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陈桂龙 摄影|黎林峰
“中国智慧城市大会”从第一届举办到现在的第九届,论坛的重要成果在于提供了一个高层次对话交流的平台,让与会者分享来自全国各省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经验,并交流来自国内外知名学者和行业知名企业管理者的卓识远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倪江波
>>大会学术指导委员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 崔俊芝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土测绘司副司长孔金辉
政府领导阐述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专家学者从高处着眼智慧城市新思维,2014年中国智慧城市大会新闻发布会,又一次把政府官员、学者和企业家汇聚一堂,从不同视角关注同样的话题。
记者: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城市管理的过程中,信息化也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化的发展在不断提升着政府的管理水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指导城市规划、建设、运营与服务的信息化过程中,如何引导地方政府由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转型发展?
倪江波:信息化对提高城市科学管理、提高百姓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响应国家文件精神,在引导地方政府方面主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国家遥感中心副主任景贵飞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主任柳其许
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精神要求进行政策性引导。2013年1月2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始试点智慧城市。2014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通知,要求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设施运行管理水平,大力推进城镇节能减排,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大力改善人居生态环境,加强队伍思想作风建设,切实加强城市综合管理,预防和治理“城市病”,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这一系列政策文件的颁布实施,将引导全国范围内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以信息惠民工程为核心的智慧城市建设,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
强化规划和应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一直以来,引导地方政府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运营等方面有效运用智慧城市的技术和模式,提升城市管理的水平,提升为城市居民百姓的服务能力。倡导水务、地下空间、地下管网、绿色建筑等涉及民生、城市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应用与智慧城市有机结合,推动智慧城市的标志性成果形成。引导水专项、高分专项、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的科研成果在智慧城市创建工作中的应用推广。
加强培训和研讨力度。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服务等方面组织行业相关信息化工作人员进行研讨、培训,对智慧城市发展的经验、技术进行总结和交流,引导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
筛选和推广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城市的发展需要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重视智能建筑发展环境建设,将规范智能建筑市场行为纳入政府职能部门管理,制定标准规范,有步骤地引导智能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对城市建设管理过程中的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分析处理,提供给城市的管理者、运营者、企业、居民,以使城市的资源能更好的、更有效的得到应用,使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探索体制创新、机制融合的解决方案。探索、规范、增强智慧城市建设资金的多元化,促进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的优势资源整合,帮助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好智慧城市。
记者:作为行业专家,您认为各级地方政府要建设好智慧城市,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崔俊芝:我国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和地方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我认为,各级地方政府要建设好智慧城市,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足功夫:
一是做好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信息化整体规划是做好信息化的前提条件。政府部门要统一技术标准和顶层设计,避免重复建设。从现在开始就应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各地的“十三五”规划内容进行编制,确保高标准、高水平推进这项工作。
二是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加强政府规划引导,规范标准建设,完善市场监管,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工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因此,就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通过资源合理配置,以效率、效益最大化推进规划与建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一直要求要把“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多渠道、多元投资落到实处。
三是要突出应用。着眼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市民生活改善,大力推进技术、应用、管理及体制机制的创新发展,紧紧围绕“数字城管”、“智慧交通”、“智慧环保”等,开发建设更多“智慧”应用产品,不断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四是突出重点领域,培育优势企业。围绕经济建设、城市管理、公共服务重点领域,突出针对性、可操作性,聚焦基础性、创新示范性、业务协同性项目,强化阶段目标和建设进度。培育一批行业优势企业,力争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在电子制造业、软件信息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等方面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创新型企业,服务于地方政府。
五是智慧城市建设应分阶段有效推进。把提升信息基础设施能级和夯实智慧应用基础放在突出位置,加强统筹规划、规范管理,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通过分阶段发展,滚动推进实施计划,促进智慧城市建设持续深入发展。
记者:近一年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都开展了哪些工作?这些工作与发改委、工信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部等相关部委开展的工作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孔金辉:测绘地理信息空间基础设施,是城市信息化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的、根本性的信息资源,以法定的、统一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为基础,整合人口、法人、经济、社会、文化等信息内容,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工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为有效支撑智慧城市的建设与运行,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将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提升至时空信息云平台,胜任城市“大脑”和“骨架”的新定位,一是负责与空间位置有关信息的集成、处理、可视、分析与决策,二是准确定位实时感知信息的物联网节点。
根据这一定位,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首先出台了《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技术指南》,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重庆、广州、武汉、太原、长沙、宁波、徐州、郑州、临沂、无锡、淄博、新余等12个城市作为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其中,太原、宁波、徐州、郑州建设方案已经通过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评审。同时,技术牵头单位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将自主国产NewMap软件提升至5.0版本,能够支撑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的建设,研发的NewMap GeoGoding地名地址服务系统,实现时空信息大数据序化,升级的WJ-III,支持空间大数据中心建设。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开展的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提供了DaaS(数据即服务)、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和PaaS(平台即服务)四种服务,为工信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部等其他部门开展的智慧专题应用提供了带有时间的空间信息支撑,能够切实发挥测绘地理信息在智慧城市建设和信息化推进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
记者:国家遥感中心前不久与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这一举措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有哪些促进作用?目前,我国遥感卫星数据的发展和应用情况是怎样的?
景贵飞:随着国产遥感卫星数量及地球观测数据的增长,我国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工作正在不断地推进。目前,由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牵头、国内各遥感卫星数据中心等单位共同参与建设的国家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平台已经开通并面向全社会提供共享服务。这将进一步加强国内各遥感单位之间的协作,促进国产遥感卫星数据及相关产品的持续协同共享,更好的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优质的重要遥感数据信息。
近年我国遥感数据共享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共享政策、持续共享机制、共享标准、数据质量控制、军民融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在科技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遥感领域数据共享已成为行业共识和全球趋势,降低成本、扩大应用已成为每个领域的追求目标,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已是当务之急,亟需通过加强服务、鼓励竞争推动遥感产业链中下游的发展,希望遥感领域做出好的榜样。下一步需要继续加大共享力度、尽快提高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做深做透做细本领域以支撑好下游发展、全面支撑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及大力支持各遥感单位加强合作等。
记者: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作为系统运行和应用服务的主管部门,请您谈谈,北斗系统性能和应用情况如何?国家在推动北斗应用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柳其许:北斗系统的稳定服务,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确保系统稳定运行,不断提升能力是我们系统运行管理部门首要任务。一年来,我们不断总结管理经验,通过健全制度机制、优化运行策略、完善手段建设,确保了系统全年服务满足承诺指标,精度稳中有升,其中,定位精度由10米提升至8米以内,授时精度由50纳秒提升至30纳秒以内。重点加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面梳理地面运行控制情况,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开展专项工作,加强设备升级改造,确保系统始终处于健康运行状态;二是深入分析系统运行数据,挖掘系统性能潜力,持续开展试验验证,并实施工程化改进;三是进一步完善系统运行管理体系,规范核心业务流程,持续提升系统运行管理能力。此外,还在完善系统运行监测评估体系,加强备份策略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为进一步推动北斗国际化和国内普及应用,国家有关部门统筹协调,密切配合,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政策发挥体系。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和《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总参谋部颁发《中国人民解放军卫星导航应用管理规定》,我们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会同国家认监委发布《北斗导航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管理办法》等;二是加强北斗应用标准化工作。协调筹建北斗应用分标准技术委员会,制定颁布北斗导航电文、终端通用技术要求、接口控制要求等多项北斗国家标准和规范;三是着力构建服务保障体系。实施系统级、分理级和终端级等三级服务资质管理制度,构建北斗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目前,共有12家正式分理级,32家试验分理级、44家终端服务单位和1个国家北斗产品检测机构、4个区域北斗产品检测机构。行业、区域和大众等方向的应用规模和水平明显提升,用户数量不断增加,比如,外交部、科技部、商务部等部委积极推动北斗在国外应用落地,开展了海外建站、交流培训和用户体验;交通部持续推动9省市运输车辆加装北斗终端。在智慧城市技术革新和建设应用方面,北斗系统可提供精确的时空基准和有效的位置服务手段,为城市交通导航,公交、特种车辆位置监控和动态调度,城市建筑、大型市政设施、城市地下管网的位移、沉降、变形等安全监测,以及城市应急指挥调度等重要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