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杰
来自零海拔的青岛援藏人,那种对事业的深沉热爱、对援藏工作的全情投入,皆因让日喀则市群众过上好日子的强烈信念,这与格桑花的特性何其相似。
旅游业已经发展成日喀则的支柱产业,“吉祥日喀则”和青岛的“五朵金花”一样,成为靓丽的城市名片。在钢琴伴奏中唱歌、跳舞的大人和孩子,笑起来如格桑花盛开。
来到日喀则市这座后藏名城,采访青岛对口援助工作期间,格桑花是援藏干部提到最多的本地词语之一。
青岛市第七批援藏干部组长、现任日喀则市委书记王波,给正在抓紧组建的日喀则市第一个文艺团体起名,就叫格桑花艺术团,这个很有意味的名字,也得到了当地艺术家的一致赞同。
青岛援藏干部、现任日喀则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王富军此前草就了一首诗,结尾深情写道:“日喀则,日喀则,我们要把智慧与汗水奉献给您,愿您像格桑花一样灿烂绽放,愿您像格桑花一样灿烂绽放!”这首诗的名字叫《岛城赤子高原情怀——献给第二家乡日喀则》。青岛援藏技术干部、负责援建工程监管的宋广伟,他作词的青岛援藏之歌歌名就叫《为了格桑花的美丽》,“让汉藏一家亲的格桑花满山开遍”,是歌中反复吟唱的主题句。
写在后藏大地上的诗篇
青岛援藏干部,对格桑花情有独钟,令我印象格外深刻。查阅资料方知,“格桑”在藏语里是幸福的意思,所以格桑花也被称作幸福花。
关于格桑花,藏族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不管是谁,只要找到了八瓣格桑花,就找到了幸福。有意思的是,在植物学意义上,并没有具体哪种花叫格桑花。
藏区群众把他们见到的如金露梅等生长在高原上颜色鲜艳的普通花朵都称为格桑花。其共同特点是根系异常发达,深植于贫瘠的土壤中,耐高寒,抗风雪,不畏旱涝,生命力极强。
难怪青岛援藏干部对格桑花情有独钟,他们正是通过重调研和讲实干使自己根系异常发达起来的,这个群体能植根于日喀则市这方平均海拔3800米以上的贫瘠土地,靠的是用规划奠基,用奉献浇灌。
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对口支援、分片包干、定期轮换”的重大决策。青岛市委、市政府开始对口支援日喀则市,并将其纳入青岛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年来,共有7批52名领导干部和15批90名技术干部常驻日喀则市开展援助工作。他们怀揣着格桑花开幸福来的美好希冀,把沿海开放城市改革开放的先进经验与老西藏艰苦创业的实干精神相结合,从高处着眼,从基础抓起,深入农牧民家庭和地头、车间调研,完善经济、社会、文化、党的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谋划,抓紧点点滴滴推进工作落实。
作为世界上离太阳最近的城市,日喀则市的典型环境特征是:高海拔、极缺氧、低气压、强干燥。遍布日喀则市山山水水的格桑花,见证了青岛援藏人咬着因高原反应而发紫的嘴唇,紧张忙碌的身影。
青岛援助日喀则市是从城市规划做起的。1994年,第一批援藏干部进驻日喀则市,集体住在一处土坯房里,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而日喀则地区的雨水多集中在晚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得益于青岛重规划的城市发展基因(青岛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实施现代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100多年的建置史,重视规划一直是这个城市极具眼光和引以为豪的事),第一批援藏干部调研编制了日喀则历史上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并制定实施了系列城市管理规章。
对口援助一个城市,从规划和管理这种现在看来既不露脸又不光鲜的事情做起,反倒显示出青岛援助工作的高起点,一开始就体现出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大格局。此规划经后来援藏干部的不断完善,从城区约9平方公里扩大到50平方公里,进一步扩展到日喀则机场空港和拉日铁路日喀则站区详规,在指导日喀则城市有序发展、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先导和统筹作用。
现今,规范化和精细化已经成为青岛援藏干部追求的城市管理新目标。无论是站在日喀则市内制高点宗山上眺望,还是在城市图册上端详,规划的基础作用就像诗句一样,坦诚地写在高原大地上,后藏名城正在而且还将继续有序而又诗意地成长。
众手浇开幸福花
格桑花被藏族乡亲视为象征着爱与吉祥的圣洁之花。
在开展对口援藏的20年里,对格桑花情有独钟的青岛援藏干部,见证、经历和应对了许多大事难事——
成功应对了东嘎乡通热村严重泥石流和年楚河日喀则流域特大水灾,在快走几步就会喘气困难的雪域高原,完成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及时安置了灾民。建成了第一座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保证这个世界上海拔最高城市的人民喝上干净的水。
建成了大量暖棚等农业设施,种植这个地方最为稀缺的蔬菜,受原产地保护的青岛胶州大白菜在此生根,曾让时任农业局长笑得合不拢嘴,长期靠放牧为生的人们也有了新的收入增长点。
成功抗击突如其来的非典灾害,旅游业已经发展成其支柱产业,“吉祥日喀则”和青岛的“五朵金花”一样,成为靓丽的城市名片。新建了文化馆,建成了第一所公办幼儿园和多所希望小学,能随时读书和在钢琴伴奏中唱歌、跳舞的大人和孩子,笑起来如格桑花盛开。
农业固本、工业支撑、商贸兴市、民心工程、文明创建和双拥共建,青岛援藏人既有着眼全面与协调发展的“宏大叙事”,又有设计完成“高原明珠”城市标志性雕塑、组建市政设计室这样着眼细节的入微精神,仅为当地贫困家庭捐款一项,平均每人付出2000元以上,最多的达14000元。
而今,同样在这个格桑花独步早春的好时节,我们走进日喀则市。青岛援藏干部20年一以贯之的用心守候,20年始终如一的倾情奉献,结出了累累果实——
青岛规划建设并组织招商引资的工业园区内,太阳能发电企业林立的电池板,就像整齐翻开的书页,阅读高原的日光,为国家电网源源不断输送能源。
青岛援建的农业机械,以合作社的方式组建,集约化地忙碌在田野,青稞苗已齐刷刷地露出高原土皮,调皮地伸展着身姿,打量着远处的高山和冰川。endprint
宽阔的青岛路,已经成为日喀则市的迎宾大道,交替闪亮的红绿灯,与近旁藏式风格楼房上随风飘扬的风马旗,遥相呼应着这个城市的现代与传统。
青岛援建的行政中心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日喀则市委、市政府机关都在这里集中办公。我们去的时候,三三两两的农牧民正在楼内办事,有人还在串门问候老熟人。
高端制造业、高原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在口岸战略的带动下,和穿过日客则市的年楚河一样,以清澈而又激动的模样,川流不息、奔腾向前。日喀则市20年来的巨变与跃升,正像藏区群众心目中的格桑花,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大爱与吉祥。
留下技术、管理和情感
格桑花的花语是“怜取眼前人”。对格桑花情有独钟、把日喀则市看做自己第二家乡的青岛援藏人,用自己的言行兑现花语。
前来拉萨与我们会面的援藏干部、现任日喀则市委常委、办公室主任的黄应胜,提前为我们初到高原着想,特地带来了遮阳帽。担心我们高原反应,前前后后抢着搬运行李。看着他气喘吁吁的样子,我们一行一个劲儿说,你在高原这么长时间,更累,劝他休息。黄应胜仰着笑脸说:“从日喀则到拉萨接客人,在我们是享受了。因为从3800米到了3600米,别小看这200多米,感觉舒服多了。”
在日喀则市行政服务中心的规划建设现场,黄应胜实地比画着说,要把柜台做低些或者不设柜台,适应藏族群众的习惯。历批援藏干部都在采访中提及,他们一到日喀则,就会互相提醒,吃当地的食物,到藏区群众家里,一律不带自己的喝水杯子。这种处处为他人着想的细节,正是援藏干部用心工作的一个侧面。
援藏干部还专门谈到,从青岛这样比较发达的城市初到藏区,看到有些群众生活条件太差,他们打心眼里着急,因而尤其重视民生和造血功能培植。在分期分批、成建制地组织教师、医生、农技师、公务员等到青岛进行对口专业培训的同时,援藏干部不放过任何机会和场合,手把手地教,类似师傅带徒弟,效果很明显。每批援藏医生都会通过查房、出门诊和上手术台带队伍,援藏教师专门开讲面向当地老师的观摩课,援藏工程人员在施工现场传授监管技能,援藏农业人员送种子、育苗到田间管理全程展示……用援藏技术干部宋广伟的话说就是:“传帮带,把技术、管理和感情留在西藏”。
植株矮小的格桑花,看上去弱不禁风,可风愈狂,它身愈挺;雨愈打,它叶愈翠;太阳愈曝晒,它开得愈灿烂。盖因其本性喜爱高原的阳光,耐得住雪域的风寒。来自零海拔的青岛援藏人,那种对事业的深沉热爱、对援藏工作的全情投入,皆因让日喀则市群众过上好日子的强烈信念,这与格桑花的特性何其相似。
正如《岛城赤子高原情怀》一诗中所写的那样:“使命记心间,躬身边疆多奉献……啊,日喀则,日喀则,我们要把智慧与汗水奉献给您”;正如《青岛援藏之歌》所唱的那样:“我们手拉手,我们肩并肩,我们是青岛援藏兄弟,共同建设美丽家园。”诗句与歌词就是青岛援藏人坚定信念的真实写照。
青岛援藏人,八瓣格桑花一样的幸福使者,扎西德勒!
(作者单位系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新闻出版社)
相关链接
岛城赤子 高原情怀——献给第二家乡日喀则
王富军
喜马拉雅山,深情凝望
雅鲁藏布江,一路欢唱
一群岛城好男儿
来到后藏大地、雅江岸畔上
洁白的哈达啊,是对我们最好的奖赏
滚烫的酥油茶啊,温暖着我们心房
一声声的真情问候
一次次的促膝长谈
多少个挑灯夜战的不眠之夜
多少遍跋山涉水的仔细勘察
发展蓝图渐次展现
高原水乡更加妖娆
习惯了高原反应
习惯了头晕、耳鸣、目眩、脑胀
习惯了远隔万里的思念
使命记心间,躬身边疆多奉献
神奇珠峰、神秘后藏
高原水乡,吉祥日喀则
藏汉一家亲,情驻日喀则
魂牵梦绕的日喀则啊
您就是我们的第二家乡
让珠峰与泰山手挽手
让雅江与黄河奔腾起中华儿女的激情与梦想
啊,日喀则,日喀则
我们要把智慧与汗水奉献给您
愿您像格桑花一样灿烂绽放
愿您像格桑花一样灿烂绽放!
(作者系青岛市第七批援藏干部,现任日喀则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
为了格桑花的美丽——青岛援藏之歌
宋广伟
我们从海拔零点
来到世界之巅
带着八百万人民重托
用青春和汗水浇灌
缺氧锻炼我们意志
紫外线与我们相伴
我们不怕风雨
我们不怕艰难
只为了一个共同梦想
让汉藏一家亲的格桑花满山开遍
我们手拉手
我们肩并肩
我们是青岛援藏兄弟
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我们在世界之巅
遥望海拔零点
那里有亲人送别的眼眸
这里有藏族兄弟的祈盼
雅鲁藏布江为我们歌唱
珠穆朗玛峰为我们呐喊
我们冒着风雨
我们顶着严寒
只为一个共同梦想
让藏汉一家亲的格桑花更加鲜艳
我们手牵手
我们心相连
我们是藏汉同胞兄弟
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作者系青岛市第15批援藏技术干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