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洋
作为一家著名企业的“大家长”,她临危受命,让濒临破产的厂子起死回生;她大胆创新,让玉米机产销量名列全国第一;她眼界开阔,带领公司走上国际舞台。而作为一个家庭的大家长,慈爱有度,宽严相济,坚守着传统的家庭文化……
她就是山东科乐收金亿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金英。
做1000人的“大家长”,最重要的是能担当
马金英的成功,纯属是被“逼上梁山”。
1994年,马金英时任农机厂副厂长,已经46周岁,还有4年就退休了。然而就在这时,厂里遭遇了一次重大危机濒临倒闭,600多名员工眼看就要没饭吃。在危急关头,马金英被任命为厂长,接过了这副沉重的担子。在第一次员工大会上,马金英拍着胸脯跟所有员工承诺说:“我的目标是,让大家有活干,有饭吃,有房子住,共同过上富裕的好日子!”
走马上任后,她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从银行贷款给工人发工资,鼓励创新,上新产品线……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她成功地让厂子起死回生。到1999年,农机厂收入近亿,员工超过1000人。
然而,任何事业都不会一帆风顺。因为产品积压和三角债,在2000年,农机厂背负了5000万元债务。马金英的这个跟头,一跌就是4年。为了讨债,马金英曾经在短短的10天里,跑了两趟北京、4趟河北。在河北晋州火车站附近,她住的是8元一晚的小旅馆。屋子破得门都关不上,寒风“呼呼”地往屋里灌。她拿一把椅子顶住门,自己裹着大衣睡到凌晨3点,爬起来赶火车,路上吃根油条充饥……马金英感慨地说:“我都不知道那些苦,自己是怎么扛下来的。”
坚强、能吃苦、永不言败、责任重于泰山……这些高密女人的性格特质,一代一代地传下来,早已融入了血,化进了骨。带着祖祖辈辈的生命烙印,马金英就这么一步步地趟过了河,爬过了山,披荆斩棘地渡过难关。
2002年,为了争取银行贷款,马金英决定对企业进行改制。改成股份制的高密春雨机械有限公司(山东金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前身),接收了老厂所有的员工和债务。在马金英心中,公司就是一个大家庭,而作为“大家长”,她责无旁贷。
改制后,全体员工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公司的业务节节攀升。2007年,金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春雨”牌多功能玉米收获机,产销量位居同行业全国第一。2013年7月,全球农机巨头德国克拉斯集团与金亿合资签约,马金英带领她的公司走上国际舞台。
光有饭吃不够,还得有房子住才行。马金英接任厂长后,哪怕借钱也要每年给员工盖宿舍。先后投资1200多万元,为职工建起了近两万平方米的宿舍楼。
最让员工安心的是,有了病不用担心。在医保还没有建立的上世纪90年代,马金英坚持,员工得了恶性病,100%报销。一线工人,如果得了肝病送北京302医院治疗;得了脑瘤送北京301医院,而且,副书记和工会主席全程陪同。这个待遇,至今看来都让人震撼。医保体系建立后,马金英给所有员工都上了医保,并且成立了救助基金。谁的家人得大病了,谁家的孩子上不起学了,谁家报销报得少了……都可以用基金补助。和德国克拉斯集团合作后,马金英郑重地向“家人们”许下第二个承诺:“将来我离开企业的时候,我会自己留下一笔钱作为救助基金,确保金亿员工的生活无后顾之忧!”
马金英还曾救过一名员工的命。2004年,公司员工秦高升因为心肌梗塞住院。第一天,马金英探病时,秦高升还坐在床上,跟她说话。第二天,副总突然对马金英说:“秦高升不行了,等举行葬礼时,您再去看看吧。”马金英当时就坐不住了,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怎么过了一天,人就不行了呢?人死了,我去看他还有什么用?不行,我现在就得去看看!”随即,她找了司机和一个带路的员工,开了8里地来到了秦家。当时是盛夏,秦高升身上穿的白色寿衣,已经被汗水浸湿了;他的头发也被剃光。哭泣的家人围在一旁,等着他一咽气,就把人拉到火葬场。
带路的员工在一旁喊:“秦高升,马厂长来看你了!”秦高升下意识地转了一下头。马金英顿时把秦家人好一顿骂:“你们真是混蛋!人还有意识呢,就把他拉回家等死?”原来,秦高升的脑部有积液,需要做手术。家人一听说手术有风险,就偷偷地把人拉回家了。马金英当即给医院院长打电话,要了救护车,又把秦高升送回医院做手术。术后10天,秦高升就康复了,捡回一条命。因为这事,员工们都特别安心。他们说:“只要有马厂长在,我们的心就不会掉在地上!”
马金英像疼自己孩子一样,疼爱着她的员工们。每到夏天,年过60的她,都会亲自下车间巡视,检查员工的福利是否到位。有一次,她看见有一个工位没有风扇,马上给负责人打电话,吼道:“必须马上把风扇到位,要不你自己下来干活试试!看你难受不难受!”
员工们也真心疼爱着这位大家长,总是劝她:“您就别老下来了,这大热天的,坐在屋里歇歇吧!”还有一位老员工心疼地说:“我对我妈说,您成天在家玩,我们马厂长都要累死了!”马金英被逗得哈哈大笑:“你们马厂长没有累死,有你们心疼我,我累得很幸福!你可别去训你妈妈了,老人晚年会玩,那是福气!”
每当漫步在车间的路上,看见员工们亲切地和自己相视而笑,马金英会觉得非常幸福。她认为自己做的一切都值了!
儿媳妇不是员工,大家长放下架子做婆婆
在工作上风风火火的马金英,最初把领导的铁腕作风带回了家,这直接导致她婆婆的位置没摆正,用要求儿女的高标准去要求儿媳妇。
马金英对自己的三个孩子要求是很高的。她自己是老三届,读着《为人民服务》等老三篇长大的。哪怕做了董事长,她也一直坚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谦虚谨慎的生活作风。在她的办公室里,只有一台电脑、3幅地图、一张用了十几年的老式写字台和两把木板椅子。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孩子都勤俭节约。大儿子大学期间穿的是爸爸的旧衣服,一个学期的生活费没超过800元;女儿从大二开始做家教赚钱,从来不跟别人攀比。3个孩子的事业都发展得很好:大儿子夫妇在加拿大工作,二儿子在山东电视台工作,小女儿在清华大学外语系任教。
马金英与二儿子一家一起生活。二儿媳海燕在市电视台工作,讲究仪表打扮,她在心里嘀咕“资产阶级思想”;海燕努力工作赚钱,她在心里嘀咕“拜金主义”;海燕大方地接受别人的称赞,她又在心里嘀咕“不谦虚谨慎”……马金英把对儿女的高标准严要求用在了对儿媳妇身上,可以想象出,从两个完全不同家庭文化背景出来的人在一起生活,产生矛盾是难免的,儿媳知道婆婆看不惯自己,心里难免有些紧张和压抑。
2008年,海燕终于鼓起勇气找婆婆正面沟通:“妈妈,我不是故意气您,我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我前26年不是您教育的,所以才会达不到您的要求……”
儿媳的话,让马金英开始反省自己:“儿媳妇确实不是由我教育长大的。既然家庭文化不同,我怎么能用这么严格的标准去要求她、衡量她呢?难道我做的都是对的,她做的全是错的?表扬孙女我随口就来,怎么表扬儿媳妇就这么困难?我整天给员工讲课,要让家庭和谐,结果自己的家庭却不和谐!我是家长,家庭不和谐的主要原因一定在我这儿!”
经过一番深刻的自我检讨和反省,马金英的心态开始转变了。她不再挑儿媳妇的毛病,而是去挖掘儿媳妇的优点。结果,发现海燕身上的优点真是太多了:海燕非常孝顺和能干,很多家务都是她在承担着;海燕了解爷爷的口味,变着花样地给老人做饭;海燕对婆婆更是孝顺,从不跟她顶嘴,每天早上起来给婆婆打豆浆;她真诚大方,从不在钱上计较;她任劳任怨,逢年过节都做一大桌子菜招待着全家人;她性格单纯,从不跟人勾心斗角……这么一挖掘,马金英惊喜了:“我这儿媳妇多好啊!这么多的闪光点我以前怎么就没发现呢?”
从那以后,马金英越看儿媳越喜欢。她开始亲切地称呼儿媳“海燕”,像心疼自己孩子一样心疼她。过节时,如果看见女儿和女婿不抢着干活,她就会不高兴地说:“你们快去帮忙,别让海燕累着!”人和人的关系都是相互的,婆婆的态度一变,海燕的心情也变好了。她经常和婆婆一起说说笑笑,整个家里的气氛都轻松了。
马金英对大儿媳的态度,也因此发生了变化。2008年,已是高龄产妇的大儿媳王黎临产,马金英不放心,扔下手头的一切工作,飞到加拿大给儿媳伺候月子,忙活了整整一个月。王黎非常感动,对她说:“妈妈,我真的没想到您会来!”
俗话说,“远了香,近了臭”,因为远隔千山万水,马金英原本和大儿媳没有矛盾。但是这次相处却让马金英发现,大儿媳对家里的事情一问三不知,家务活都是儿子在干。高密媳妇儿出了名的勤劳、肯干、能吃苦,这种情况大大超出了马金英的想象。要搁在以前,她肯定会发火。但是这一次,她努力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挖掘大儿媳身上的优点:儿媳学习好,高分考入上海医科大学;儿媳业务水平高,在异国他乡都站得住脚;儿媳和儿子的感情好,日子过得很红火,连贷款都没有……想来想去,马金英得出了一个结论:只要他们自己开心就好,作为家长不能管太多!后来,大儿媳每次回山东过年,马金英都会分外包容。大儿媳不喜欢吃饺子,马金英会单独给她准备稀饭。她甚至开玩笑地对大儿子说:“儿子你多吃点儿,有个好体格,才能把媳妇儿伺候好!”
2014年春节时,马金英一家人在照全家福时,她特意把两个儿媳妇叫到身边和自己拍了张合影,并说:“我要跟别人显摆显摆,我有两个这么漂亮、能干的儿媳妇!”这种纯表扬的话要放在以前,打死她都说不出来。
“对待儿媳妇,既要像对自己儿女一样心疼,又要像对客人一样包容和体谅!”马金英笑着说,“我这个婆婆啊,终于改造好啦!”
疼爱但不溺爱,让双胞胎孙女如茉莉花般绽放
打从双胞胎孙女一出生,马金英就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爱。
孙女们出生在1999年,那时候马金英工作上正忙得团团转,还坚持帮儿媳海燕带孩子,累得每天睡不了几个小时,人瘦了一大圈。连市委书记都看不下去,在大会上说:“赶紧给老马请个保姆!”马金英一口回绝:“请什么保姆?我就是孙女的保姆!”
孙女们上小学时,马金英风雨无阻地天天接送;上初中后,她每天绞尽脑汁地给她们做夜宵。两个孙女很喜欢吃比萨、蛋挞,马金英担心外面的食品不卫生,就托女儿买来烤箱、面包机和材料,自己动手做。小孙女一开始不相信:“奶奶您能行吗?”马金英自信地说:“对我这种搞机械的人来说,只要有标准,能精确到克!”比萨和蛋挞做好后,两个孩子都特崇拜奶奶:“奶奶做的蛋挞和比萨,比肯德基和必胜客的还好吃!”马金英还让孙女们把美食带到学校里,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然而,疼爱不代表溺爱。马金英认为,在家庭文化中,最重要的是道德传承,必须培养孩子孝顺、坚强、能吃苦、积极向上、勤俭节约的品质。所以,马金英教育孙女时,最关心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品行和行为习惯。她说:“一棵小树苗想要长成顶天立地的参天大树,那些长歪的枝枝杈杈是一定要及时掰掉的。”
马金英觉得人生是需要历练的。现在的孩子都生活在蜜罐里,一定要给孩子创造吃苦的机会。她力排众议,坚持让两个孙女从6岁开始学跳芭蕾舞,一方面,跳舞能够培养气质,另一方面,压腿等基本功,能够培养坚韧的毅力。因为心疼孩子,儿子和儿媳都曾想过中途放弃,马金英坚决不同意:“我不期望她们将来靠跳舞吃饭。但是,如果现在放弃了,她们就会形成一个思维,认为自己做什么事情都可以半途而废!”练到后来,孙女们的腿青青紫紫,脚指甲断了,血渗出来。马金英用绑带帮她们把伤口缠好,让她们继续锻炼。一位老朋友看见这一幕,忍不住对她抱怨:“马金英,你的心也太硬了!孩子这么苦,你怎么舍得啊?”马金英坚定地说:“我要是现在不舍得,那就是害了她们一生!”
熬过最辛苦的阶段后,两个孙女渐渐适应了这种美丽的修行。她们的舞姿优美动人,经常代表学校上台表演和参加比赛,获得很多荣誉,极大增强了自信心和荣誉感。最重要的是,从跳舞中,她们学会了坚持。最初,姐妹俩考入初中的成绩并不好,全班47人,两人并列43名。但她们用练舞的劲头刻苦学习,每年都进步10名左右。到2014年中考时,姐妹俩以高分考入了重点高中。
在马金英的言传身教和严格要求下,两个孙女的品行都很好,不浪费,不挑食,不攀比,环境适应能力强,心理素质好,而且非常孝顺。作为企业董事长,马金英免不了要经常应酬。偶尔她喝多时,两个孩子都会在一旁细心照料;临睡前,还为她按摩。马金英觉得:只要自己有事,孩子们就能顶上去!她感觉特别幸福!
2014年1月23日,在庆祝与德国克拉斯集团合资成立新公司的典礼上,伴随着《茉莉花》的动人乐曲,马金英的双胞胎孙女翩翩起舞,宛如两朵洁白的茉莉花悠然绽放,得到嘉宾的一致赞许。高密市政协的一位领导对马金英感慨地说:“马大姐,这就是你事业和人生的辉煌顶点了!”
马金英没有说话,因为她的脑子里,突然浮现出一个大大的问号—这是吗?对她来说,幸福既是满足,也是朝着一个个新目标不断前进、超越的激情之旅。现在的辉煌,只是她人生中的一个驿站。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独特的精彩。而下一站的幸福,正在等着她。
婚姻与家庭·社会纪实2014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