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权文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在中职体育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良好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成为既能从事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也应适应企业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上要进行分析,要以培养适合企业实用性人才为导向的培养观,将使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关键词】体育教学职业素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62-0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也逐渐向市场化、职业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体育专门人才的质量也提出了新要求。体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因此,中职学校教学中应通过有效的制约引导机制,体育教师也应适应企业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上要进行分析,了解各专业的特点与企业的发展趋向是否吻合,要以培养适合企业实用性人才为导向的培养观,加强学校体育教学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积极的实践和校园体育活动。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使学生富有更强的竞争力,是教育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1.职业素养的定义
职业素养是个很大的概念,专业是第一位的,但是除了专业,敬业和道德是必备的,体现到职场上的就是职业素养;体现在生活中的就是个人素质或者道德修养。职业素养概括的说包含以下四个方面: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职业素养是对任何职业人做出的基本行为规范要求,它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它由显性素养和隐形素养构成。显性素养是一个人所拥有的资质、知识、行为和技能,包括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而隐形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职业素养是学生工作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个人素质和职业道德。因此,学校教学应通过有效的制约引导机制,加强学校体育教学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积极的实践和校园体育活动。
2.提升体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
2.1体育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观念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现代企业的分工越来越细。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中,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个人价值,完善自己的人生。只有依靠群体的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才能实现复杂工作的最终完成。因此,针对不同专业特点,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体育竞赛能有效地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没有强烈地取胜欲望和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在体育竞赛中不可能取得胜利。为此,教师在组织一些集体性的体育活动中,让学生有一个商讨过程,确定方案,通力合作,合作项目练习既能锻炼学生的体能和技能,又能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和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2.2体育教学应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选项课项目内容一般按照当时任课教师的专项确定,基本是选择一项内容进行教学,很少考虑到学生的职业特点。未来的劳动人才不仅要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而且要具有较强的职业体能。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依据自身性格特征和能力特长,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习,进而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在安排体育选项课项目时,应充分了解不同的职业岗位对职业体能的不同要求,针对专业类型、职业特点以及长期从事该职业对人体的影响,设置能发展职业体能和预防职业病的体育项目。培养科学的学习与训练习惯,有计划地进行锻炼,挖掘潜力,克服不足,朝着最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努力,不断增强自身的职业竞争力。
2.3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敢于、善于创新的精神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是密切关注当前科技发展的,这种特性更加决定职业教育必须培养学生不断上进,敢于、善于创新的精神。但体育教学中的创新也必须符合一定的规律。首先,学生在创新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扎实,在不掌握各运动项目的基本动作技能的情况下去创新,这是十分危险的。其次,创新的意图要切实可行,创新要符合体育学科特点,要符合自己当前的知识技能水平,也要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挑战性。让学生在创新中有所思,并有所获。最后,创新要有实用性,在项目创新下,要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性,不能流于形式主义和机械主义。
2.4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及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是提升体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当前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存在着专业课多公共课少、技术课多理论课少等问题,这样导致了学生对通识课程和体育专业理论学习的不重视,因而学生的文化和专业知识相对比较薄弱,缺乏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际体育动作技术的能力,也制约了学生专业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应该进行课程改革,处理好理论学科与技术学科的关系,增强课程设置的灵活性。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应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将本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以及最新研究成果纳入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多方面宣传体育事业的发展前景,积极挖掘学生的体育潜力,牢固从事体育专业的思想基础;同时尽量组织高水平或知名的专家教授对学生深层次地讲解所学专业,指导学生了解所学专业,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还应充分发挥专业课对学生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养成的潜移默化作用,使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社会责任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2.5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身心状态,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有利于学生文化修养的提高,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发挥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精神层面的校园文化,它是一个学校精神风貌的体现,表现为师生群体的思想、情感、精神、态度、行为风尚等,它在校园文化中起着主导的地位,是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二是物质层面的校园文化,校园的容貌、校园的建筑风格、学生住宿、体育体育场(馆)和体育器材配备等,学校应在基础设施条件上加大投入,为体育专业学生参与学习创造良好环境;三是校园制度文化,它涵盖了学校规章制度、教学、课外活动、管理等全方位的制度。学生可以合理有效地利用高校的资源,如泡图书馆、阅读书籍报刊、做实验、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及各类竞赛,参与各种集体和社团活动,聆听各类讲座,进行社会调查等,更可以和同学、师长广泛交往,互相切磋,相互交流。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培养自己有多种兴趣爱好,强化专业素质,塑造良好的个性。
2.6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职业素养
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教师队伍整体实力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道德形象对学生具有吸引、示范和导向作用。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其中“传道”是第一位的。体育教育工作者都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学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加强教师与外界的交流,学校要重视学校体育的发展,积极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各种教研、教学活动;加强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加强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教育,体育课教学中加强安全教育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3.结束语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应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未来职业需要。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与学校德育、智育共同组成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一项基本内容和基本途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利用丰富教学内容及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特点紧密结合起来,将体育教学目标融合于培养专业人才目标中,积极营造符合职业要求的教学氛围,有意识地强化体育教学活动和职业工作的共同性,对学生进行与未来职业特点相关的各种运动技能、职业体能素质、体育保健知识及社会化的教育,才能让学生在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身心保健知识和意识等,为培养适应现代高强度、快节奏工作的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