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
“日前,天津一富户嫁女,别出心裁地采用近百筒连体钞票作为陪嫁现金,价值轻松过千万,让人大开眼界。据在场知情人士及众多网友爆料,新婚女方家底雄厚,陪嫁嫁妆除了天津富力中心、北京昌平等地的几处房产、上百万元的名车等,最让人惊叹的就是99筒整版钞,寓意‘ 天长地久 ,筒内装的每张都是未经过裁剪的、连在一起的真币。除了中国人民币连体钞外,还有不少国外珍贵钱币,一般人闻所未闻。” (摘自网络)
国人在婚庆上从来都是舍得投入的。豪掷百万、千万金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花样翻新的破费层出不穷,唯恐创意落后,辜负新人。有些极品,干脆现钞塑形,金银堆砌,一副翻身得解放,转型成土豪的傲骄状。
我无意批评那些用心良苦的父母,他们辛苦打拼了一辈子,让儿女风光嫁娶或许就是奋斗意义的某种证明;我也无意批评高调炫富的的新人,良辰吉日,金玉满堂,图的就是个大富大贵。我只是在想,除了钱之外,我们还可以什么来表达亲爱、寄托感情。
一些假设:就婚礼而言,父母送给女儿的如果不是珍稀货币,而是某种可以传承家风的纪念物,可以不值钱,但却足可让新人明了内涵,永志不忘;又或是一幅书画、一件家具、一个妆奁,可以不值钱,但其传承深意远超实际功用;实在无计,那么就悄悄塞一张薄薄的储蓄卡,不在多寡,而在这其中是否包含着值得效仿的金钱观。陪嫁为什么一定要让外人看见呢?现场宾朋和网上看客的阵阵惊呼真的要远胜于内心的富足与安宁吗?
岂止是婚礼,在中国,几乎所有的人情往来都离不开一个钱字。“钱”成了衡量交情深浅,感觉彼此温度,揣摩对方意图的标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于今,写成“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钱”更恰切些。
每逢春节回家,总要给子侄辈发红包。有那么几年,我改了方式,特意到书店为他们买书,根据他们的阅读缺口买不同的书,很费劲地挑完,“重重”地送给他们,效果却不尽理想。长辈误会我小气,子侄怀疑我囊空。到后来还是点完钞票,红包一封最简单。而对所谓意义的最后坚守,就是尽量包新钞票、包连号的的新钞票,算是对“新年新气象”、“好事连连”的滑稽应和罢。
什么时候开始,赤裸裸的金钱成了我们表达感情如此重要,甚至唯一的介质?即使往来的不是钱,也往往要加上“钱”的说明:“这东西很贵的”、“这东西价值几何”等等。究竟是钱确实可以将情精准度量,还是情离了钱便无从表达呢?
资中筠先生曾说:自己个人没有任何焦虑,但是对民族精神的焦虑却非常严重。“有人告诉我,有的学校居然到了这样的地步,过年的时候学生们互相交换礼品,有个孩子带来一件自己做的、精致的东西,结果老师往地上一扔,说‘这种东西也拿得出手。在老师心目中,以金钱衡量礼品的价值,这样的老师能够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 她说我们从幼儿园教育开始,价值取向就有问题,担心孩子会不会被教成势利小人。我以为比这“担心”还糟糕的,是人们已经麻木,认为这一切都理所当然。
钱是个好东西,本身无所谓庸俗不庸俗。用得其所就是雪中送炭,用的无度就是雪上加霜。慈善捐款,大把捐钱好不好?好!但也得看怎么个捐法。陈光标先生拟在台湾当众发红包遭拒。为什么?台湾同胞认为受助人不能因为公开获捐而失去尊严。有人或许会说尊严值几个钱?要我说,尊严一钱不值,因为尊严无关金钱,那只是人可以被称作人的一条底裤而已。
爸爸也不知道要去哪儿
微博上总有人@我,建议我带上闺女去参加《爸爸去哪儿》。我自忖即使参加了也没那么多的戏,因为闺女太听我话了,孩子一温驯,就没了冲突,想来是不会好看的。怕是想当然了,没有置身于那些个场景,没有按规定完成那些个任务,谁都别假定你和孩子的表现会如何、会发生什么。
这类节目好玩好看的根由,依然是明星生活起底,你看到了想看却看不到的明星家私。附丽其上的意外收获才是亲子与伦常。别抬杠,不信你换上普通人家试试,没人看是一定的,没准人还以为是卫计委办的电教节目呢。
节目成功,因素各种,身在圈中,不便置喙。身为父亲,家有一女,相伴成长,却可一书。
我每次出门,闺女都要送,起初是应我要求,现在是她主动。她最常用的赠别语是:“爸爸你快点回来。”举手投足俨然家妇模样。想象着若干年后她与他道别,会否也是这一句?每念及此,当爹的小心灵就瞬间稀碎稀碎地。
仔细算下来,父母真正能陪孩子的时间确实太少了。《爸爸去哪儿》中意的懵懂三两岁到七八岁狗都嫌的区间,稍纵即逝。那么与其将来扒拉着照片、泪眼婆娑地对着闺女说抱歉,不如现在就行动,抓紧一切时机多陪她。于我,这是《爸爸去哪儿》带来的启示。
做父母是需要学习的,问题是该怎么学?跟谁去学?有人说当爹的本事一半来自家承,一半来自杂取。没系统、没体例、没样板,就这么趟着来,一路到娃长大。想想都怕,总想给孩子最好的,但没准已将糟粕传给了他(她),因为当爹的本身就缺乏分辨力。《爸爸去哪儿》里这样的细节不少。那么该如何调整,怎样改善呢?节目没告诉我们,也没法告诉我们。千人千面,千家千样,没有一种父子(女)相处模式是可以照抄无误的,也没有一种教育方法是可以百试不爽的。是做虎爸狼爸, 还是猫爸虫爸,根本没有标准答案。所以常常看节目时开怀,看完节目凌乱。因此,《爸爸去哪儿》不是亲子教科书,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教学相长,在节目里是找不到答案的。
要感谢明星们的与怯,他们与大多数父亲没什么两样:幼稚、低能、鲁莽,却勇敢地选择与孩子一起笨拙地成长。你以为爸爸就应该知道去哪儿吗?抱歉孩子,爸爸也不知道风往哪一个方向吹,但爸爸知道如何不让风吹到你。我其实也是这队伍中的一员。
(责编:张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