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
异位急性阑尾炎诊治方法研究
杨明
目的 研究异位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24例异位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入院后均行手术治疗, 分析患者预后治疗效果。结果 经手术治疗后, 本组患者临床不适症状均有所好转, 术后1例腹腔脓肿, 占4.17%, 2例切口感染, 占8.33%, 1例手术切口愈合延迟, 占4.17%, 经针对性处理后, 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医生应加强对异位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检查, 基于其临床体征、B超检查等进行病情确诊, 必要时可行剖腹探查术确定阑尾位置, 再根据其发病类型行对症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异位急性阑尾炎;病情诊断;手术
异位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临床疾病, 患者发病期间往往会伴随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恶心、持续发热等症状, 随着疾病的严重化发展, 可能诱发腹膜炎。不同于急性阑尾炎,异位急性阑尾炎患者发病期间, 阑尾可留置于腹部任何位置,增加了临床诊治的难度。为提高异位急性阑尾炎的预后治疗效果, 本文对本院近两年收治的24例异位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 相关资料整理如下。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入本院治疗的异位急性阑尾炎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5例,女9例, 年龄14~56岁, 平均年龄(35.62±3.09)岁。临床症状:24例伴随转移性腹部疼痛, 16例恶心, 11例持续发热, 5例腹泻, 12例尿急、尿频, 1例黄疸。
1.2 临床诊断 ①临床体征检查。患者入院后应先加强对其生命体征的观察, 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转移性腹部疼痛症状以及疼痛的间隔时间, 测量体温, 了解患者是否伴随出现持续发热症状, 并记录其胃肠反应的表现;②血常规检测。静脉采血后行血常规检查, 观察患者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的变化情况, 若均呈明显上升趋势, 提示存在炎症反应;③B超检查。排除其他急腹症后, 根据B超检查资料观察患者的阑尾位置, 若存在异常, 即可进行病情确诊;若影像资料中未显示出阑尾, 可行剖腹探查术进行病情确诊。
1.3 临床治疗 本组24例患者15例经B超确诊, 9例经剖腹探查术确诊。10例患者阑尾位于盲肠外侧, 行游离侧后腹膜术治疗, 5例患者阑尾位于腹膜后位, 行后腹膜切开术治疗, 9例患者阑尾位于盲肠下侧, 行粘连剥脱术治疗。
经手术治疗后, 本组患者临床不适症状均有所好转, 术后1例腹腔脓肿, 占4.17%, 2例切口感染, 占8.33%, 1例手术切口愈合延迟, 占4.17%, 经针对性处理后, 患者均痊愈出院。
正常情况下, 阑尾一般位于右髂窝内部, 然而受到胚胎异常的影响、中肠未完全旋转等因素的影响, 阑尾尾部往往会处于游离位置, 容易诱发异位急性阑尾炎症状[1]。临床研究表明, 患者发病期间往往会伴随出现转移性腹部疼、压痛、尿频、呕吐、肩部放射性疼痛等症状。有学者指出, 异位急性阑尾炎患者发病期间, 临床体征较为复杂, 与妇科疾病、泌尿科疾病症状相似, 容易出现误诊的现象, 进而对患者的预后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因此, 急腹症症状患者入院后, 应先对其进行全面检查, 排除其他急腹症症状后, 再结合临床体征、血常规检查、B超影像资料进行确诊, 对于病情无法确诊的患者, 可行剖腹探查术检查。该方式不仅能够降低异位急性阑尾炎的漏诊、误诊率, 还有利于医生确定临床诊疗方案, 提高预后治疗效果。
临床研究表明, 手术是治疗异位急性阑尾炎的常用方式。因此, 患者病情确诊后应及时行手术治疗, 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2]。不同于常规阑尾炎, 异位急性阑尾炎患者阑尾位置具有不确定性, 医生行手术治疗期间, 可先确定升结肠的位置, 再寻找阑尾。术中动作应轻柔, 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经手术治疗后, 本组患者临床不适症状均有所好转, 术后1例腹腔脓肿, 占4.17%, 2例切口感染, 占8.33%, 1例手术切口愈合延迟, 占4.17%,经针对性处理后, 患者均痊愈出院。有学者指出, 异位急性阑尾炎患者病情确诊后, 应根据其阑尾的位置行针对性治疗,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3], 本研究结果与其相符。
综上所述, 异位急性阑尾炎患者入院后及时进行全面检查, 待病情确诊后及时根据其发病情况行对症治疗, 不仅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 还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
[1] 杨斌,康晓娟,李刚.66例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治体会.内蒙古中医药, 2011(16):28-29.
[2] 朱朝军.基层医院异位急性阑尾炎诊治方法.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29):322-323.
[3] 万紫旭,孟杰,张扬.异位阑尾炎24例临床误诊分析.河北医学, 2013, 19(6):939-941.
2014-07-10]
266223 即墨市刘家庄中心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