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平谷建设总体目标是建设智慧生态区,围绕“一区四化五谷”战略,牢牢把握智慧城市建设机遇,坚持五谷同兴,四化融合。
平谷区位于北京的最东部,与天津、河北接壤,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美誉。是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也是生态屏障和重要资源保证地,更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前沿地区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区域,区位优势突出,发展空间巨大。
“党的十八大之后,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一区四化五谷”发展战略,一区即建设首都生态强区,四化即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助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实现四化同步发展,五谷即建设‘生态绿谷、京津商谷、绿能新谷、中国乐谷、幸福平谷’。”北京市平谷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付强说。
付强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平谷的信息化发展始终围绕国家和北京市
付强,北京市平谷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1997年毕业于天津理工大学计算机系,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从事信息化工作17年,主持编写了《平谷区“十二五”时期信息化发展规划》、《“智慧平谷”顶层设计》。的工作重点,结合地区的特色,以务实创新为宗旨,做了大量工作,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信息化建设各项政策与制度逐步完善。在电子政务、项目管理、网站管理、信息安全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2014年初区政府印发了《加快信息化发展建设“智慧平谷”的意见》,以指导全区信息化建设在新形势下更好更快发展。
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大幅提升。已建成小区宽带覆盖率达90%,新建小区达100%,实现273个行政村有限电视全覆盖,3G网全覆盖,4G网络和4G政务物联数据专网城区覆盖,广场、旅游景点等重要区域实现WIFI接入覆盖。
电子政务建设极大促进政务效能改善。2005年建设并运行了区级电子政务平台,连接169家委办局和乡镇,注册人数达4026人,实现了公文流转、信息报送和采集、政务督察等40多项应用,有效促进各单位的协同办公。截止目前,全区通过电子政务办公平台上报、整理各类政务信息15000余条,形成电子刊物3900期;传输各类文本13517件,内部邮件10257件;答复群众咨询、建议5593件 。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完善。通过大力建设政府门户网的网上办事功能,极大方便了本区居民和外来投资旅游者,年访问量达200万人次。作为政府门户网的重要补充,平谷社区网--易畅网通过大力加强网上社区建设服务民众,迄今举办社区公益服务活动60余次;免费为个人服务类80余万条;促成房产交易2000余套,房产交易金额2亿。已经成为首都地区有强大影响力的社区类网站
社会信息化有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开展农村信息化试点建设,在农业物联网应用、农村无线网络覆盖、农村信息员培训等方面工作成效显著。目前《平谷区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已编制完成,将为未来五年我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指导;稳步推进“智慧社区”和“智慧农村”建设,截至目前,我区共建成市级信息化创新示范社区1个,智慧村3个,智慧社区7个。社会网格化管理系统在10个乡镇、街道完成推广。
“两化融合”有效支撑各产业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不断深化,截止目前全区接入光纤宽带的企业数1400家,企业上网率已达到8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息系统业务覆盖率达50%以上;“中小企业网络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对企业的服务能力,截至2013年末,平台规上企业注册数46家,项目备案总金额达4.28亿,共享企业信息203条;积极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启动兴谷开发区“智慧园区”一期项目建设。新一代“物流中国”平台建设极大促进我区物流业发展,该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试点、获交通运输部“全国节能减排示范”称号。
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付强总结:
政务信息共享与整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全区很多委办局使用的业务系统和数据库都是市级部门统一建设,产生的信息资源也都掌握在市级部门,但区县难以共享使用垂直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各部门自建信息系统标准、技术、管理不统一,缺乏顶层设计,数据资源难以形成跨部门间的共享应用。各职能部门掌握数据相对封闭,部门间数据共享缺乏相应法规规定或政策文件依据。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瓶颈。相对公众互联网接入水平快速提升和费用不断下降,政务网络带宽费用和建设成本高居不下。政务网络提供网络服务质量无法满足全区电子政务业务需求,社区、楼宇、孔道、地下管井等信息化基础设施独占性经营,导致政务应用成本巨大,重复建设,最后一公里成为信息化瓶颈。
信息化建设融资模式单一。近年来,全区各委办局每年上报的信息化项目资金预算总额增长快速,信息化系统运维资金需求不断提高。目前信息化专项资金的增长无法满足全区信息化深入发展的需求。融资模式单一同样束缚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匮乏。随着信息化发展,对人员队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委办局街乡普遍反映迫切需要信息化专业人才,但又难以解决人员编制和薪酬待遇问题
付强介绍,智慧平谷建设总体目标是建设智慧生态区,围绕“一区四化五谷”战略,牢牢把握智慧城市建设机遇,坚持五谷同兴,四化融合。从应用、技术、评价、保障和产业等多体系推进智慧平谷建设,制定了智慧政务、两化融合、智慧农村四大行动计划。着力推进四个行动计划,实行公共服务智能化提升工程、政务智能化提升工程、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城乡管理智能化提升工程、产业智能化提升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
全面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决策指挥、城市智能管理、网上并联行政审批、城市应急、移动政务、电子监察等方面的应用,实现政府部门协同办公,构建高效运行的智能化政府集成服务体系。
建设行政审批及行政许可网上全程办理系统。推进网上审批和网上协同办公等应用的试点运行,使入驻大厅的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等事项能够实现网上即时受理、并联审批、即时跟踪、同步监督。
完善电子政务协同平台。完善已有办公平台和移动办公平台,加强信息共享和业务融合,将电子政务应用扩展到移动互联网上,推广移动办公、移动执法、无线政务公开应用,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提升政府工作效率。
建设区级政务信息资源云中心。依托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信息库等基础数据库,建设完善区级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完成数据交换平台与资源目录系统的联动,实现目录注册、平台自动交换获取的功能。
加快推进社会管理网格化。构建“区网格指挥中心一街道(乡镇)分中心一社区(村)网格室”三级指挥平台。实现网格指挥中心与区应急指挥中心、公安指挥中心、城市管理指挥中心的对接联动。
推进城市治安和公共安全系统建设。建设城市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多部门图像资源的多方共享、互联互通。实现城市治安管理的统一调度,报警处置、监控联动和资源共享,提高城市的整体防控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协同作战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
推动信息化服务带动智能化生活,构建信息交流无障碍环境,推进“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智慧养老”等智慧化社会服务。
加快智慧旅游发展,打造“网络营销”平谷体系。拓展旅游品牌资源,建设平谷特色“智慧旅游”网络营销平台,协同京津冀地区的蓟县、兴隆、承德、唐山等市县,打造京东旅游圈,促进平谷区特色景区、旅游产品、旅游资源信息共享,实现旅游自然资源和信息资源协同发展。
推进智慧医疗建设。推广智慧医疗,以居民健康卡为基础,集成交通、社会保障等资源建设“市民一卡通”。加快推进电子病历、慢病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医疗卫生数据库的整合与共享,形成城乡医疗、公共卫生、急救、卫生执法合一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推广远程医疗服务 。
推进智慧社区应用。建设一批智慧社区,使社区居民能够快速获取文化、教育、社会管理等服务;将智能的社区安防、停车管理引入社区;加强面向社区老年人、残疾人、病患人群的信息化服务,通过智能终端和智能化的专用设备向老年人、残疾、病患人群提供网络化的服务。
促进公共设施智能化,构建互联互通的传感网络。在城市公共设施建设阶段,将各类传感器嵌入到城市的各类网络、管道和公共设施中,与现有的互联网、移动网络相融合,实现城市的智能管理和城市资源的优化。
积极探索区域特色的两化融合道路,利用信息化手段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智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推进信息化与商业流通、旅游文化、信息服务、高技术产业等领域深入融合。
推进企业“两化”深度融合。重点推广北京市“工业云”平台,推动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促进企业发展基于数据和知识的服务,培育两化融合型的“智慧企业”。
加快区域特色电子商务发展。制定出台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打造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环境,推动区内传统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引进和培育电子商务企业,加快推进商贸服务业信息化。
加快信息产业发展。依托中关村平谷园的创新资源集聚优势,促进各产业园区发展信息产业。探索建设信息产业园区,建立引进和培育机制,积极发展具有区域竞争力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
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围绕全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编制完成《平谷区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推进农村管理信息化,建设并完善农村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升级和完善全区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推进农村电脑、互联网、无线宽带网络普及。
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提升农村经济合作社信息化和农业企业信息化水平,建立都市型、观光型、生态型和品牌型现代农业体系,催生农业物联网服务产业。
在“智慧平谷”顶层设计上,付强有一些切身体会:
领导亲自参与是做好顶层设计的重要保障。平谷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把智慧平谷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以区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亲自参与,统筹负责智慧平谷顶层设计的工作。区经信委组织各业务部门成立顶层设计工作组,推进顶层设计各项具体工作充分调研、摸清底数是重要基础。“智慧平谷”顶层设计工作在2013年下半年启动,区经信委和专家团队调研政府部门56家,走访企业30余家,召开座谈会10多次,方案修改20余次,得到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整个顶层设计过程就是一次全区信息化梳理的过程,从而保证了设计的可实施性。
工作机制是顶层设计工作的关键。成果报送机制:智慧平谷顶层设计各阶段成果、重大协调事项等,报分管信息化的区领导审核;建立简报报送制度,定期将顶层设计工作开展情况向参与单位和市经济信息化委报送。专家咨询机制:邀请北京大学、北大方正等单位信息化顶层设计专家提供顶层设计决策支持和咨询、指导和培训等服务;协调推进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区顶层设计工作组调度会,落实工作计划。
加强“智慧平谷”成果应用。“智慧平谷”顶层设计是综合运用信息化理论、城市管理理论和系统工程方法,从平谷区发展定位和经济社会出发,对“智慧平谷”进行自顶向下、多层次、多素材的总体设计和统筹策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智慧平谷”的建设目标。“智慧平谷”顶层设计从平谷区城乡发展和信息化全局的组织高度,对“智慧平谷”的各项建设任务给予系统的部署,促进了具体项目落地化,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因建设标准、技术体系、数据接口等多元主体而导致信息孤岛化。
顶层设计,着眼基层。顶层设计的基础在基层,因此顶层设计要着眼基层,设计的成果立足于可实施。可以说顶层设计来源于基层,服务于基层,应用于基层,创新于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