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石家庄市城市规划信息中心提供
近年来,石家庄市城乡规划局推进数字规划建设,将信息化工作从辅助规划审批向辅助规划编制、辅助规划决策转变,将电子办公系统由前台向后台、由业务向政务、由局机关向局属单位扩展,将规划监察工作由事后监测向事前监管转变。目前已搭建数据完备、功能完善、理念先进、特点突出的数字规划体系,并在向智慧规划迈进。
自1996年航测成大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以来,石家庄市城乡规划局开始进行有计划、有规模的数据库建设,目前已建立了层级清晰、结构完整的空间数据库。其中,规划审批数据库涵盖了自1993年以来所有的规划审批事项,用地红线数据库涵盖了自1986年以来所有存档的征地红线数据,并实现了矢量化。此外,石家庄市城乡规划局还专门建立了诸如机场净空、微波通道、高压走廊等较为隐含,但对规划管理有重要影响的空间数据库。
2010年,石家庄市城乡规划局制作了市中心区域23平方公里的三维模型数据,并建立《三维辅助规划审批系统》,实现了城市规划管理从平面到立体、从抽象到直观、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是规划管理技术上的飞跃。三维技术使得方案模型与周边建筑的体量关系、色彩关系、方案纹理等一目了然,使专业的知识扁平化。三维系统交互性强,使城市设计更加直观、形象,与周围环境更加协调。石家庄市城乡规划局把三维技术应用于市规划审批委员会对项目的技术审查,并在进行胜利大街规划的过程中,应用三维技术完成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石家庄市城乡规划局花费了4年的时间,测定了841平方公里的1:1000数字地形图中所有的建筑物。2011年,石家庄市城乡规划局尝试在地形图测量的同时按照最新用地分类标准测定现状用地分布。这些完备的空间数据及其属性数据为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提供了坚实保障,使信息技术辅助规划编制与规划决策。同年5月,石家庄市城乡规划局统一搭建了石家庄市的规划网站群,共享硬件资源和信息技术,该网站群涵盖局属所有单位及17县(市)规划部门,大大节约了资金和系统建设周期,迅速提升了县(市)规划部门的信息化水平,该网站群已成为石家庄市规划行业与市民沟通的重要手段和桥梁。统一部署规划管理平台,统一定制了流程表单,使数字规划工作得以快速推进,大大提升了规划信息化水平。
2012年,石家庄市城乡规划局把审批制度改革和标准化机关建设列为两件大事,启动了标准化和信息化“两化”工作。标准化对局属各项事务进行了梳理,明确规定了各处室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表单、工作成果和工作标准,信息化工作把具体要求和措施加以固化。同年5月1日起,石家庄市城乡规划局采用电子校核技术辅助方案审核。电子校核即计算机辅助审核,利用计算机软件从图形中直接提取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停车位等经济技术指标,与规范、规划条件进行比对,避免了单一采纳设计单位提供的指标,提高了审批效率和准确性。
2013年,石家庄市城乡规划局正式在测绘地形图的同时,依据最新用地分类标准采集各类用地的边界,即能从地形图上读取现状用地分布,对信息化由辅助审批向辅助决策转变意义重大。
>>辅助决策之服务半径分析
信息化工作以无纸化办公为基础,采用并联审批、项目关联、图文结合、三维辅助规划审批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局属单位的范围全覆盖、局属业务的业务全覆盖和规划管理的过程全覆盖。
规划审批资料在局内全部以电子资料方式传递,纸质资料只是作为存储档案,由规划综合服务处验证纸质资料与电子资料的一致性。修(详)规及施工图的审核均在电子图上进行,审核通过的图纸经加密后返回设计单位进行出图打印。行政办公的公文管理、会议管理也实现了由纸质资料向电子流转的改变。无纸化办公的施行使项目的并联审批、计算机辅助审核成为可能,同时无纸化办公的推行对于城市海量基础资料的累积和辅助决策分析大有裨益。
并联审批是阳光规划的重要内容,提高了行政效能,体现了集体决策的功能。
规划审批管理重点引入“大项目”概念,实现了“地块生命周期管理”,对审批的每个地块赋予唯一编码,与该地块有关的用地、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批后管理等根据一定规则扩展编码,生成项目的“数据树”。通过“项目关联”可实现对建设地块历次报建资料及审批资料的统一管理,对项目决策大有裨益。
图文结合得以应用。项目首次申报,会在地形图上标出项目所在的位置,根据地块的坐标,关联与该地块有关的现状数据(地形数据、影像数据、管线数据等)、规划数据(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城市设计等)、其他数据(“五线”数据、机场净空、微波通道等)及审批成果,从而实现与信息的查询、管理,为规划审批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和技术保障。
提质提速。后台有海量的空间数据做支撑,前台采用了电子校核、三维辅助审核和地理信息等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了局规划管理和规划审批的质量和时效。
阳光规划。阳光规划主要体现在规划决策公开、透明上,规划编制成果通过规划馆、规划网站等公开,充分征求市民意见。项目报建之后,通过并联审批在局内部公开,充分听取相关处室的意见,集体决策,项目审批成果及时对建设单位和网络公示,规划决策全过程对外公开。审查较大项目的规划委员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代表参与。真正做到了从规划编制、规划审批到批后监管等规划决策过程及决策成果全部公开、透明进行。
人性化服务。系统建设突出了方便建设单位的人性化服务:局处室审批结果自动与项目关联,建设单位不用再行提供;局系统内产生的数据由网络系统自行流转并与项目关联,不再要求建设单位提供电子数据;项目办理提供《一次性告知书》,并对后续办理工作及下一步需办理事项对相关处室和建设单位进行告知,方便后续工作的跟进;短信提醒延伸到了审批的各环节,每次系统流转,相应的办理人都会实时收到相应短信,做到审批项目不遗漏;办理结果以短信的形式发给建设单位经办人和建设单位法人,使建设单位及时领取审批结果,从而缩短了项目办理时间;项目首次申报后生成的告知书、资料收取凭证等上加印项目条形码,经扫描后即可查询与该项目有关的批办信息,可自行打印。
>>二维与三维系统联动
“电子校核”、“三维报建”和“移动办公”三门技术,可实现规划管理的“精准高效”、“精美和谐”和“方便快捷”。目前,由于业务间的协同不畅,数据库建设的相对独立化,造成虽然对数据进行了分层、分类,但是数据间的管理关系不强的结果,从而形成“大湖泊小孤岛”。而这进一步导致了规划数据支撑决策的能力比较薄弱,对城市的发展决策支持力不从心,拥有数据但是不知如何使用。未来,实现数据与管理业务紧密结合,形成多维一张图是智慧规划的建设愿景。处理好信息技术与规划业务、管理决策和使用对象之间的多重关系,是“数字规划”迈向“智慧规划”发展的关键。不同部门间信息的共建共享和对海量数据隐含信息的充分挖掘,探讨不同数据之间及数据和“人”之间的关联,应用“大数据”,辅助建立“智慧城市”空间基础共享平台将是规划信息化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