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第一年教育(FYE):研究、实践和启示

2014-09-05 08:24刘小强蔡玉莲
关键词:新生大学大学生

刘小强,蔡玉莲

(1.江西师范大学 图书馆,江西 南昌 330022;2.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南昌 330103)

大学第一年教育(FYE):研究、实践和启示

刘小强1,蔡玉莲2

(1.江西师范大学 图书馆,江西 南昌 330022;2.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南昌 330103)

近几十年以来,“大学第一年教育”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在西方高等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中日益突出。它的出现有着深刻复杂的背景,其研究内容丰富,实践模式多样,对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要重视大学生转型的研究和支持、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建设需要关注大学生及其学习经历、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学生工作需要拓展方向和范围、质量战略下的高等教育研究需要关注微观领域。

大学第一年教育;研究;实践;启示

在高等教育中,对大学第一年学生开设专门的课程或者组织专门的教育可以追溯到1600年代中期,当时的哈佛大学校长Henry Dunster就曾经专门组织了导师和毕业生去为新生提供咨询和与之交朋友。[1]但是,“大学第一年教育”(The First Year Experience,FYE)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在西方高等教育研究和实践中的流行,却只是近四十年,特别是最近二十来年的事情了。①英国的文献认为FYE是起源于40多年前,而在美国,人们认为FYE的兴起则是在1970年代,特别是1980年代全美中心成立以后的事情了。这一名词如果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可以翻译成为第一年经历,从教育者和研究者的角度来看,则可以翻译成为第一年教育,本文在这里取其后者。从实际的使用和内涵来看,“第一年”指的是学生在学历阶梯上从一个阶段走向另一个阶段面临转型、挑战的第一年,最主要指的还是从中学生转变为大学生的第一年(尽管有时候它还包括了研究生阶段的第一年,或者从专科升学为本科后的第一年)。FYE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认为,学生从中学到大学是一个重要的转型,在这一个转型过程中,学生面临环境、心理和学习等各个方面的挑战,如何帮助大学新生迎接挑战并顺利转型,对于学生进一步继续学业、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大学的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FYE研究和实践兴起的背景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学生群体的日益多样化

“在英联邦和世界范围内,‘大学第一年教育’作为一个研究或评论的主题出现在英语学术著作中已经有40多年了。”[2]上个世纪60年代,受二战“婴儿潮”的带动,西方高等教育普遍处于一个规模急剧扩张发展的“黄金期”,各国逐渐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规模的扩张,相对于过去学生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兴趣爱好、家庭出身、种族阶级状况等方面相对一致的状况而言,学生群体出现了严重的分化,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多样性,一些在高校传统学生群体中没有或少量出现的少数民族、女性、异教徒、异种族、农村学生和退伍军人、成人开始大规模地涌入大学校园。这些学生来自于不同社会、家庭和生活环境,有着不同的目的、期望和价值倾向,具有不同的知识基础、学习方式。面对如此分化严重的学生群体,如何为他们提供最适合的学习环境和服务、促进他们顺利转型、支持他们完成学业并取得学业成功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发达国家高校开始重视并加强了对大学第一年教育的研究。

(二)1960-70年代的高等教育混乱引起了人们对传统办学模式的反思

在经历了20世纪50、60年代大众化发展的“黄金期”之后,欧美发达国家和日本等国的高等教育在随后的十多年里普遍陷入了一个混乱的“冰河期”。这场高等教育的混乱从表面上看是与外在的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有关,但是根本的原因还是固守传统精英教育模式的高等教育与大众化时代学生需求的矛盾导致的。高等教育的混乱引起了人们对高等教育过去办学模式的反思,促使人们对学生和学习过程更多地关注。例如,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1970年5月爆发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学生运动,闹事学生冲击了学校的行政大楼,并将他们的Thomas Jones校长反锁在办公室长达数小时。被扣押的校长就在办公室里思考学生运动的原因,他承认学校在很多基本的方面没有满足学生的需求。在这一事件的直接触动下,仅仅在两年之后,该校就面向新生开设了一种名为“university 101”的新生系列研讨课(first-year seminars),其主旨就是为了促进学生自进入该校到毕业后走向社会实现成功、发展和转型。到今天,“university 101”已经成为全美最有代表性的新生研讨课。[3]

(三)大学生转型失败和辍学率日益增加

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以后,高等教育的精英教育色彩日渐淡薄。由于学生群体的多样性和就业的功利性日益增强,高等教育中的辍学率不断提高,很多学生没有完成本科四年的学业就离开大学或转学到其他学校。有关研究表明,2005年,只有68.3%的美国大学一年级学生继续他们的大学学业。[4]在澳大利亚,大约有30%的学生在大学第一年就已经开始考虑离开大学,大学生辍学率最高的是大学第一个学期,而且大学第一个月对于学生是否辍学则是最最关键的时期。[5]一般来说,大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有:缺乏学习的动力(Motivation);对课程丧失兴趣;难以适应新的学习和教学方式;缺少关于专业和课程选择的指导;难以融入大学的学术和社团生活;过长时间的社会兼职;缺少大学校园里的社会交往等等。[6]大学生辍学不仅是高等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对于高校而言,学生的辍学率还是社会和有关机构进行大学评价和排名的重要考量指标。显然,在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无论是从提高高等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来说,还是从各个高校赢得竞争优势的角度来说,高校都需要不断地提升毕业率,降低辍学率,而加强FYE则被认为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表1 1999年澳大利亚主要大学的本科生辍学率[7]

(四)高等教育质量滑坡与质量建设日益紧迫

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也为FYE研究和实践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和强大的推动力,这在美国高等教育中表现得非常明显。二战结束30多年后,美国高等教育直到80年代才开始真正进入以提高质量为重心的时代。[8](p91)1983年,《国家处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报告的发表,标志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教育的反思、批判与变革的高潮的到来,也揭开了美国高等教育质量建设的序幕。为了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研究者和高校不但大力扭转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在教师方面大力开展了教学学术活动,在另一方面开始加强对于学生学习的关注,特别重视对大学第一年学生学习的支持和帮助。所以1980年代以来是美国高等教育FYE研究和实践的兴盛期。1986年,美国全国大学第一年教育和学生转型资源中心在南卡罗莱纳州大学成立,创办发行了第一家专门的刊物——《大学第一年教育和学生转型研究》(Journal of The First-Year Experience and Students In Transition)。[9]可以说,这一中心的成立本身就是提高质量的产物。*1972年,在席卷全国的学生运动中,南卡罗来纳州大学的学生冲击学校的行政大楼,并把他们当时的校长Thomas Jones反锁在办公室。实际上,近几十年来,FYE研究和实践的兴起也正是在高等教育质量建设的大环境中出现的。

二、当前国外FYE研究的基本情况

尽管FYE作为一个研究领域早在1960年代就已经被提出,但是对于FYE大规模的、有组织、有系统的研究应该说到1980年代才开始。到今天这一研究已经在包括美国、英国、丹麦、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阿联酋等几十个国家里广泛盛行。因为我国对FYE的研究几乎是空白,为了引入、介绍国外关于FYE的相关研究形势,下面笔者从研究机构和研究主题两个方面对国外FYE研究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

(一)国外FYE研究的主要机构

国外关于FYE研究的机构众多,本文在这里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研究机构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在美国,关于FYE的研究是在1980年代加强高等教育质量建设时开始兴起的。其中,“全国大学第一年教育和学生转型资源中心”所发挥的作用不可或缺。这一总部设在南卡罗来纳大学的中心是目前影响最大的从事FYE工作的专门机构,其使命就是通过组织各种不同的研讨会、电视电话会议、研究所、工作坊,出版各种专题研究报告、杂志和电子通讯、论文和著作,组织和支持各种学术研究,接待访问学者和主办网站等形式,促进各种实践和理论交流,支持各种促进高等教育学生学习和转型的努力。[10]该中心最早起源于1982年在南卡罗来纳州大学举办的、由著名学者John N.Gardner组织的、全美175位教育者参与的一次关于大学新生研讨课的学术会议。此次会议之后,在参与者的敦促之下,John N.Gardner又组织了一次以“大学第一年”为主题的学术会议,从而开始了全美大学第一年教育学术年会的开端。在这次会议之后,一系列的关于大学第一年教育的全美或国际学术研讨会相继召开。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南卡罗来纳州大学于1986年成立了全美大学第一年教育研究中心,两年后该中心改为现名。该中心每年举办一次FYE学术年会、一次全美转型学生研究学术会议以及一次FYE国际学术会议。通过这些会议,FYE的理念和研究在美国和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传播。

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Centre for the Study of Higher Education,University of Melbourne)在推动FYE的研究和实践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该中心在澳大利亚有关部门或单位的支持下,自1994年起每隔五年连续四次(1994,1999,2004,2009)进行了大规模的全国大学第一年教育的调查,并且均发表了系统的研究报告。以2010年发表的第四次调查报告为例,该调查通过向全国著名大学的大学新生、学校有关部门发放问卷,就学生上大学的愿望和目的、对大学学习的适应、学生学习投入的变化特点、平衡工作与学习(Balancing Work and Study)、教学、学习和总体课程经历、学生的群体分化等方面获取了大量相关数据,全面总体了解了全国大学第一年教育的特点和质量,并且积极探索了学生经历的发展趋势。该调查研究并不是要在不同大学之间进行比较,而是要为各个大学提供信息,以便他们能够与其他大学和过去研究结果进行比较,促进内部改革。[11]目前,这一跨越15年的系列调查已经为了解大学新生的态度、期望、学习方式和校园经历等方面的变化特点建立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数据库,为澳大利亚高等教育部门提供了有利于提高大学新生的学术和社会经历以及改进大学第一年教育产出的信息,为政策制定和高校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咨询。

在英国,近年来FYE的研究与高等教育研究院(Higher education Academy)的推动不无关系。该院是由英国四个高等教育拨款机构资助成立的独立机构,其使命就是帮助高等院校、学科组织(Discipline group)和全体高校人员为他们的学生提供尽可能好的大学教育,并且在学生学习经历、支持院校、领导和支持高校人员的专业发展和承认、领导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研究和评价等方面的政策制定上发挥一个权威和独立的影响。在该机构的组织和支持下,Lee Harvey、Sue Drew 和Maria Smith等人对世界的FYE研究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研究,并于2006年发表了题为《大学第一年教育:为高等教育研究院所作的文献综述》的研究报告。该报告主要对自1986年以来公开出版或发表的FYE研究成果和相关高校或机构发表的研究报告进行回顾、总结和分析,探讨了20多年来FYE研究四个主要方面的研究主题,并对每一个研究主题的研究观点、理论进行了归纳、总结,为我们了解FYE的研究态势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材料。此外,该机构还资助Mantz等人进行了一项大型研究调查研究,该研究针对2005-2006学年没有在原高校继续第二年学业学生进行调查,并于2008年发表了题为《英国高等教育的第一年教育》(The first-year experienc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K)的研究报告,全面勾描了英国FYE的基本情况。

(二)国外FYE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框架

如上所述,英国高等教育研究院专门就FYE研究做过一个详细的文献综述,回顾了1986年以来有关FYE研究的出版物和院校研究报告。本文在这里以这一研究为基础,简单介绍一下国外FYE研究四个方面的主题:[12]

1.大学第一年学业成就和辍学研究。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

首先,预测学生学业成就是此部分的最重要的研究主题之一。大多数研究者企图确定一些简单的决定性因素(如中学学业成绩、大学入学考试或具体考试的成绩、早期的知识技能水平或第一年初考成绩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方式等)作为重要指标,来预测大学第一年学生的学业成绩。

其次,大学新生的学业测评是另一个研究的重点。研究表明大学新生倾向于高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测评研究就是要确认学生知识能力的实际差距,作为对学生进行克服困难干预的基础。研究表明本科生的读写能力并不能经常达到教师期待的水平。

最后,关于大学生是否继续学业的研究也是一个重要内容。研究者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企图寻找关于学生辍学或继续学业的、具有理论基础的模式。其中一个最主要的理论就是社会融合理论,该理论认为大学第一年学生辍学是因为他们没有融入到大学的社会或学术中去。在这里,社会融合主要是指大学新生融入到同伴的群体中去,学术融合则是指大学新生融入到学术专业、课程中并在考试中取得一定的成就。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理论模式,如文化资本理论模式,但是没有一种模式能适用于所有的情况。

2.大学第一年学业成绩和继续学业的影响因素(包括院校、个人和外部因素等等)研究。这方面研究所涉及的主要因素有大学生的社会和学术融入、对大学教育的满意度、家庭出身、经济状况、住宿方式、健康状况以及高校对大学生的支持服务等等,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研究表明,大学新生是否融入到大学中去与他们是否继续学业的关系并不简单,辍学是学生性格、外部压力、院校文化相关因素综合累积作用的结果。在英国,学生是否继续学习似乎与学生的满意度相关,而后者则紧密地与他们对接受高等教育的预备和期望相关,这里院校和专业的选择则是一个关键的因素。错误的选择往往是由于对高等教育的了解不够以及外部(例如父母之命)压力的结果。

社会和学术因素在学生的辍学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很难说哪一个因素的影响更大。但是仅仅一年级的学业成绩差并不能一定导致学生的辍学。而另一方面,即使学生的学业成绩不差,但是一系列的非学术因素加在一起也有可能会导致辍学。研究表明,学生所来自的阶级与他们在大学里的成绩和是否继续学业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一些非传统的学生尽管他们会遇到文化和其他一些外部因素问题,或者当他们在大学里处于少数群体时还会遇到适应的问题,但他们可能会坚持接受完大学教育。成人学生尽管和年轻的学生在学业成绩上没有差别,但他们更容易感到社会关系上的孤立,并且他们还有经济和家庭上的担忧,这些都影响他们的大学第一年成绩和是否继续学业,而与教师群体的接触和教师对进步的反馈是成人学生大学第一年的一个重要动力。男性较之女性更容易放弃学业,年长的男性学生很可能因为课程、经济或工作方面的原因而辍学,而年长的女性学生的辍学更多地是由于家庭的原因。尽管不同种族群体的学业成绩和在是否继续学业问题上的选择存在不同,但是种族本身并不是一个影响因素。

这方面的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就是为学生提供支持性服务(supporting service)是否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并促使他们继续学业。研究表明,接受支持性服务的学生总体上成绩会有所提高,并且更易融入到社会关系之中。但是事实上最需要支持性服务的学生往往不是真正受益的学生。进一步说,学校提供的支持性服务对学生影响的大小依学生性格的不同而有差别。

尽管经济因素被认为是影响学生是否继续学业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研究表明经济因素并不是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而且几乎从不是唯一的辍学的理由。另外,学生兼职能影响学生对学业的投入并且关系到学生是否继续学业,但是没有证据表明适量的兼职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就是说,兼职并不总是消极的。

这方面的研究还有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那就是大学新生的住宿对他们学业的影响。一般以为,住校有利于学生更好融入学校,但是是否有利于提高成绩倒是说不清楚。有研究表明住家的大学新生成绩可能更好。大学新生的压力和健康对他们的学业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有限证据表明,身体健康有利于提高成绩并继续学业。

3.高校的大学新生服务研究。对于一年级大学生的服务支持形式有多种多样,例如精心准备的入学介绍、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的专门项目、学生技能发展项目以及为学生提供的一些咨询和指导服务等等。

入学介绍对于帮助大学新生开始大学生活至关重要。有研究表明入学介绍过程应该避免信息过多和不必要的官僚性的繁文冗节。较普遍的做法就是实施一个为期一周的、与课程和学科紧密相关的项目,而不是一个单独的、没有学科课程联系的项目。如果能把与教职员工的非正式接触包括进来,这一项目的实施效果可能更好。

研究表明大学新生积极的感受和友好的群体圈子非常有助于他们对大学生活的社会性适应和感情适应。一些研究甚至还在研究学生适应的不同模式。例如,成人学生,特别是当他们是属于一个少数群体的时候,他们就很难适应大学生活,这时与老师的联系可能对这个群体非常有帮助。转学的学生适应可能又涉及更多问题,因为他们进入了一个由已经适应了的学生组成的群体之中。家庭和大学外的朋友圈子等外部因素也影响大学新生对大学生活的适应。

除了入学介绍和帮助学生适应之外,很多研究还经常提到学生技能发展之类的支持项目,这主要包括发展一般技能、与学科课程相关的技能和自我进步(self-promotional)方面的技能。技能发展如果被包括在课程教学中而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课程来教,那就非常有效了。

4.大学第一年教学和学习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包括大学第一年的教学技巧和学习行为。研究表明大学第一年学生仍然处在一个认知能力成长的时期,这一时期对于学生形成学习行为方式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一些研究表明大学新生很难放弃中学的学习习惯,对学科和学习方法的先前刻板印象还会继续影响大学的学习。有研究者认为大学第一年的学习方式与学习成绩没有相关,但是男性和女性还是发展出了不同的学习方式。而且,大学新生更倾向于采用表面学习(surface learning)和机械性学习(instrumental learning)方式。尽管这种方式可能不会影响第一年学习的成绩,但是发展深度(deep)学习或策略性(strategic)学习方式对后续的学习非常有用。

研究表明尽管大学新生接受了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的方法,但是要变成真正的自主学习者,他们还需得到外在帮助。自主学习是一个自信的表现。年轻的女性学生可能比男性更不自信,但她们更容易感觉到成为自我学习者的必要性。一些文献认为要发展自主学习方法或转变学习方法需要灵活自由的学习环境。

有研究表明,相比于课堂讲课来说,学生更喜欢学生中心、做中学的学习方式。如果学生准备充分的话,基于问题的学习看起来会有很好的效果。同样,团队合作在大学第一年的学习中也非常有效,有研究者建议在不增加资源供给的情况下,可以在大班教学中引进小组学习方法。

研究表明大学新生们的概念发展非常困难和复杂,所以大学教师需要评估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能促进学生的概念发展。在评价方式上很多研究支持课程作业评价方式,但是伙伴(peer)评价如果计划得好的话也显得比较有用。此外,网上在线评价也是一个有用的评价方式。

在上图中,方框代表FYE的研究领域,椭圆代表与FYE相关的不同研究主题。从上图可以看出,关于FYE的研究其实是主题非常繁多、内容非常庞杂的一个大杂脍,以上四个部分的研究分类也只是一个粗略的框架,各个部分之间也是互相重叠,有的部分还与FYE之外的其他研究相交叉。*此图只是一个粗略的示意图,图中椭圆和重叠部分的大小并不表明研究文献以及交叉部分的多少。

三、美、澳等国的FYE实践

关于大学第一年教育的实践,欧美各国不尽相同,但是基本思路和主要实践又大致相同。本文在这里选取美国和澳大利亚两个国家为例,分别介绍两个国家高校FYE实践的主要项目和策略。

(一)美国高校的FYE实践

在美国,高校实施“大学第一年教育”的主要策略有新生适应项目(new student orientations)、新生研讨课、学术建议、补充指导(supplemental instruction)、学习社团(learning communities)、学生活动(student activities)等等。[13]以明尼苏达州立大学曼卡图分校为例,该校的FYE实践主要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学生/家庭适应(Student/family orientation)、新生研讨课、学习社团和学术建议等。下面分别介绍:

1.学生/家庭适应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和他们的家庭熟悉大学校园,回答学生经常需要了解和解决的问题。因为学生适应项目在学生的学习成功和坚持学习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所有新生均要求参与这一项目。以夏季入学的新生为例,学校推荐他们参与六月和七月举行的学生适应项目。通过这一项目,大学新生可以得到大学人员的帮助,与其他新生进行互动,并且获得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学生适应项目还向学生提供学术建议,以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注册课程。学校要求所有学生在注册课程之前都必须接受相应的学术建议服务。学校认为,如果家庭支持学生则学生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学校还专门设计面向家庭的适应项目。通过这一项目,学生家长及家庭可以与学校的教师、管理者进行接触,由教师和管理者指导家长们帮助学生顺利转型。

2.新生研讨课是专门为促进学生进入大学后顺利实现转型而设计的1学分课程,其班级规模一般以保证学生与其他学生能够进行联系并且能与导师进行一对一的认识为宜。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批判性思维训练、校园活动、图书馆参观、会见学术指导(Academic adviser)、编辑学习周刊、撰写反思论文等等。该课程的主要目标就是促进学生成功所需要技能(如读写能力、演讲能力)的深入发展,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学术自信心,激发学生对学术成功的欲望,从而帮助学生顺利转型。通过这一课程,学生可以树立参与学术生活的更高期望,理解并且实践批判性思维,与其他学生就学术问题进行互动交流,确认深入思考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实现向大学生活的顺利转型。

3.学习社团项目就是让具有同样兴趣和激情的新生参加一个学习群体,以促进其学术成功和顺利转型。学习社团的学生经常在一起参加上课,并且他们中的很多人还经常住在一起,这样就为新生互相之间的联系提供了充分的机会。每个学习社团都有一名致力于促进学生成功和顺利转型的社团指导,负责帮助学生制定学术目标、建立学习小组、计划志愿服务工作、文化欣赏等其他活动。

4.学术建议主要是为新生提供关于专业和课程选择方面的咨询建议。该校的FYE办公室为所有那些还没有确定合适专业或是在几个专业之间徘徊的新生提供学术帮助,指导他们正确选择专业和职业。

(二)澳大利亚高校的FYE实践

在澳大利亚,高校对FYE非常重视,不同高校为了促进学生顺利转型实施了不同的策略。尽管这些策略五花八门,形式多样,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选择专业和课程为目的策略;另一类是以帮助学生适应和熟悉大学生活和学术文化为目的策略;第三类是以促进学术文化和学术课业相结合的策略:[14]

1.以正确选择专业和课程为目的的策略。很多情况下,大学新生不能顺利转型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对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和课程毫无兴趣。因此,在学生正式开始大学的学习之前,帮助他们正确地选择专业和课程是一个降低辍学率、促进学生转型的非常有效的做法。这里主要有两种做法:

(1)深入中学的项目(School Programme)。大学新生错误地选择专业和课程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他们此前对于专业和课程的信息了解非常有限。如果学生在高中毕业时能够掌握关于大学科目、教学方式、就业领域等课程和专业信息,那么他们的选择可能会更加明智。因此,大学主动深入中学介绍相关情况就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做法。如墨尔本大学就进行了一个名为“Master Class”的FYE项目,这一自2002年起面向中学10年级学生免费开设的项目其目的就在于帮助中学生在毕业前正确地选择学习科目,该项目允许学生亲身体验墨尔本大学的互动学习环境,让学生们熟悉该校的校园。根据墨尔本大学的宣传材料,Master Class就是围绕一些经过仔细挑选的主题进行的、由该校杰出的学术人员承担的系列讲座、研讨班(seminar)、工作坊(workshop)或者是实践课。[15]通过参加Master Class,中学生不但能在很多学科中学到大量的知识,而且与此同时还能初步理解大学及其教学和学习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种形式还能够趁早发现自己的兴趣领域、选择自己的学科以及未来可能的职业生涯。此外,佛林德斯大学面向中学11、12年学生开设的名为“Enrichment Program” 的免费教学项目也与此类似。[16]

(2)注册前(Pre-Enrolment Strategies)项目。在注册的时候,很多学术兴趣不明确或不集中的学生经常难以正确地选择专业和课程,所以这个时候开展一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相关的信息、促进学生交友和形成社交网络也是帮助他们进行正确选择的有效手段。注册是大学新生与大学校园的第一次接触,也是FYE的起点。很多大学都把学生注册作为一个进行FYE的好机会,激发学生对大学生活的热情和期盼,帮助学生结交新友形成社交网络。其中,采用的主要策略有:建立简单有效率(Streamlined)的注册程序;学院为每个新生配备辅导员以便让他们对新的环境充满信心;教师和辅导员与新生举行信息问答会,让学生了解课程和学习目标;学生服务中心举行信息问答会;举行不同学院学生的社交聚会等。

2.以熟悉和适应大学生活和学术文化为目的的项目。研究表明,大学第一年的最初几周对于学生形成与学校的融洽关系至关重要。在澳大利亚,高校一般在新生第一学期都有一种“适应周”(Orientation Week)项目,有的学校甚至还有“前适应周”(Pre-Orientation Week)项目,这种项目的重点过去只是强调禁止酗酒和过激行为,今天越来越强调的是学生的转型,促进学生迅速熟悉并适应大学生活和学术文化。当然,不同学校的“适应周”活动设置不尽相同,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如佛林德斯大学设有“Head Smart”项目,这一自2002年开始执行的项目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大学新生顺利在校内安置(settle in)下来、熟悉校园环境和享受大学的学术和社会生活,她为新生提供了一系列的“适应性活动”:[17](1)学生支持日。这一般是在适应周之前进行的,主要是听取老生的成功经验,获取学校有关学生服务的信息,帮助学生掌握有关大学学习的目标和有用策略、学习的快捷途径、职业理想、个人理财和压力管理等等知识;(2)欢迎棚项目。学校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在中心广场搭起了欢迎帐篷,主要是为新生指路或回答其他一切问题;(3)校园旅游活动。这主要是帮助学生熟悉校园,明确上课或指导的地点。(4)学位和课程信息系列介绍会。这主要是不同的院系所提供的介绍本院学位、专业、课程和学习有关情况讲解会。(5)学术适应项目。这一项目主要为协助学生适应大学学术生活而设计的,它包括系列讲座、讨论班、增进学生对高等教育学术生活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成功的大学学习所需要的策略和技巧。(6)适应周社交活动。这些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校园生活、校园设施,结识朋友,其中有一些情况介绍会、个人指导、旅游和娱乐等等。

另外,“同伴辅导”(Peer Mentoring)项目也值得一提。FYE研究表明,促进大学新生适应大学最成功的方法之一就是实施辅导项目,而来自同伴的辅导则更容易得到学生的回应。悉尼大学48%的学生认为在面临挑战时,同伴是最好的信息来源。

3.以促进学术文化和学术课业相结合的项目。大学第一年是大学生学习发展和提高的起点。在澳大利亚,几所主要的研究型大学已经发展出了一个整体性的大学第一年教育政策,其中就包括了一个对从事大学第一年教育和管理的教职员工进行培训的政策框架。悉尼大学的人文学院就专门制定了一个详细的学术适应政策,以帮助与大学新生打交道的教职员工更好地掌握大学第一年教育的特点,在学术上更好地适应大学第一年教育和大学新生的要求。

四、FYE对于当前我国高校的启示

我国高校面向大学新生也有一些相应的举措和做法,有些可能还与国外的FYE项目类似。但是从整体来说,我国高校面向新生转型服务的认识还不深刻、理念还不清晰、项目设置缺乏整体考虑,FYE对于我国高校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要重视大学生转型的研究和支持

国外对大学生转型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源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大学生群体的分化以及随后开始出现的大规模辍学现象。在我国,在过去的精英教育时代,由于高等教育规模小,学生群体比较单一,更重要的是,作为精英教育的大学教育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价值,所以大学生辍学的现象微乎其微,几乎没有。因此,长期以来,大学第一年教育以及学生转型问题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没有引起我国高等教育界的重视。今天,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时代,伴随规模扩大的同时,适应传统单一学生群体、单一培养目标的教学工作、学生管理工作等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大众化时代日益多元分化的大学生群体及其需求。与此同时,伴随着精英教育色彩的日益淡化,大学教育对于学生社会和政治地位的附加价值日渐减少,只是学生获取未来生产生活技能的需要,而且伴随着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成本的不断增加,大学教育对于学生就业和未来生活的相对价值在不断缩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预见,如果大学生不能快速地转型并适应大学教育,如果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不能满足他们的个人需求,大规模的大学生辍学现象迟早都要出现。显然,无论是从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来看,还是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来看,重视大学生的转型研究、加强对大学生转型的关心和支持越来越成为当务之急。

(二)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建设需要关注大学生及其学习经历

如前所述,FYE字面意思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就是大学生第一年的学习经历(experience)。FYE研究和实践的兴起,是近几十年来发达国家高校教学质量建设重视学生学习经历的重要表现。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主旋律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努力中,管理部门和高校强调的东西很多,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到学科、专业、课程、师资、设备、教学技术和方法等等,可谓用心良苦。但是,从这些包罗万象的种种工作来看,我们唯独对于“学”和“学生”没有予以足够关注,无论是教学建设还是质量评估,我们都没有重视大学生及其学习的经历。我们认为,把作为受教育者的大学生排除在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建设之外是一种严重的“疏忽”,这与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长期以来对于学生及其学习持有的一种行为主义的思想方法是密切相关的:他们认为学生是无知的、被动接受外部信息的容器,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结果是由教师所操纵的教学来控制的,只要关注教师和各项教学条件,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最终的教学质量就自然提升。[18]我们认为,相对中小学生而言,大学生更具有学习的主体性,更能影响学习的效果和教学质量。因为大学生年满18周岁,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或是社会意义上,都已经是成人了,他们拥有自己相对成熟稳定的知识结构、价值倾向、观念态度等。在教学过程中,大学生不是被动、完全接受来自于教师和学校的信息,而是要根据自己对教育、对学习、对教学、对教师、对知识等各方面的理解和观念,根据自己先有的学习经验、知识背景和个性特征来选择学习方法、学习进程和学习方向。显然,这些东西决定了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取舍和学习效果的优劣。所以,大学生是直接关系高校教学质量的最核心要素之一,任何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都不能轻易地忽略他们的存在。也只有从学生的学入手,关注学习经历,才能最终真正全面地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实际上,近几十年来,国外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就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及其学习经历,在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评估方面,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着重从大学生的学习来开展研究和改革。如以教学评估为例,发达国家高校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学习经历和学习结果,逐渐“改变传统的、以教育投入及条件为内容、主要依据经验判断的评价模式,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确切的证据(evidence-based)为基础,以教育成果及绩效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使教育产出的人才具备公认的、可测量的水平与标准”。[19]美国1990年代以来高度重视的“学生学习成果评估”就是这个趋势的一个代表。[20]

(三)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学生工作需要拓展的方向和范围

我国高校目前的学生工作体制基本上是延续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传统。这个传统的典型特点就是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的分离,不但学生工作的机构、人员相对教学工作完全独立,而且学生工作在理念和范围上也与教学工作完全分离。从目前的实践来看,高校学生工作具有自己独立的工作体制和专门的人员队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党团社团活动、处理学生事务和进行安全管理等。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的分离,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工作的效果,而且还使得教学工作失去了相应的辅助支持,严重影响了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从西方各国来看,高等教育都是将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以学生工作来促进和保障教学工作,以教学工作来引导和加强学生工作。最典型的就是发源于英国、后来在西方各国大量盛行的本科生导师制。这一制度将导师的教学指导与生活指导、人生指导等多个方面结合起来,依靠导师的丰富学识和崇高师德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本文在这里所介绍的“大学第一年教育”,不管是从其出现的背景、工作理念和内容来看,还是从其人员参与及实践做法来看,均跨越了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的界限,非常明显地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了。在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面对着学生规模的扩大、学生群体的分化和大学教育性质的变化,面对着提升教学质量的艰巨任务,高校显然不能再延续过去的学生工作传统,高校学生工作的理念需要发生变化,学生工作需要拓展范围,学生工作的机构和体制需要重构。在这里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将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努力开发学生工作的教学功能,为教学工作服务,寓学生工作于教学工作之中。

(四)质量战略下的高等教育研究需要关注微观领域

高等教育研究的时间尽管还不长(国外大规模的研究也只是20世纪60年代的事。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建立也只是1980年代以后的事情),但是它已经成为指导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学问。在我国,几十年来,从建立专门研究机构、进入学科专业目录、形成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组建专业学会组织等等,高等教育研究的逐渐制度化建设使得这门科学日益走向成熟。然后,从30多年的学科研究历程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学其研究重点一直侧重于宏观的理念研究、体制研究、结构研究,对高校教学的研究相对较少。仅有的一部分也主要集中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而对于具体教学过程、课堂教学的模式与方法、课程以及大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及教师发展等研究则没有深入,对大学生及其学习经历的研究则更是少之又少。尽管人才培养是高校的第一职能,尽管教学是高校的中心任务,尽管学生是高校存在的最重要的理由。但是长期以来,从理论体系上看,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学还只能算是宏观高等教育学,围绕高等教育最重要的教学工作开展的教学研究、教师研究、大学生研究等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的份量非常小,这严重地影响了高等教育学的知识体系和学科地位。当前,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质量战略下的高等教育研究应该更多地关注高等教育的微观领域,关注大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经历,关注高校的课程与教学。实际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普遍进入了一个以提高质量为主题的时代,与此同时,大规模开展高等教育的微观研究成为这一个时期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特点。如“大学第一年教育”研究、教与学的研究、大学教师发展研究、大学生学习结果评估研究等等,都是其具体表现。国外有学者对北美之外的英语国家在2000年发行的17种高等教育学术期刊上的406篇论文,以及284本高等教育研究著作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当下高等教育研究的八大主题,其中“教与学的研究”、“课程设计研究”、“大学生经历研究”是最重要的三个主题。在17种学术期刊中,不仅有《高等教育中主动学习》这样专门的期刊,而且以“课程设计”、“大学教与学”、“学生经历”和“质量”为主题的论文,在《高等教育评估和评价》这样的期刊发表的论文中占到了90%,在《高等教育研究和发展》中占75%,在《高等教育》中占45%。由此可知,关于大学的教与学、课程设计等微观研究,已经成为欧洲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所在。[21](p63)所以,有学者认为,开展高等教育的微观领域研究,“将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核心任务’的完成及其质量,同时也是高等教育学学科的一个新的增长点”。[25]

[1]Jeffrey M.Kelly.TheFirst-YearCollegeExperience:StrategiesforImprovement[EB/OL].http://www.newfoundations.com/OrgTheory/Kelly721Sp06.html 2011-3-3.

[2]Lee Harvey,Sue Drew and Maria Smith.TheFirst-yearExperience:aReviewofLiteraturefortheHigherEducationAcademy.2011-3-3.

[3][EB/OL].http://www.sc.edu/univ101/ 2014-3-3.

[4]Jeffrey M.Kelly.TheFirst-YearCollegeExperience:StrategiesforImprovement[EB/OL].http://www.newfoundations.com/OrgTheory/Kelly721Sp06.html 2014-3-4.

[5]McInnis,C.2002,MakingtheTransition-WhatSchoolandUniversityCanDotoGetStudentsintoSecondYearSuccessfully.Paper presented to NAPSA 2002 Adelaide,23-25Oct.

[6]Ninette Ellis.TheFirstYearExperienceProject[EB/OL].http://www.adelaide.edu.au/clpd/resources/reports/FYE_Report.pdf.5.

[7]Ninette Ellis.TheFirstYearExperienceProject[EB/OL].http://www.adelaide.edu.au/clpd/resources/reports/FYE_Report.pdf.6.

[8]王英杰.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9][EB/OL].http://www.sc.edu/fye/center/history.html 2014-3-6.

[10][EB/OL].http://www.sc.edu/fye/center/index.html 2014-3-4.

[11]Richard James,Kerri-Lee Krause and Claire Jennings.TheFirstYearExperienceinAustralianUniversities:Findingsfrom1994 to 2009.

[12]Lee Harvey,Sue Drew等.TheFirst-yearExperience:aReviewofLiteraturefortheHigherEducationAcademy[EB/OL].http://www.heacademy.ac.uk/4880.htm 2010-11-20.

[13][EB/OL].http://www.newfoundations.com/OrgTheory/Kelly721Sp06.html.

[14]Ninette Ellis.TheFirstYearExperienceProject[EB/OL].http://www.adelaide.edu.au/clpd/resources/reports/FYE_Report.pdf.5.

[15]MasterClass2002[EB/OL].http://www.services.unimelb.edu.au/admissions/pdf/master_class2002.pdf.

[16][EB/OL].http://www.flinders.edu.au/ehlt/enrichment/about-the-enrichment-program.cfm.

[17][EB/OL].http://www.flinders.edu.au/future-students/support/orientation/.

[18]高 翔,蒋喜锋.学生的教育观:不可忽视的力量[J].江西教育科研,2006,(5).

[19]罗 燕,等.清华大学本科教育学情调查研究报告[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5).

[20]黄海涛.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学生学习成果评估”:特征与内涵[J].高等教育研究,2010,(7).

[21]马尔科姆泰特.高等教育研究进展与方法[M].侯定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2]龚 放.课程和教学:高等教育研究的潜在热点[J].高等教育研究,2010,(11).

(责任编辑:余小江)

TheFirstYearofCollegeEducationResearch,PracticeandEnlightenment

LIU Xiaoqiang1,CAI Yulian2

(1.Library,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Nanchang,Jiangxi 330022;2.Nanchang Teachers College,Nanchang,Jiangxi 330100,China)

In the recent decades “the first year of college education”,as a specific term,has been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Western higher education.Its appearance has a profound and complex background,its research content is rich,and its practice pattern is diverse.It ha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s for current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confronting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we should stress and support the research of the transition of college students;we should concern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ir learning experienc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the direction and scope of student work need to be expanded;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under the strategy of quality should focus on the microscopic fields.

first year of college education;research;practice;enlightenments

2014-03-1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编号:09YJA880060)

刘小强(1977-),男,江西九江人,博士,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蔡玉莲(1965-),女,江西南昌人,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理论。

G640

A

1000-579(2014)03-0093-11

猜你喜欢
新生大学大学生
“留白”是个大学问
重获新生 庇佑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新生娃萌萌哒
新生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