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多文:儒将风采耀洞庭

2014-09-09 05:00杨新军李俐颍
湘潮 2014年2期
关键词:部队

杨新军+李俐颍

在沅江与资江的交汇处,有一个叫牛鼻滩的古镇。从这个古镇,走出了一位文武双全、蜚声海内外的共和国将军蔡多文。

蔡多文,1951年12月出生在湖南常德,1969年12月参军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干事、指导员、教导员、大队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驻香港部队副政委、广东省军区政委,少将军衔。曾参加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亲历了1997年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2007年作为军队代表参加了中共十七大。他还是我国著名散文作家,在国内外出版发行历史、文化和乡土散文随笔集《逆境中的人生之路》《掩卷遐思》《游目抒怀》《乡情如歌》《香江情韵》《情满香江》《人生悟语》《讲坛随笔》《家的传说》《军号嘹亮》10部作品。

当兵就当排头兵

1969年12月17日,经过3天3夜的颠簸,新兵蔡多文乘坐的军列终于缓缓地开进了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火车站。夜深人静,他扛着背包跟着大部队,冒着寒风,踏着泥泞山路,步行50多里,一直走到谢岗镇南面山沟里的一座军营。这支部队是辽沈战役中功勋卓著的老部队,部队传统好、作风正,官兵思想红、素质高。解放后,在这里成长了于永波、李新良、李希林、刘镇武等共和国上将。

蔡多文身高1.82米。因为个子高,新兵班长总叫他站排头。站在排头,蔡多文心里满是光荣和责任。他叮嘱自己,不能仅凭自己的身高站排头,还要靠自身能力和模范行动站排头。

蔡多文当新兵时,部队为落实毛泽东“深挖洞,广积粮”的指示,成建制开赴广东惠州潼湖围湖造田,所在连队担负1500亩水田种植任务。一天,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雨,冲垮了连队营房,田地被淹,刚插下的禾苗淹在1米多深的洪水中,如果不及时排水,将影响师党委提出的当年开垦当年丰收的目标实现。排水闸年久失修,抽水机无法正常工作,就在师、团首长在现场焦急不安的时候,蔡多文脱掉衣服,拨开众人跳进了2米多深的河沟,一手打着电筒,一手扶住沟壁,在污水中摸索,潜水找阀。他在水中战斗了一个多小时,不顾伤痛,拼尽全力,最终将阀门扳开。瞬间,河沟里的水倾泻而出,保住了整个连队的劳动成果。老团长握住蔡多文的手说:“好样的,有你这样的兵,什么困难不能战胜!”师部通报表扬了蔡多文。

1970年7月,蔡多文被推荐到师里参加预提班长集训,主要学习指挥仪测绘训练。因为入伍前他在常德地区测绘队工作过,刚到集训队没几天,他发现测距训练方法不科学,便主动向教员提出改进训练办法。教官很吃惊,一个新兵敢于毛遂自荐,了不起!教官出了两道题,让蔡多文与其他人用不同方法测算,很快蔡多文的计算结果出来了,比老办法提前了一半时间!随后,教官与蔡多文商量研究用新方法组织训练,参训学员训练成绩迅速上升。后来,这套训练方法在全团推广。

干任何事,爱是根,知是源。蔡多文当班长时所在的八二炮连,他年龄最小,兵龄最短,不少战士是1969年以前入伍的老兵,教育管理有一定难度。他虚心向老班长学习,处处模范带头,关心体贴战士,连队让他代理排长,组织全连训练,训练成绩直线上升,在团里、师里、军里脱颖而出,在军里组织的大比武中,屡屡夺得第一。1972年,为落实军委拥政爱民要求,团里派他到地方参加三支两军,他所在镇工作有声有色,受到地方党政领导的表扬。当兵3年,他个人被广州军区评为“班长标兵”“学毛著积极分子”,光荣地出席了广州军区英模报告会,受到军区司令员政委的亲切接见。九一三事件后,当时部队提干基本冻结,一个团仅有2个名额。经过连营团三级民主推荐、组织考察,1973年初,蔡多文光荣提干。

1978年,全军大办军事院校。只有初中文化的蔡多文从四十二集团军政治部宣传干事的岗位上,选调进了桂林陆军学院,先后任学员十四队区队长,学员十五队、十二队教导员,学员一大队政委,其间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在桂林,他度过了26岁到35岁这段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走过了正连、副营、正营、副团、正团5级军阶。

历经战火的考验

漫长军旅,有许多美好的事物,令人愉悦令人沉醉。然而直到今天,却有一段尘封的往事,是蔡多文不愿多想的,那便是1979年春天充满血腥的战事。

197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蔡多文随桂林陆军学院1500名参战学员,分散配属在广西千里边防线上的各参战部队。战前,蔡多文被安排到北伐战争中诞生的铁军铁师,负责带学员见习参战。作为带队干部,蔡多文在广西边境地区来回奔走,先后参加了攻谅山、夺高平、激战禄平、奇袭奇穷河、血战390高地等主要战斗。

特别难忘的是那一场异常惨烈的战斗。部队撤退时的一个深夜,在越南谅山丛林里,蔡多文所在部队遭遇激战,最后活着回来的人只剩下5个。那时,他随着部队在异国他乡的田野间,正按计划进行急行军。周围没有任何声音,只听见部队在奔袭中沙沙的跑步声,还有呼呼的喘气声。部队正要休息,枪声响了,原来是进了敌人的设伏圈!

记得第一声枪响,倒下去的是指导员,他右胸中弹,枪弹从右胸射入到左后背穿出。很明显,这是非常有经验的敌方狙击手干的。年轻的指导员就倒在蔡多文身边,人一倒下,立刻就没有说话的力气了,因为子弹穿肺而过,他已经没有办法再发音了。最后时刻,记得他只是对蔡多文看了一眼,然后右手无力地摸了摸他的上衣口袋,就再也没了动作。后来在清理衣物时发现,他上衣口袋里揣着的是他妻子和女儿的照片。他牺牲的那一天,正是他的女儿满周岁的日子。花朵般的孩子,正是咿呀学语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

在硝烟炮火之中,蔡多文决不是机关院校去一线体验生活的旁观者,而是全副武装冲杀在一线带兵打仗的人。他亲身经历了一次次生死危难的考验,亲身见证了为捍卫国家领土安全的一场场真枪实弹的战斗。上述的那些战斗场面和战场体验,如果不是亲历者绝不会有那样真切的感受。他能从头顶飞过的炮弹声音中分辨出落点位置及敌炮的类型,他能在临危之际果断指挥部队英勇出击战胜敌人,他能在逼近敌人最近的火力位置率队出击,他能在面对生死考验的时候坚决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

许多年以后,蔡多文每次到战后修缮的烈士公墓去凭吊战友们,看着那层层叠叠林立的墓碑和墓碑上似曾熟悉的面孔时,那些惨烈的战斗画面恍如眼前。远远望去,当年的那片战场,如今早已是林木葱茏,但他知道,在每一处蒿草树丛的背后,都有着战友们当年蜗居的猫耳洞,那是战友们抛洒热血和头颅的地方……

接过战旗写辉煌

这是一支英雄的部队,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胶东半岛。抗战胜利后,这支部队于1945年9月横渡渤海,到达东北,先后参加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攻克四平”等一系列重要作战行动。该部最为辉煌的一战是锦州战役中的塔山阻击战。锦州战役结束后,四纵分别授予该师所属三六七团和三六九团“塔山英雄团”“白台山英雄团”的荣誉称号。辽沈战役结束后,该师奉命与大部队一起入关,改番号为四十一军一二三师。1949年,毛泽东在首都西苑机场接见了这支英雄部队。

1988年初,35岁的蔡多文走进了这个英雄方阵,相继担任了这支英雄部队的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在任师政治部主任3年、师政委5年期间,他完美地巩固和打造了这个精英方阵。1992年任师政委不久,蔡多文组织一名副政委牵头,抽调机关干部成立专门的班子,走访部队老首长,沿着部队战斗的足迹收集资料,挖掘整理师史,兴建师团史馆,大唱英雄团团歌,提炼出“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勇于牺牲、敢打必胜”的塔山精神,开展“振塔山雄风、当塔山传人”专题思想教育等,这些措施极大提升了部队士气,官兵们找到了精神家园。

当时,部队营院建设普遍比较落后。为尽快改变部队营区环境,塑造现代军队形象,蔡多文带领党委一班人对营房、道路进行整体筹划、分步建设。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发动全师部队,采取万人大会战的办法,修建了塔山大道、白台山大道、503大道。多方争取资金,为全师副团以上干部修建公寓房,为营以下干部修建临时家属房,创办和整治师家属工厂,解决了随军家属就业问题,提高干部福利待遇,稳定了军心。在全师部队开展“震三声”(歌声、口号声、呼号声)、“树三像”(立、坐、行)、“建三队”(纠察队、巡逻队、潜伏队)建设,有效防止管理松散、工作松懈、纪律松弛的问题。1994年,该师被总部评为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蔡多文在北京给军委总部首长汇报了经验做法。任师政委5年里,带领师党委班子殚精竭虑,先后被总部和军区评为“先进师党委”“全面建设先进单位”“军事训练先进单位”“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安全防事故先进单位”“后勤管理先进单位”“军地两用人才培养先进单位”“营院建设先进单位”等,顺利完成了“934”“95-中南”等一系列重大军事演习等任务。

1994年6月,广西发生历史罕见洪灾,多个地区受灾严重。在部队自身遭受严重灾害的情况下,蔡多文带部队战梧州、援柳州、保贵港。6月的广西,气温高达40℃。蔡多文带领官兵们不顾高温酷暑,在泥地打滚,在水中搏击,连续奋战20多个昼夜,从洪水中解救群众1万多人,抢运物资数十万吨。洪水退后,他又带领官兵们帮助灾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部队乘车返营时,几十万当地百姓自发夹道欢送,一位老太太跪在车前,不肯让战士们离开。由于自身营区受灾严重,官兵工作生活遇到困难。驻地领导和老百姓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纷纷联名写信到军区和军委为该师请功。8月27日,受军委江泽民主席委托,军委副主席张震带领军委总部29名将军同机飞抵贵港,亲切看望和慰问该师官兵,帮助官兵重建家园,并给全师记集体二等功。这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是少见的荣誉。那份感激感动感恩之情,至今仍深深地藏在蔡多文心底。

履行神圣使命

1997年3月的一个清晨,广州军区政委史玉孝直接打电话给蔡多文:“多文同志,军委江泽民主席签署命令,任命你为驻香港部队副政委,请你赶紧收拾行李,明天下午前赶到驻香港部队基地报到,我们在那里等着你。”放下电话,蔡多文在兴奋和忐忑中准备行装,急忙赶往深圳。当天下午,广州军区司令员陶伯钧、政委史玉孝在基地招待所找蔡多文促膝长谈。从香港历史讲到香港现状讲到香港未来,从驻港部队建设总体要求谈到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具体标准。“多文同志,组织上安排你到驻港部队任职,这是江主席和军委、军区党委对你政治上的极大信任,希望你勇担使命,不负重托。”

1997年7月1日凌晨,蔡多文随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先头部队进入香港,面对数百万香港市民的夹道欢迎,坐在指挥车上的蔡多文神情凝重。能够成为驻香港部队的组建者之一,尤其是代表驻港部队参加中英香港回归交接仪式、香港特区成立大会,是党和人民的信任,更是终生荣耀!蔡多文在香港工作和生活了6年。这6年里,蔡多文见证了伟大祖国主权的和平回归;江泽民亲切接见了驻港部队领导,并与蔡多文亲切握手、交谈、合影留念;他多次走进特首官邸,拜会香港首任特首董建华。

忘不了那个中秋节,香港特首董建华夫人董赵洪娉亲率香港各界人士探访驻港部队,与官兵一道赏月联欢,共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给远离家乡的战士们以莫大的慰藉;忘不了那个春节,大陆明星和港台明星们组成的中央慰问团,到驻港部队献艺演出共贺新禧,带来了全国人民的关怀与问候;忘不了那次官兵们有组织的为香港医院献血的场面,从献血官兵的表情里,他看到了激动、骄傲与自豪。血浓于水!官兵们献出的鲜血,不久便会输入香港同胞的血脉中,为抢救同胞生命作贡献……

1997年3月,45岁的蔡多文,从一个野战师的师政委,走上了副军职领导岗位,肩上升起了闪耀的将星。到香港部队后,蔡多文在认真完成分管工作之余,创作了《香江情韵》《情满香江》两部散文集,收到了良好社会效应。尤其是《情满香江》改编为20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后,好评如潮。这些文章不仅以优美的文笔成为记述重大历史事件的华章,也给研究香港文化、记录香港回归留下了珍贵史料。

建树南粤大地

2002年10月,刚过50岁的蔡多文调任广东省军区主要领导。

任职广东省军区10年间,蔡多文3次进国防大学深造,4次随团出访美国、印度、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8次受到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的亲切接见。这10年,他走遍了南粤大地的山山水水,与广东各级领导干部群众、省军区广大官兵结下了深厚情谊。

10年里,蔡多文结识了相继兼任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的3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李长春、张德江、汪洋3位老书记都被蔡多文奉为事业和人生的良师益友。3位第一书记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爱,工作中有求必应,生活中嘘寒问暖。如今,虽然老书记们都已经离开广东,调中央工作,但彼此间的问候和探望从来没有间断过。

10年内,蔡多文用8年时间,抓师、旅、团和基层武装部“四个基本”建设,为巩固党的基层政权、夯实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强基固本;他从2004年起率先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党管武装市县委书记述职活动,举行了军分区和县级人武部第一书记任职仪式,探索了县级人武部大党委制,增强了地方各级党政领导的国防观念和责任意识,加强和发挥了民兵预备役一线指挥部作用;省军区依托省内90多所高校协助省委省政府主抓退役士兵培训,得到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高度关注,并在全国范围推广了他们的做法;他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系统举办学习论坛、军事讲堂、军事晚会160多场(次),把部队教育向地方拓展,向民兵预备役、青年学生、社会各阶层延伸,既教育了官兵,又增强了全民国防意识;他主张的富裕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干部之间、敏感岗位干部之间、工作突出和政绩平庸干部之间的交流轮岗,破格提拔综合素质全面的干部进机关工作,大大增强了干部队伍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积极争取数亿元资金,加大海防团队信息化现代化建设;他抓了省军区机关和部队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建立了军政主官“双签联签”财务审批制度,在三级机关推广了官兵大食堂自助餐伙食保障体系;他重视发掘、培养和宣传了省军区部队30多位先进典型,用典型引路的方式推进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先后涌现出全国优秀复转军官贾东亮、全国优秀专武干部黎广森、全国抗洪救灾英模李大为等一大批英模人物;他发动广大官兵、动员领导干部捐资在广东修建25所希望学校,帮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96个,把党的温暖送到革命老区、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老百姓心坎里……这些举措,受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赞扬。

为官做人都要当楷模

蔡多文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他能清楚地记得自己曾经的首长、自己带过的兵、自己交往过的朋友的姓名,不管你后来是地位显赫的为官者,还是躬耕乡间的一介平民,他都永远以一片真情牵挂着你。

为了寻找曾经给过自己帮助的老班长赖则庆,蔡多文写过许多信件,托了无数的战友熟人,四处打听查找,历时30多年,终于在广东最偏远的大埔县找到了赖班长。2005年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蔡多文带着深情,在大埔见到了阔别30多年的老班长,当着当地党政军大员的面,蔡多文和老班长相拥而泣,久久不能分开!一种穿越名利与时空的情感震撼了路人,令在场的各级官员无不动容!此后,逢年过节他都要去看望老班长,帮助老班长及其子女解决一些生活困难。这样一种纯洁的战友之情,在如今这样一个人情逐渐淡薄的时代,蔡多文将军重情重义的品格,显得是那样弥足珍贵。

1972年,他与在广东惠阳三支两军时的“三同户”莫海才一家成了世交,至今仍在当亲戚行走。1990年在贵港认识了军烈属李嫂,他无私地帮助她解决家庭困难,安排其子女工作;1980年在桂林结识了年老体弱的王明德夫妇;1997年在香港结识了黄桂清老人,他对这三位老人一直以父母相称相待,经常问寒问暖,关爱备至。每一位老人离世,他都要带妻子女儿前去为他们送行。

蔡多文经常教育部属说,水有源,树有根,人不能忘本。他感恩回报家乡的事迹亦有口皆碑。他积极协调港商、粤商和各级政府帮助家乡修路架桥,通水通电通电视,投资办厂兴业。他尤其是在捐资助学方面乐此不疲,先后资助数十名大学生完成学业。蔡多文曾经资助过的常德籍贫困学生宋才胜,考上了北京大学,北大毕业后,继续到国防科大读研究生,现为广东省军区机关一名优秀团职军官。

蔡多文在30多年领导干部岗位上,他总是以真挚的心灵去看待同事和战友。无论是在师团职领导岗位,还是在军职领导岗位上,他对自己的搭档总有一种难舍难分的情谊。在他看来,能同时为官,一起为党为军队为人民做事,是人生难得的缘分福分,也是相互学习提高的极好机会。他在师政委岗位上先后搭档3位军事主官,后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的宋才文是第一任,现任成都军区司令员的李作成、兰州军区司令员的刘粤军是第二、三任搭档,如今身居要职的他们,一说起蔡多文,都竖起大拇指称赞,逢年过节都要打电话问候蔡多文这位老搭档。在正军职岗位上,他又共事了3位司令员,他们都成为了他终生的好朋友、好兄弟。

30多年间,在蔡多文身边工作过的秘书、司机、公务员有40多人,蔡多文把他们每一个人,既当作自己的部属,又当成自己的孩子,耐心教育,严格要求。逢年过节,都要委托夫人前去看望或请到家里吃顿团圆饭。他们有的在蔡多文身边工作了六七年,有的只是几个月,无论时间长短、距离远近,蔡多文一直默默地牵挂和关注着他们。因为他深深地懂得,身在军旅,他与他们一样,一样的使命,一样的忠诚,一样的质朴,一样的情怀……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领导干部应该始终与一线官兵战斗在一起!2008年2月6日17时,蔡多文赶赴粤北抗灾前线,与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的官兵们共度除夕之夜。20时30分,蔡多文到达乳源县大桥镇。山上山下,银装素裹,一片白茫茫。远处传来镇上乡亲们辞旧迎新的鞭炮声。此时,官兵们刚刚从冰天雪地中换班下来,身上还带着泥水。在简陋的、没有电灯的教室里,红彤彤的炉火,映照着官兵们被风雪吹得通红的脸颊,蔡多文快步走上前去,紧握着他们冻裂的双手,战友的深情在心中激荡、涌动和交融……

猜你喜欢
部队
欧洲远征军联合部队峰会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又一支日本细菌部队名单被公布
驻港澳部队例行轮换
推进部队发展型管理的几点认识
望梅止渴
俄罗斯加拿大打造北极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