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宽恕心理与行为发展研究

2014-09-08 08:57吴晓庆钟高峰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原谅人际冲突

吴晓庆,钟高峰

(1.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2.中国一重技师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42)

高职学生宽恕心理与行为发展研究

吴晓庆1,钟高峰2

(1.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2.中国一重技师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42)

本文采取行为宽恕量表对284名高职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其宽恕状况,从而为高职院校处理学生间人际冲突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可以根据男女生不同的宽恕特点和机制以及家庭状况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宽恕教育。

高职院校;心理教育;宽恕心理;人际冲突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和师资力量存在着明显的下降和不足,尤其是当前的高职学生普遍凸显个性,注重自我,缺乏积极的人际交往,导致其直接后果之一就是校园人际冲突事件频发。据统计,高职院校内发生的校园冲突事件中有80%以上是因为学生之间的人际冲突造成的。因此,加强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其人际交往能力,势在必行。

宽恕是一种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道德品行,它对于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纷争、达成人际谅解和自我精神平衡、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对于宽恕概念、类型、特点及发展模式等均有丰富的研究。当前,有关宽恕在解决人际冲突的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宽恕教育上。而且有关宽恕的研究也大多以普通本科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而针对高职学生的宽恕研究鲜见。本文通过问卷法了解高职学生的宽恕心理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丰富高职学生宽恕心理和教育的理论基础,并为高职学生宽恕教育实践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从某高职学校学生中按比例随机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4份,基本情况参见表1。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家庭定为经济良好家庭,而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家庭定为经济较差家庭。

表1 有效问卷基本情况

行为宽恕量表(A c t o f F o r g i v e n e s s S c a l e,A F S)问卷由美国田纳西大学的J o y R.D r i n n o n博士提供,他的学位论文验证了其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主要测量个体在实际生活中遇到伤害后的宽恕反应水平。问卷共44道题目,实施五级评分,包括实际宽恕分数(F S),以及信任(T r u s t/R e s p e c t,T R)、原谅 (A n t i R u m i n a t i o n,A R)、不憎恶(A n t i p a t h y,A P)、共情(E m p a t h y,E P)等五个维度。正式测验前先对该量表进行了修订。

表2 高职学生宽恕行为所占比例

三、研究结果

图1 高职学生宽恕行为比例

由表2和图1可见高职学生宽恕行为所占比例,对于学生间的人际冲突给自己带来的伤害,4.25%的学生选择完全不宽恕,4.25%的学生选择基本不宽恕,17.97%的学生选择不确定宽恕,54.55%的学生选择基本宽恕,18.99%的学生选择完全宽恕。可以看出,选择基本宽恕的高职学生比例最高。

根据表3,可以进行高职学生宽恕各维度与人口社会指标的差异分析。宽恕各维度表现出显著差异的人口社会学因素主要是性别、家庭是否健全和经济条件,而民族和专业未见显著差异。具体表现如下:不同性别的学生宽恕行为、信任、原谅分数存在显著差异,即男生倾向于有更多的宽恕行为,但女生更容易重新信任伤害过自己的人,更多原谅受到的伤害;家庭是否健全与宽恕维度中的不憎恶和宽恕行为成显著负相关,即健全家庭的高职学生对伤害者较少憎恶情绪,宽恕度较高;经济条件与宽恕维度的原谅和行为宽恕显著正相关,即经济条件好的高职学生对伤害的报复行为少,选择原谅的宽恕行为多。

四、讨论与结论

我们对影响高职学生宽恕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影响高职学生宽恕状态的主要人口社会学指标是性别和家庭是否健全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男生和健全家庭的高职学生有宽恕分数较高。相对来说,女生的宽恕行为少于男生,但男生的内在宽恕如原谅、信任分数低于女生。这可能与文化对他们的不同要求有关。一般而言,社会对男性与女性要求不同,男性应该大度、不要拘泥于小节,不要过于斤斤计较。这可能会迫使男生不得不做出与社会期望相一致的行为,所以男生的外在宽恕行为就表现多,但其内在宽恕并没有真正增加。反而会由于负性情绪的发泄被压抑,而产生更多的内在负性情绪的积累,最终有可能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突然爆发,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宽恕教育应该对男生的这种表里不一的“假性宽恕”特点给予充分重视。单亲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宽恕行为分数较低,其原因可能由于家庭成长环境不良,缺乏温暖的宽恕氛围,宽恕行为得不到正性强化,使得难以形成良好的宽恕行为。

表3 宽恕与人口社会学指标的相关情况 (r)

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宽恕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我们可以根据男女生不同的宽恕特点和机制以及家庭状况来进行针对性的宽恕教育。其结论如下:(1)对于高职学生之间的人际冲突给自己带来的伤害,4.25%的学生选择完全不宽恕,4.25%的学生选择基本不宽恕,17.97%的学生选择不确定宽恕,54.55%的学生选择基本宽恕,18.99%的学生选择完全宽恕。(2)男生倾向于有更多的宽恕行为,但女生更容易重新信任伤害过自己的人,更多原谅受到的伤害。健全家庭的高职学生对伤害者较少憎恶情绪,宽恕度较高。经济条件好的高职学生对伤害的报复行为少,选择原谅的宽恕行为多。

[1]Joshua N.Hook,Everett L.Worthington,Shawn O.Utsey,Don E.Davis,Aubrey L.Gartner,David J.Jennings,Daryl R.Van Tongeren,Al Dueck.Does forgiveness require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conceptualization of forgiveness[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12:535.

[2]James R.Davis,Gregg J.Gold.An examination of emotional empathy,attributions of stability,and the link between perceived remorse and forgiveness[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10:503.

[3]Sandrine Ballester,María Teresa Mu oz Sastre,Etienne Mullet.Forgivingness and lay conceptualizations of forgiveness[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9:476.

[4]Steven Shepherd,Kathryn Belicki.Trait forgiveness and traitedness within the HEXACO model ofpersonality[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8:455.

[5]Stéphanie Chiaramello,Maria Teresa Muoz Sastre,Etienne Mullet.Seeking forgiveness:Factor structure,and relationships with personality and forgivingness[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8:455.

[6]张红静.大学生宽恕心理及其教育的实证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7]孙兴翠.宽恕理论问题与德育价值探讨 [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8]张建育,贺小华.大学生宽恕水平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 [J].中国电力教育,2013(10):218-219.

[9]陈向平,王晓慧.宽恕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意义简论 [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

[10]傅宏.基于中国大学生样本的宽恕及其相关人格因素分析 [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01):58-63.

G711

A

2302011(2014)02-0087-04

2014-03-12

吴晓庆 (1984—),女,教育学硕士,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原谅人际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原谅他人
真正的原谅
人不可“只会原谅自己”——不会自省就是“自残”
搞好人际『弱』关系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原谅别人也很快乐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