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到”小议

2014-09-04 19:21贺黎
考试周刊 2014年56期
关键词:词库现代汉语词典

贺黎

摘 要: 根据“意识”和“意识到”的使用频率及具体事例分析得出:“意识”用作动词时,必须与“到”字连用。由此考虑,是否可以将“意识到”作为一个词收入词库。吕叔湘先生认为“意识到”是一个动趋式的动词,朱德熙先生和冯胜利先生分别从法学和现代韵律学上论证了将[动+介+宾]结构分析成[[动+介]+宾]的合理性。最后,根据朱冯二人的观点得出“意识到”也应该是动补结构的动词,应该将“意识到”作为一个词语纳入词库。

关键词: 意识 意识到 动+介+宾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简称现汉)对“意识”一词的解释是:

【意识】{1}名词,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应,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其中的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反映现实的高级形式。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

{2}动词,觉察(常跟“到”字连用):天冷了,看见树枝发绿才意识到已经是春天了。

既然“意识”作为动词的时候常跟“到”字连用,那么就可以考察“意识”作动词时是不是只能与“到”连用才能实现其动词功能呢?为了进一步了解“意识”后加“到”的使用分布情况,我从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中检索并统计得出如下结果:

再对这1431个例句进行分析发现,“意识”单独出现即不跟“到”连用的时候,无一例外都是名词,而意识当做动词用的时候必须和“到”字连用。下面的例句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

1.在这里受到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产生了教育救国的意识。《中共十大元帅》

2.说着,他就往我身边挪,我以为他是无意识的,表示对我的关切,没想他却得寸进尺,挨着我坐了下来。

《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3.每个人认为,任何人也可以做,但没有人意识到每个人都不愿意做。《读者》(合订本)

4.我先是一惊,接着我马上意识到是怎么会事了,我一旦明白以后,自己的呼吸也急促起来。余华《战栗》

由以上示例可以看出“意识”用作名词时单独出现,后面不跟“到”,这种情况下的出现频率是1431次,而“意识”若取义项{2}则不能独当一面单独使用,必须后加“到”字,“意识到”出现了275次,正反映了这种态势。

上述观察与《现汉》中的相关叙述完全吻合,即“意识”作为动词时,几乎不能单说单用。那么,又有一个问题,既然如此,我们是否应该把“意识到”视为一个词而收录入词库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弄清楚词的含义。布龙菲尔德定义词为“最小的自由单位”。对于汉语的词,我们通常情况下可以接受的定义是“在语句中能独立活动的基本语法单位”(陈光磊1994),“可以单独出现或独立活动的最小的句法单元”(汤廷池1992)。由此可见,“自由”和“独立”是一个语言单位之所以成其为“词”的必要条件。“意识”表动词义的时候并不满足此项条件,因而不具备成为词的能力,“意识”的动词义这样进入词典是欠妥当的。那么,对于“意识”的动词义,我们应该怎么解决呢?显然,具备这种资格的其实是“意识到”,虽然它看上去不怎么像词。

另外,关于“意识到”到底是不是词,吕叔湘先生似乎也有见解,他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这样解释“意识到”:

[动]觉察到。这是个动趋式的动词,可带“了”。可带名词、小句作宾语。

7.他已经意识了问题的严重性。

8.他意识一场激烈的争论就要开始了。

否定式用“不”,也用“没”。

9.这一点我还没意识。

这很好地证明了吕先生对“意识到”是一个词已经持肯定意见,并对其做了一定程度的研究。

如果说吕先生认为“意识到”是动趋式的动词这一观点成立的话,那么一定有人会提出质疑:这里所关涉的是典型的[动+介+宾]结构,介词结构[介+宾](其中“宾”作介词的宾语)作动词的补语(即应分析成[动+[介+宾]])。如果按照这种处理方法,[意识+到]”就成了动宾结构(即[[动+介]+宾])。这种意见实际上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朱德熙先生的看法与此不同,他的《语法答问》就曾述及:

13.坐在椅子上 (a)坐/在椅子上 (b)坐在/椅子上

14.爬到山顶上 (a)爬/到山顶上 (b)爬到/山顶上

朱先生认为,从层次构造上存在(a)式、(b)式两种可能的分析,但(b)式“可能更合理些”(朱德熙1985)。按朱德熙先生的分析,“坐在椅子上”在口语里实际上是“坐·de椅子上”,“·de”是“在”的弱化形式,应该分析为“坐在/椅子上”。“爬到”不但可以单说(爬到了/没爬到),而且可以插入“得”或“不”转化为表示可能性的动补结构(爬得到/爬不到),“最合理的办法是把‘到看成‘爬的补语,把‘山顶上看成动补结构‘爬到的宾语”。这说明,朱德熙先生至少认为把[动+介+宾]结构分析成[[动+介]+宾]有一定的合理性。

除了从语法学上证明[[动+介]+宾]的合理性外,冯胜利先生从现代韵律学的角度上进行了论证。他认为:“汉语句子的基本成分必须严格遵守普通重音‘右重的要求”,而“汉语的普通重音是以最后一个动词的为中心来构造居委重音的韵律单位的”,故“宾语的重音要由动词,而不是介词来指派”,是以“[动+介]变成了一个独立的语法成分,属动词范畴(复合动词)”,而宾语应是“这个新的复合动词的宾语”(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可以说“他住在了学校”而不能说“他住了在学校”)。(冯胜利1997)

朱德熙和冯胜利先生的观点为[动+介+宾]应分析成动宾结构一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当然,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也不在少数。这就意味着其中的“介”倾向于先与“动”结合。这种结合导致的结果是:如果“动”是自由的,则[动+介]可以形成动补结构(如“联想到”、“步行到”),在一定条件下(如果[动+介]结合足够紧密、使用足够频繁)甚或可以形成动补式复合动词(通常为双音节,如“来到”、“想到”)。但是,如果“动”本身就不自由,动补结构就无成立之理,所以[动+介]非为“动补式复合动词”不可(即使是三音节)。“意识到”之所以乘此,缘由或出于此,由此不难看出此结构中的“到”字似乎有些虚化为构词后缀的意味。

应该将“意识到”收入词库的另外一个考虑是,具有该特征的词([V+到]且V不自由)屈指可数,实际上这也是[动+介+宾]结构中的一个极端。既然是极端的,那么往往应该是个别的,将个别的穷举于词典之中,就可以避免对一般性规律的干扰。

参考文献:

[1]陈光磊.汉语词法论.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

[2]冯胜利.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汤廷池.汉语词法句法三集.台湾学生书局,1992.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05.

[5]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2010.

[6]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1985.

猜你喜欢
词库现代汉语词典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一“吃”多用
米沃什词典
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词典例证翻译标准探索
输入法词库乾坤大挪移
词库音系学的几个理论问题刍议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
北大版《现代汉语》增订本)出版
《胡言词典》(合集版)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