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隐裂对称性发生率及其预防初探

2014-09-05 12:27:26程鹏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2期
关键词:同名对称性保健

程鹏

牙隐裂对称性发生率及其预防初探

程鹏

目的 探讨牙隐裂对称性发生的预防措施。方法 64例无牙齿修复史、龋坏的牙隐裂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 观察组进行口腔保健和预防性调颌等预防措施, 对照组不作预防措施, 干预后进行2年随访, 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的牙隐裂对称性发生患者21例,占65.6%, 观察组为2例, 占6.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侧牙隐裂发生主要于初发牙隐裂11个月内。结论 预防性调颌与口腔保健指导, 能有效对牙隐裂对称性起预防效果,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牙隐裂;调颌;预防

牙面部出现细微, 且不易发现裂纹被称为牙隐裂, 属于深入牙本质出现的结构性裂纹, 当发展到牙髓时, 会呈游走性牙痛, 导致患者出现咬合不适, 出现咬合不适和牙痛, 是患者就诊的首发症状[1]。临床认为, 发生牙隐裂与修复手术和牙外伤、创伤颌等因素相关。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发生牙隐裂对称性的预防措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3月~2013年8月收治的64例无牙齿修复史、龋坏的牙隐裂患者为研究对象, 就诊原因为咀嚼时出现游走性牙痛、冷热刺激疼痛、咬合不适等症状。64例患者中男38例, 女26例, 年龄21~58岁, 平均年龄(34.3±3.8)岁。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不采取干预, 观察组采取干预措施, 对侧同名牙和颌牙尖锐部分进行调节, 并指导患者进行口腔保健指导, 禁止咀嚼硬物、咬瓶盖等动作。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 3个月进行1次检查, 患者需要及时复诊。对侧同名牙齿牙隐裂为牙隐裂对侧性发生。对两组患者发生对侧性牙隐裂情况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的牙隐裂对称性发生患者21例, 占65.6%, 均于11个月内出现;观察组为2例, 占6.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见, 发生牙隐裂对称性与年龄无相关性。

3 讨论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 对照组未采取干预措施, 其牙隐裂对称性发生率为65.6%, 显著高于国外学者研究所得结果;出现此类情况, 可能和研究所选择的对象相关。本次研究所选择的对象均为无牙齿修复史和龋病史, 有龋病和修复史患者, 其牙齿强度明显下降, 偶发性较为多见, 对侧同名牙相关性较差, 发生牙隐裂对称性概率低[2]。结果显示, 观察组经过牙颌与口腔保健指导后, 发生牙隐裂对称性为2例,占6.3%, 显著低于对照组, 可见, 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能显著降低牙隐裂对称性发生率。在干预过程中, 对隐裂牙对侧同名牙、颌牙的功能尖与非功能尖调磨, 能去除过锐和过陡的牙尖。患者在生活中, 应避免咬过硬食物, 或者作咬瓶盖等动作, 对患者进行口腔的健康指导[3]。为避免单侧咀嚼、平衡咬合, 必须要对牙隐裂情况进行全冠修复、根管治疗。对照组发生对策同名牙牙隐裂情况, 都是在11个月内, 观察组也大多发生于11个月内, 可见, 在牙隐裂发生后11个月内,是牙隐裂对称性发生的高发阶段, 必须要加强在此期间的预防措施。

牙齿隐裂的发生因素, 临床大多认为和外伤、创伤颌、修复手术因素相关。国内学者对冠折和磨牙隐裂生物力学进行研究, 经结果显示[4], 正常磨牙于发育沟中有应力集中情况, 可能会发展为牙隐裂;在发育沟中, 其本身为牙齿的钙化薄弱环节, 磨牙在长时间不良颌力状态下, 冠折发生率升高。在应力集中情况、不良颌力与发育沟缺陷下, 为形成磨牙冠折和隐裂的主要因素。

从本次研究中显示, 牙隐裂患者出现对称性隐裂大多发生于30~40岁患者中。经年龄对比显示, 40岁以下患者发生对称性牙隐裂概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 经过口腔保健指导与调颌后, 能使牙隐裂对称性显著降低, 可见, 年龄、颌力大于咀嚼力大为导致牙隐裂发生的主要因素。

出现牙隐裂, 不仅与外伤和创伤颌、修复手术等因素相关, 也和牙齿出现发育障碍、应力集中因素呈相关性。牙隐裂患者的对称性发生率较高, 因此, 在临床治疗中, 初发牙隐裂患者, 需要高度重视复发情况, 在对牙隐裂患者进行牙齿修复治疗、恢复功能的同时, 也需要积极预防牙隐裂对称性发生, 及时予以口腔保健, 降低对侧同名牙的牙隐裂发生率。

[1] 武万超,牛一山.牙隐裂的高危因素及病因研究进展.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2, 10(4):247-250.

[2] 徐勃,郝新河,张富华, 等.牙齿隐裂与折裂的本征因素初步分析.安徽医药, 2011, 15(3):326-328.

[3] 李崇芝.全冠修复后牙隐裂的临床疗效分析.西南军医, 2011, 13(5):836-837.

[4] 房小云.牙隐裂的相关因素及诊疗研究现状.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18):7-8.

2014-07-09]

130021 吉林省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同名对称性保健
一类截断Hankel算子的复对称性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2:56
同名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2-21 06:34:14
巧用对称性解题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08-22 07:44:52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10:38
横向不调伴TMD患者髁突位置及对称性
三 人 行
连环画报(2016年10期)2016-12-16 05:13:34
巧用对称性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