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 张保美 陈瑞芳 徐伟青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术后护理对系统化训练移动技巧的应用
李珍 张保美 陈瑞芳 徐伟青
目的 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单侧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术后护理中应用系统化训练移动技巧分析。方法 5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术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物理康复训练,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物理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化训练移动技巧。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转移能力以及运动能力等FIM评分明显偏高(P<0.05)。结论 系统化训练移动技巧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能够提升患者的各项运动能力, 值得推广应用。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术;护理;系统化训练移动技巧
本研究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5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 探讨了系统化训练移动技巧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术后护理中的实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5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单侧PFN术治疗。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中男16例, 女10例, 年龄55~81岁, 平均年龄(68.10±6.51)岁;住院时间20~38 d , 平均住院时间(29.3±10.4)d。对照组中男 18例, 女 8例, 年龄 56~85岁 ,平均年龄(70.20±6.29)岁;住院时间 15~35 d, 平均住院时间(27.1±10.5)d。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物理康复训练, 包括肌肉等长收缩、关节被动运动、坐位屈髋、屈膝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物理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化训练移动技巧,具体操作为:①上下床训练。如果患者能够站立, 则让其开始进行下床训练, 首先距离床沿30 cm左右, 取侧卧位, 用手支撑做起, 保持动作平稳缓慢, 坐在床边1~2 min后让患者在助步器上站稳扶好。然后让患者双手扶助步器坐在床上, 移动臀部和患肢, 保持动作平稳缓慢。②站立坐下训练。首先在助步器正前方放置带扶手的椅子, 该椅子的高度为46~50 cm, 让患者双手分别放在架上和椅面上, 分别在患足前1/3或1/2的地方让患足负重, 同时让健肢完全负重, 最后站立起来。之后用患侧手按住椅边坐下, 保持动作平稳缓慢。③行走训练。对四脚助行器的高度进行有效的调节, 保证患者健肢负重, 患肢不负重站立, 自然分开双足并站立, 双手握住助步器两端, 先后移动健肢和患肢, 将把手紧握在双手中, 以对身体重量进行有效的支撑, 前移重心, 重复锻炼该小步距离行走 。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和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转移能力以及运动能力等FIM评分明显偏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出院时的FIM评分比较( x-±s, 分)
髋部骨折极易引发老年患者残疾和死亡。相关医学研究统计, 年龄>90岁的老年人中至少会经受一次髋部骨折的男女分别占总数的1/6和1/3, 其中50%左右的患者属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相关医学文献报道, 跌倒引发的首次股骨粗隆间骨折和再次骨折分别占总数的52.9%和72.1%。人体骨质量和肌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进而引发骨质疏松及不稳定的步态, 极大增加了跌倒的风险, 最终引发脆性骨折。同时,初次股骨粗隆间骨折后, 老年患者的活动量会在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受限等因素的影响下进一步减少, 进而降低身体素质,引发骨质疏松。此外, 患者的步态及平衡功能极易在关节功能无法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失常[1]。系统化训练移动技巧能够帮助患者在起床、坐下、行走等过程中对身体及步态的平衡进行有效维持的技巧进行熟练的掌握, 从而促进术后跌倒风险的显著降低。
[1] 李云, 黄妙华, 简美英.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疗效观察.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14):10-11.
2014-07-23]
471003 河南洛阳市第六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