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铮
和李青松相识时,他还是个妙笔生花的记者。后来他从了政,当了官,但一直笔耕不辍。即便是走上了司局长的岗位,他依然如此。每每读到他笔下字里行间浸透着春天气息的报告文学,总令我自愧弗如、心生羡慕。我想,这不仅仅是因为喜欢文学,而一定源于他对绿色事业的热爱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所致。
2013年岁末,当我拿到《人与野生动物》这本新书时,虽已寒冬,但他的这种热爱和责任感如同一股热气迎面而来。这是全国生态文学征文的优秀作品集,由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总站编辑。而青松是站里的一把手,他亲任主编,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我看到的序,正是青松所写。高度自然其有,比如,“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野生动物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高低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他特别强调:“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不仅是个口号,还应该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和目标。这都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
据我所知,我国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自2005年开展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切实发挥了前沿哨卡和屏障作用。
在领导这项宏伟而艰巨的工程中,青松显然把扩大社会影响力、辐射力摆在了重要的位置。2013年3月,在他的积极倡导下,总站组织开展了全国性的生态文学作品征文活动,得到了各界人士的热烈响应。在半年的时间里,评选委员会收到的应征作品超过了千篇,作者来自28个省市区和一些集团公司,其中有的出自台湾同胞之手。
遴选的过程,显然很难取舍。最终有36篇佳作获奖。这本书就荟萃了全部的获奖作品。反复翻看这本洋溢着野外气息的书,一篇篇朴实而感人的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监测巡查日记、小说、随笔映入眼帘。作者简介告诉我们,其中既有活跃在当下的文坛作家、诗人,也有各行各业的文学爱好者。我知道,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愿意与野生动物为友。在他们的记忆深处,都留下了与野生动物的深情厚谊。
在新书首发式的现场,我见到了一位衣着朴素、神情淡定的女士。即使我可以猜到她是一等奖的获得者,也无论如何想不到她的获奖作品讲述的竟是人和狼的故事。她叫李玉真,已经65岁,最早来到会场,静静地坐在那里,让人实在难以和获奖长诗《戈壁、钻工与狼》联系在一起。这个已经步入老年的女士,写下的是一行行充满英雄主义气概的诗句,使人感到浓浓的沧桑感扑面而来。在那荒无人烟的大漠深处,钻工们和老狼相互慰籍,留下了一段佳话。“那是蛮荒之地生命的交响,那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乐章”。
类似的作品还有《森调队员与野生动物的情结》。这是一篇散文,生动地再现了兴安岭的森调队员与野生动物交友的四个故事。无论是《深山狍鸣》、《梆鸡护子》,还是《和飞龙做邻居》、《狐狸来了》,都写得细腻生动、活灵活现,记录了队员们与这些野生动物们的趣闻轶事。
另一篇获一等奖的作品《五龙口的“猴司令”》记录的显然是真人真事。出自驯猴世家的“猴司令”,悉心照料着9群2000多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太行猕猴。那些闻所未闻的与猴斗智斗勇、灵犀相通的故事和场面,看得我和小伙伴都惊呆了。
不能不提到《高度》和《秋日私语》。前者记述的是,一位女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人员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受伤的动物的故事,让人怦然心动;后者则是送给所有野生动物监测人员的充满敬意的诗歌。它向我们对这些不大熟悉这一行业的人,再现了从业人员那种以苦为乐的精神和艰苦而又幸福的生活。“神圣承诺在风雨中践行,让我们共同捍卫祖国的生态长城”。这样的诗句,叩打着每个人的心扉。
此书的首篇作品《天鹅吉祥》是组委会特约的,作者是著名作家李朝全。关于天鹅,我们大多只是道听途说。而他却有幸深入巴音布鲁克,探访天鹅的家乡,看到了自然和谐的一幕、美好的一幕。他的大作,显然为此书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我并不认为书中的每篇作品都特别精彩,也不认为每篇佳作的每一句都完美无缺。但我固执地认为,恰当的表现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作品中浸透的那种关爱野生动物、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深厚情感。而这正是此书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我一直都致力于绿色传播的研究,也一直固执地认为任何事业的头一道工序都应该是有效地传播信息。野生动物的保护事业也是如此。我以为,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出了令人敬佩的努力。
更令人钦佩的是,青松召集的并不仅仅是这本新书的发布会。他认认真真地听取与会者对2014年总站宣传工作的每一个意见和建议。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的一年里,他和同行者们会有更多的佳作,奉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奉献给社会和读者。
(责编:耿国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