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穗小麦就是他的名片

2014-09-08 02:41赵利敏
种子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抗病杂交根系

◇赵利敏

一穗小麦就是他的名片

◇赵利敏

他站在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上,一穗小麦是他的名片,印有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证书是30年沐浴寒暑、孕育丰收的凭证。他就是河南省小麦抗病虫育种首席专家茹振钢。茹振钢育成的小麦品种在全国10%的小麦产区种植,全国每8个馒头中就有1个来自于他育成的小麦品种。他和他的小麦品种“矮抗58”实现了河南省高校在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零的突破,为我国育种事业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风雨耕耘30载

无论是小麦刚入土的秋冬,还是热浪滚滚的收割季节,麦田里总可以看见茹振钢。农民们说:“绣花也不过如此,这样的专家真少见。”

茹振钢常常在几公顷的小麦试验田里,跟着老师黄光正,一株一株手工脱粒,一干就是20多天。

他说:“育种工作枯燥,需坚持不懈地机械式反复,一个新品种从选育至大面积示范推广,要十年如一日。从选择学农到师从小麦专家黄光正,我倍感幸运。”

1987年,是茹振钢艰难的一年:导师病重,自己也疾病缠身。1988年5月,导师离开后,在小麦育种路上刚走了6个年头的茹振钢,挑起了小麦育种事业的重担。

他与田野为伴,与小麦为友。

他从来没有节假日,回家给母亲拜年也不忘到大田里看小麦。

他的学生说:“茹老师像个永不停歇的超人,天刚亮就看见他在试验地,天黑时还得再看一遍‘心物’才舍得离开。”

自1988年主持小麦育种课题,茹振钢足迹遍布黄淮,坚持培育优良品种,造福农民百姓。他面向生产搞科研,把科技服务和农技培训当成分内工作,每年培训与技术巡讲达20余场,并免费发放大量技术资料。

到1996年9月,他育成的抗病虫优质小麦品种“百农64”终获成功,种植面积达100万hm2,累计种植466.7万hm2,被农业部列为跨省区重点推广品种。

这一年,茹振钢觉得育种的大门朝他打开,科研的春天向他真正走来。

他被评为河南省小麦抗病虫育种首席专家,向培育高产、抗倒、抗冻、抗病、优质的小麦良种进军。

8年后,他的又一“心物”——“矮抗58”诞生了。其苗期在-16℃低温不受冻,成熟期8级大风不倒伏,高抗小麦主要病害,中筋优质、高产稳产,在河南、安徽、江苏、河北、山东、湖北等省份大面积推广应用,在国家试验中最高产量达697.3 kg/667 m2,首获国家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双第一。

多年来,茹振钢培育并推广了家喻户晓的百农系列小麦品种“百农 64”、“百农 160” 和 “百农矮抗58”等,在黄淮麦区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被农民称为“粮财神”。其中,“矮抗58”累计种植面积达1 333.3万hm2,增产小麦 86.7亿kg,增效170多亿元,成为我国种植面积在266.7万hm2以上的特大品种,在产粮大省推广速度、种植面积、增产效益上均居第一,被誉为“黄淮第一麦”。

金色麦田指挥家

茹振钢的育种思想是超前的。他秉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超前谋划、真抓实干”,切入生态育种、形态构型的新思路,应用现代化手段进行适应性仿真研究,加强小麦遗传调控、品种创新、品质分析、生产应用研究等工作,为推广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设想一代的育种目标储备好研究方向。

他制定出“增穗壮秆强根系,优化品质聚抗性”的高产小麦育种策略,设计出创造性的多性状聚合技术路线。其中以多穗大群体实现高产,通过聚合抗逆、抗病性状,增强广适能力;通过降低株高、提高茎秆质量,增强抗倒性;强化根系性状选择,解决矮秆易早衰问题。

他创新小麦抗倒伏强度数字化测定与评价方法,提出小麦根系酸碱适应性鉴定和选择方法。

他带领团队采用大群体选择、多逆境胁迫、多病原接种增压选择、地上植株性状和地下根系性状同步选择等技术,聚合了矮秆抗倒、抗逆抗病、高产广适、优质中筋等特性,解决了小麦育种中大群体易倒伏、矮秆品种易早衰、高产品种不优质且稳定性差、高产与广适难以结合等难题,成为近30年我国在小麦育种方面取得的一项重大技术突破。

茹振钢说:“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科技,才是老百姓真正喜欢的科技。”在推广营销上,他是睿智的军事战略指挥家。

2008年7月,河南省启动实施了“矮抗58”小麦新品种产业化研究与开发重大科技专项,资助经费达500万元。

茹振钢团队按照 “首席专家负责、分区授权、多点示范、就近供种”的推广模式,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实现了品种快速推广应用和大面积均衡增产。他提出在黄淮麦区“东西一条线,南北一滚动,多家经营,激活市场”的营销模式,统一供种,确保市场上流通的品种质量,防止假冒伪劣种子干扰。

近年来,茹振钢团队育成的品种为种子企业每年带来2亿多元的经济效益,使河南省120多家种子企业顺利实现了向股份制的改制转型。

春华秋实写壮志

茹振钢说,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从幼小的生命体到成熟的生命体,一天一个样儿,就像看着自己孩子的成长,是一种动态的美。

多年的田间育种给予茹振钢创新的灵感。他认为,育种是与时间赛跑,以前育成一个品种需要七八年,条件完善的话可缩短到四五年,现在通过人工气候室、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技术,能把育种周期缩短到两年甚至一年。

在育种中,他首创便携式抗倒伏强度电子测定仪和小麦数字化试验风洞,首次设计建造“地下根系观察走廊+根系观察墙+根系观察箱”等成套根系观察设施,率先利用根系组织液pH值测定方法评价小麦对土壤酸碱性的适应能力。

在他的实验基地,还建有智能温室、人工气候室、根系走廊和实验风洞等研究平台,为小麦性状选择提供重要方法和技术支撑。

茹振钢说,一个人的力量非常有限,要像恩师黄光正,带好助手和团队,培养好人才,提供更好的条件,才能培育出更多的良种。

如今,茹振钢建设并壮大了一支具有一定规模、门类比较齐全、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的人才梯队。他领军的河南科技学院小麦中心已有60年的小麦育种历史,形成了稳定的研究队伍和方向,拥有36名农学、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材料工程学等专业的创新人才。育种团队密切配合、刻苦攻关,探索出了一条颇有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成长为一支老中青结合、实力强劲的科研队伍。

攀登育种新高峰

科技创新,使茹振钢的小麦科技创新团队在小麦育种研究方面走到了河南省乃至全国的先进行列,在巨型小麦育种、杂交小麦培育、新核型品种创育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

巨型小麦育种是基于传统育种的品种创新方法,如“百农矮抗58”属于耐密程度上的巨型品种。目前该团队培育的新品种在高密度的基础上实现了体形的巨大化。

杂交小麦育种采用新的雄性不育技术,将不同性状的巨型小麦进行杂交,使其后代产生超越双亲的优良性状,能大幅提升品种的产量和抗性。

超越杂交小麦的新核型小麦品种,超越了小麦的界限,实现了多物种遗传物质的整合,是真正的“超级小麦”。它不单是基因重组技术,而是通过细胞工程和染色体组工程进行品种培育的新途径。

2006年,该团队发现并培育成功的BNS低温敏感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具有不育彻底、转换彻底、恢复彻底、育性转换稳定、农艺性状优良等特性,属国内领先水平,得到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和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的支持。现已育成了BNS型强优势杂交小麦,较常规品种增产100~150 kg/667 m2,已配制出杂交小麦强优势组合4个,有2个杂交小麦品种正在参加省级和国家级试验,有望在近几年投入生产应用。

如今,茹振钢的杂交小麦已进入规模化制种阶段。

猜你喜欢
抗病杂交根系
果树根系修剪的作用
山桐子雌树根系结构分析*
我国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取得突破
露天矿排土场草本植物根系加固效果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高产优质抗病杂交油菜新品种娄文油99
沙地柏根系抗拉力学特性研究
植物细胞内存在“自杀神器”
高等植物杂交染色体及其杂交基因表达的性状——三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
再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