比较表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中医“痹病”范畴,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中轴关节受累的关节病变,主要影响骶髂关节、脊柱关节和椎旁组织。典型症状为腰背痛、晨僵、脊柱活动受限。强直性脊柱炎的基本病机是肾虚督空,肾气不足是发病的关键,外感六淫和外伤之邪等因素是发病的主要诱因。目前中医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较多。古代文献记载包括针灸、拔罐、药熨、浸渍发汗(水疗)及利用阳光、温泉等;现代热疗技术亦层出不穷,主要有石蜡疗法、泥疗法、地蜡疗法、砂疗、坎离砂疗法及一部分侵入性方法等。乔志恒等[1]研究发现温热疗法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肌张力,缓解肌痉挛、镇痛、消炎及减轻粘连。熊恩富等[2]通过临床研究发现无论是脊柱、髋关节、肩关节、膝关节和骶髂关节受累病人,应用蜡疗,可以取得减轻疼痛、延缓病情、改善功能、矫正畸形的效果。认为蜡疗的热作用可以减轻疼痛、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产物的吸收与外运。同时发现其他温热疗法如超短波、TDP等,可以取得相似的作用。
大灸疗法是间接灸法的一种,也是传统温热疗法之一,因其施灸的范围涉及背、腹部面积广泛的区域,临床常起大症,故以“大灸”命名。大灸疗法在一般书中未见述及,为高怀老医师家传秘法,1950年传授予岳美中教授后此法得以公诸于众。大灸疗法集经络、艾灸、蒜泥等的治疗作用于一体,发挥了中医中药的优势,利用其综合调节人体功能的优越性,在AS 患者的治疗中,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调节和控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损伤,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大灸疗法其间隔物包括大蒜和萝卜。大蒜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大蒜素,其化学名称为二烯丙基三硫化物,含有硫键,可以抑制含巯基类物质的活性。有研究表明[3],大蒜素有独特的药理活性,它容易透过磷脂膜和红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从而与一些截留巯基化合物相互作用,达到抗细菌、抗真菌、抗肿瘤和杀虫等作用。在本研究中,两组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其中在BASFI、VAS、BASDAI评分方面,采用大灸疗法的实验组在功能改善、疼痛减轻、脊柱僵硬情况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组,说明大灸疗法在改善AS患者疼痛及功能方面有较好的疗效。在脊柱活动度方面,实验组的胸廓活动度、枕墙距、指地距等方面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但在Schober评分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大灸疗法在改善脊柱活动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大灸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确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温热疗法的理论内容,并为温热疗法提供实验依据。
[1]乔志恒,范维铭.物理治疗学全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433-456; 832-845.
[2]熊恩富,何成奇,蓝群,等.强直性脊柱炎的康复治疗[J].中国临床康复,2002,6 (13):1917-1920.
[3]关军,田家乐.大蒜素片作用机理及其药效学研究述要[J].中医药学刊, 2003,21(5):675,680.
佛山市医学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项目编号2011244)。
R593.23
A
1007-8517(2014)05-0065-02
2013.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