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启云,高贵珍,李成江
(1.宿州市种子公司,安徽 宿州 234000;2.宿州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3.宿州市农业科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皖北地区辣椒土传病害综合试验及防治技术
闫启云1,高贵珍2,李成江3
(1.宿州市种子公司,安徽 宿州 234000;2.宿州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3.宿州市农业科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辣椒的设施栽培是皖北地区主要栽培模式,因土地面积受限,多年的重茬栽培使辣椒土传病害严重发生、防治难,严重时成片死亡甚至绝收。总结了辣椒土传病害的有效防控办法,以促进辣椒产业的发展。
辣椒;土传病害;综合防治
辣椒是皖北地区主要蔬菜之一,但由于土地受限,多年设施栽培的辣椒土传病害危害极为严重,尤其是秋延栽培8月定植后,以疫病为代表的土传病害危害大、防治难,严重时成片死亡甚至绝收,辣椒土传病害严重制约了皖北地区辣椒产业以及以宿州市萧县为中心的辣椒制种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针对此问题进行多年试验,总结了辣椒土传病害的有效防控办法,即通过土壤消毒、种子消毒、改变栽培方式等措施进行辣椒土传病害的综合防控,对辣椒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用威百亩(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进行土壤熏蒸,处理流程为:
(1)选择时间及时清除残留:选择夏天(7~8 月)天气最热、光照最好的一段时间,将前一季蔬菜残留清洁出温室或大棚,防止造成二次感染。
(2)灌水:将温室或大棚土壤整平后灌水(可在翻地前3d灌水),既使土壤充分湿润,又要保证水分下渗后能用简单机械(如旋耕机)作业,使土壤相对湿度达到50%~75%。
(3)深翻:施药当天用旋耕机深翻土壤(30~40 cm为好),尽量增加土壤的通透性。
(4)开沟:在深翻过的土地上开沟,沟深20 cm,沟距20~30 cm,确保沟深一致。
(5)施药:每667 m2用42%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水剂20~30 kg,兑水500 kg(土壤湿度低可以多加水稀释药液),将稀释好的药液均匀地施到沟内(用喷壶或其他合适工具),确保施药量均匀一致。施完药后随即盖土,土不要压太实。大风天或预计1 h内降雨,请勿施药。
(6)覆膜:覆土后及时盖膜(最好用新透明地膜,也可以用旧棚膜,但要用胶带粘好破损处,确保膜不漏气),边覆土边盖膜,防止土壤中水分散失、温度降低及跑气漏气。密封时间为15 d,如果消毒期间赶上连阴天,可以适当延长密封时间。
(7)闷棚:日光温室或大棚条件下,为达到更好的消毒效果,在地面覆膜以后将所有风口闭合(旧膜即可),使棚内温度迅速升高,增强消毒效果。
(8)揭膜晾晒:消毒完成后揭膜,用旋耕机深翻土壤(控制深度为20~30 cm,以防把土壤深层的有害微生物翻到地表),晾晒5 d以上,做畦,播种或定植作物。
先将种子用清水浸泡4~5 h,然后捞起来放在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20 min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最少要洗3次,使种子表面光滑,然后再进行催芽或直接播种。
皖北地区设施辣椒栽培,基本都采用低畦栽培,两边高、中间低,辣椒定植在低畦中。辣椒定植后,绝大多数采用漫灌方式,从畦头漫灌到畦尾,这种栽培方式一是浪费水源,二是容易传播病害,三是秋延栽培后期不利土壤保温,还容易造成肥料流失。改用高畦栽培膜下滴灌技术,可节水节肥,降低棚内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
以下是在一发病较重的棚内所作试验:
苏椒五号,7月21日育苗,8月23日定植,株行距40 cm×60 cm(该地块连续4年种辣椒)。
沈阳产42%威百亩水剂。
高垄膜下滴灌。
①威百亩土壤熏蒸 (a);②10%磷酸三钠处理种子(b);③a+b;④对照:清水。 4 个处理,3 次重复,小区面积30 m2,随机排列。7月17日药剂熏蒸,8月6日掀棚晾晒。
青枯病、枯萎病、疫病。
定植后每半月调查一次。处理结果见4个重复调查对象的处理结果统计表,如表1所示。
用威百亩处理土壤,再加上高温闷棚、种子处理等综合措施来进行辣椒土传病害的控制试验,防效显著,有效解决了常规灌根、喷施大量农药等防治土传病害防效甚微的问题,既确保植株健壮生长、增加产量,还可减少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等。为此,建议蔬菜大棚种植户采用高垄膜下滴灌技术,在夏季换茬期间,利用高温季节,使用威百亩土壤处理剂,结合高温闷棚进行棚内消毒处理,既可有效减少病菌、虫卵与杂草种子等侵染源,又可实现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005-2690(2014)03-0040-02
S641.3
B
农业部优势农产品重大技术推广项目(KJ2011A262)。
表1 4个重复调查对象的处理结果统计表
2014-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