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影响的临床研究

2014-09-05 09:51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2期
关键词:供血康复训练神经功能

何 霞 陈 劲

·康复医疗·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影响的临床研究

何 霞 陈 劲

目的 研究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脑梗死患者,按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平均分为A、B两组,给予A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之上给予B组患者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0.6%,B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1%,B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分析,治疗前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神经缺损指数为(7.49±3.8),B组神经缺损指数为(2.64±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有效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一般会对患者感觉、神经等功能造成严重损害,其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口齿不清、半身不遂等,严重者可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命,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本院对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与早期康复相结合的治疗措施,效果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例患者均为本院2009年2月~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将检查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脑梗死病症。患者中男35例,女33例,年龄49~71岁,平均年龄(58.46±7.45)岁。按住院治疗时间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并在此基础之上,给予B组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具体操作: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48小时之内病情无变化后,由专业医师引导患者侧卧位与仰卧位相互交替保持,指导患者对身体各个关节进行活动,比如移动、翻身、塔桥训练等。帮助患者养成主动训练的习惯,使其能够独立完成由坐位向站位转换并保持平衡的训练,逐渐进行下肢负重训练。根据患者实际训练效果对患者进行走路训练,由挪动小步开始。2次/d,40 min/次左右重复训练由家属协助[1]。

1.3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按照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所制定的标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遵循NIHSS评分标准实施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x-±s)表示,对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对组间比较用χ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A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0.6%,B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1%,B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析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分析,治疗前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神经缺损指数为(7.49±3.8),B组神经缺损指数为(2.64±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内容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缺损程度(x-±s,分)

3 讨论

脑梗死主要由患者头部供血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形成血栓等,造成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发脑梗死。异物进入供血动脉,对血液循环产生严重阻塞,导致血流量骤减,进而造成脑部供血不足,脑组织坏死进而引发脑梗死[2]。急性脑梗死病发突然,一般睡梦中或是休息时发作,在数小时之内便可能达到病情最高峰,并对患者神经功能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加强对患者的科学治疗至关重要。

常规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脑部血液循环状况,促使脑部组织供血正常,减少病症对患者脑部产生的严重危害。而早期康复治疗是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之上,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的一系列科学、规范的康复训练措施,帮助患者在最短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当患者生命体征、病情等长时间保持稳定后,由专业医师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通过关节活动训练、翻身、移动、坐起训练、耐力训练、言语训练、进食训练、心理治疗、站立、行走训练等训练内容,遵循“由小到大、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积极调动患者训练积极性,从而对患者各个关节进行连续、不间断、系统的康复训练,帮助患者重建健康、正常的运动模式,抑制原始的异常的反射活动,逐渐增加肌肉力量,最终达到治愈目的。由于早期康复训练的实质是“学习、训练、再学习、再训练”不断循环的过程,因此多比较枯燥无味,患者极易产生焦虑、烦躁等心理状态,因此及时对患者训练结果进行鼓励,加强心理疏导,并引导患者家属对患者康复训练提供积极、有效的协助支持,是促进康复训练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对此在医师应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及时沟通,以便对患者身心所处状态进行充分了解,进而适当调整康复训练的内容,争取获得最佳锻炼效果[3]。

在本次研究中,常规药物治疗与早期康复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有力提高了治愈效果,使得治疗总有效率远远高于仅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定,B组分值远远低于A组,说明该种治疗方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减少对其产生的损害,具有显著实效性,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1] 王金良.电针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CD11b、CD18和TNF-α表达水平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9,8(6):569.

[2] 廖亮华.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行功能恢复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2):162.

[3] 温德树.卒中单元模式下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疗效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1):77.

743000 甘肃省定西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何霞),中医康复科(陈劲)

猜你喜欢
供血康复训练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辣语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回回药方失荅剌知丸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疗效观察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三芪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气虚血瘀型)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