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川
·经验交流·
艾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疗效观察
刘川
目的 观察艾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46例 , 随机分为艾灸组和对照组, 各23例。艾灸组使用艾条点燃后放入灸盒中对中极、关元、八髎穴进行治疗, 60 min/次, 1次/d, 治疗20次;对照组口服非那雄胺片治疗, 5 mg/次, 1次/d, 治疗20 d。结果 46例患者中治愈29例, 好转10例, 未愈7例, 艾灸组总有效率为91.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灸中极、关元、八髎穴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疗效显著, 安全方便有效, 值得应用推广。
艾灸;良性前列腺增生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临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可引起如尿频、尿急、尿流细弱、尿不尽等一系列排尿功能障碍的症状,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认为该病属于“精癃”病的范畴, 因患者肾气渐衰、中气虚弱、痰瘀互结、三焦气化失常等病因, 影响水道的通调, 而导致发为本病。作者使用艾灸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治疗, 疗效较为突出。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本科室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46例 , 随机分为艾灸组和对照组, 各23例。艾灸组患者, 年龄 45~72岁 ;病程2个月~20年。对照组患者 , 年龄42~77岁 ;病程3个月~2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制定诊断标准如下:①临床症状:排尿无力或困难, 排尿时间较长, 尿变流细, 尿淋漓不尽, 尿急、尿频甚至尿失禁。②肛诊:患者前列腺侧叶增大、中间沟变浅或消失。③超声检查:前列腺形态变大且饱满, 内外腺厚度比异常, >2.5∶1,可引起尿路梗阻。
1.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尿道畸形、尿道狭窄、神经源性膀胱疾患、怀疑前列腺癌变患者。③病情严重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或有前列腺手术史的患者。④严重精神类疾病, 不能配合治疗患者。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肝肾功能异常, 急性传染病皮肤病患者。
1.4 治疗方法
1.4.1 艾灸组 患者仰卧位, 艾条点燃后放入灸盒中, 灸盒置于下腹部中极、关元穴, 用毛巾被包裹, 使患者局部皮肤潮红, 微微汗出为度, 防止艾条的快速燃烧, 温度升高, 灼伤患者, 约30 min后, 患者取俯卧位用另一艾条点燃后放入灸盒中, 灸盒置于腰骶部八髎穴, 同法治疗30 min。1次/d, 治疗20次观察疗效。治疗期间停用其他物理及药物治疗。
1.4.2 对照组 口服非那雄胺片治疗, 5 mg/次, 1次/d, 治疗20 d后观察疗效。治疗期间停用其他物理及药物治疗。
1.5 疗效评定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的标准评价疗效。治愈:临床症状消失, 超声检查患者前列腺较治疗前明显缩小或恢复正常大小。好转:临床症状好转,超声检查患者前列腺增生较治疗前稍有缩小。未愈:临床症状无变化, 超声检查患者前列腺没有变化。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
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形式表示, 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6例患者中治愈:29例, 好转:10例, 未愈:7例, 艾灸组总有效率为91.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 艾灸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艾灸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艾灸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n, %)
研究资料表明, 60岁以上人口中良性前列腺增生发病率>50%, 由此推算我国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数量大约应在九千万人以上, 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此疾病患者也会大幅增加。良性前列腺增生在祖国医学中属于“精癃”病的范畴, 是因患者肾气衰败、中气虚弱、痰瘀互结水道、三焦气化异常而致。艾灸为治疗本病常见的中医疗法,早在《灵枢》中就有“针所不为, 灸之所宜”的艾灸理论记载。有学者研究表明[3,4], 艾叶在燃烧后产生的化学物质, 具有抗氧化能力并可以清除自由基和过氧化脂质。实验表明[5]艾灸30 min后, 患者局部血管通透性增强并达到峰值, 这种灸热刺激造成生理炎症反应过程, 本质上具有维持机体稳态的功能和作用。作者选择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常用的八髎、中极、关元穴进行治疗。足太阳膀胱经的八髎穴, 最早记载于《内经》中, 具有补肾益精、调养冲任、行气散瘀的功效。中极穴为膀胱经的募穴, 任脉足三阴经之会, 与关元穴均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功效。三穴合用可起到益肾壮阳、培补中气、化痰散瘀、通利三焦之功, 达到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目的, 并且取得了较好疗效。在本疗效观察中艾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艾灸组与对照组对比, 疗效优于对照组。临床上患者对艾灸容易接受, 且操作简便, 起效迅速, 避免了口服药产生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安全方便有效, 值得应用推广。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三辑).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7:54-57.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
[3] 大西基代.艾燃烧生成物的自由基清除作用研究.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92, 14(3):60.
[4] 西谷郁子.关于艾的燃烧生成物中含有的抗氧化作用物质.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89, 11(5):47-48.
[5] 刘屏荣.灸疗对机体防御功能的影响.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89, 11(5):41.
2014-06-03]
作者单价:110004 沈阳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