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增兵,戴允东,梁 虎,车凯微,邵新中(.河北省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骨四科,河北 衡水 053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手外科,河北 石家庄0 5005)
·论著·
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疗效分析
刘增兵1,戴允东1,梁 虎1,车凯微1,邵新中2
(1.河北省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骨四科,河北 衡水 053000;2.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手外科,河北 石家庄0 50051)
目的探讨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第5掌骨颈部骨折患者11例,采取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结果11例第5掌骨颈骨折术后复查X线检查获得满意解剖复位9例,未解剖复位2例,但骨折对位对线尚满意。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5~14个月,骨折顺利骨性愈合,小指及第5掌指关节功能恢复满意,1例患者因并发掌骨头部骨折关节功能恢复相对稍慢,恢复正常功能的70%。结论微型外固定支架是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牢固,调节方便,能够促进骨折顺利愈合及恢复良好功能等优点。
掌骨;骨折;外固定器
10.3969/j.issn.1007-3205.2014.07.028
第5掌骨位于手部尺侧边缘,容易遭受暴力作用,因此第5掌骨颈骨折是手部最常见的骨折,骨折多为闭合性,常由于纵向暴力作用于掌骨头所致。第5掌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由传统的闭合复位外固定到切开复位克氏针、微钢板螺钉等内固定。以往外固定难以维持满意复位,常导致骨折满意复位后继发再移位,各种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需要不同程度的剥离骨折周围软组织及骨膜,破坏骨折周围血运,影响骨折愈合并增加手术并发症。权衡各种术式的利弊,我们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11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2011年8月—2012年7月河北省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11例,男性9例,女性2例,年龄17~33岁,平均(24.0±0.2)岁,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左手3例,右手8例,患者受伤原因为打架3例,顶撞6例,机器挤压2例。各骨折均呈现不同程度背侧成角畸形(图1)。
1.2 治疗方法
1.2.1 闭合手法复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满意后,常规碘酒、酒精消毒术区,闭合手法复位骨折断端,一手紧捏第5掌骨干部,另一手2~5指握持患手小指并牵引,同时拇指按压在骨折部位背侧,向掌侧挤压。骨折复位后经C形臂透视检查骨折复位情况,直至复位满意。
图1 术前X线片显示右手第5掌骨颈骨折错位成角
1.2.2 置入螺纹针并连接外固定支架:骨折复位满意后,助手维持骨折良好复位状态及保持第5掌指关节牵引状态。在第5掌骨骨折近端掌骨干部定位并用尖刀刺破皮肤及皮下组织,分离周围软组织及骨膜,以外固定支架的螺钉孔为导向,垂直于骨干纵轴钻孔,直至穿透对侧皮质后旋入螺纹针,同样方法在骨折近、远端置入2枚螺纹钉,安装微型外固定支架,C形臂透视骨折复位情况并调整紧固外固定支架。无菌敷料包扎覆盖针孔。
1.2.3 术后处理:术后加强患手正常关节主被动功能锻炼,术后1、2、4周时复查患手正斜位X线片,观察骨折复位维持情况,如骨折有移位,及时复位骨折并调整外固定支架。需注意术后第5掌指关节始终保持轻度牵引状态。术后3~4周适度松开外固定支架连接杆螺栓,使第5掌指关节在外固定支架的保护下适度功能锻炼,术后4~6周视骨折愈合情况拆除外固定支架,循序渐进加强患掌指关节功能锻炼。
所有患者手术时间18~35min,平均24min。11例术后复查X线检查获解剖复位9例(图2),未解剖复位2例,但骨折对位对线尚满意,患手小指无成角及旋转等畸形。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5~14个月,平均7.5个月。11例骨折均顺利骨性愈合,临床愈合时间为5~9周,无针道感染、骨髓炎、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及内固定螺纹针松动、脱落、折断以及固定骨质劈裂骨折等情况。小指及第5掌指关节功能恢复满意,1例患者因并发掌骨头部骨折关节功能恢复相对稍慢,恢复正常功能的70%。
图2 术后X线片显示右手第5掌骨颈骨折对位对线好
3.1 第5掌骨颈骨折及传统治疗方法:掌骨颈部骨折以第5掌骨最多见,当握拳时由纵向暴力施加在掌指关节上,传达至掌骨造成掌骨颈骨折,部分学者将掌骨颈骨折称“拳击手骨折”[1]。正常掌骨颈向背侧轻度成角,称“颈干角”,第5掌骨在斜位片上平均25°,侧位片上平均为16.5°[2],受伤时由于受力方向及骨间肌、蚓状肌的牵拉,常造成背侧成角畸形。鉴于第5掌骨颈骨折的高发生率,相应产生了诸多治疗方法。
第5掌骨颈骨折多为闭合性骨折,非手术治疗方法仍然是首选。传统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为骨折闭合手法复位后,石膏外固定于掌指关节屈曲90°及握拳位4周[3]。有研究[4]认为传统方法易发生掌指关节屈曲僵直且复位难以维持,主张将第5掌指关节过伸位外固定,但此类方案难以达到满意维持复位及早期功能锻炼,常常发生不同程度骨折畸形愈合及关节僵硬,甚至部分患者出现皮肤受压坏死。
部分掌骨颈骨折错位明显,手法复位困难,难以实现满意复位。同时伴随着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手部的外观及功能恢复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第5掌骨颈骨折的治疗倾向于手术治疗。于是克氏针、张力带、微型钢板及螺钉甚至记忆合金环抱器以及髓内针等纷纷应用于第5掌骨颈骨折手术治疗。克氏针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应用最为广泛,但是克氏针稳定性差,易发生松动脱落甚至折断,导致破坏关节,掌骨头塌陷及短缩,增加了骨折畸形愈合、不愈合的发生率,并且术后护理困难,有针尾感染的风险。
解剖复位,不超过关节的牢靠固定是掌骨骨折的手术原则。微型钢板及螺钉逐渐被得到认可。微型钢板具有组织相容性好、固定牢固、便于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加速骨折的愈合及功能恢复[5]。但是该术式适应证相对较窄,污染开放性骨折及骨折周围皮肤软组织条件较差者不适宜微型钢板螺钉固定,对第5掌骨颈骨折且靠近掌骨头有粉碎性骨折者难以牢固固定,尤其手术操作复杂,对周围软组织及骨膜的剥离破坏较多,影响骨折断端周围血运,松动的螺钉可以摩擦划损伸指肌腱,并且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及痛苦。
为了取优弃弊,微型记忆合金环抱器[6]、顺行髓内钉[7]等内固定方式报道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但目前处于尝试阶段,临床中应用不甚广泛,有待进一步检验。
3.2 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的优点:①手术操作损伤小,利于骨折愈合。手术中不需行骨折断端周围切口,对骨折周围软组织及骨膜无破坏,保持了骨与软组织间的解剖关系,使骨折在原生理状态下愈合,从而保护了骨折断端血运,更利于骨折断端愈合。手术操作不需要暴露及损伤伸指肌腱及关节囊,从而减少了肌腱粘连及关节囊瘢痕挛缩及僵直等并发症的发生,也减少了局部软组织感染的机会。②适应证广泛。微型外固定支架外固定特别适用开放性第5掌骨颈骨折伴创面污染,以及术区软组织条件较差不具备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情况,针对于粉碎性骨折,闭合复位微型外固定支架外固定具有愈合较好的优势。③操作简单。微型外固定支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特殊技能,手法复位骨折后,按要求于骨折断端近、远端分别置入螺纹针连接外固定支架,C形臂透视通过调节外固定架即可将骨折维持于良好复位状态,手术无失血、时间短,大大减轻患者痛苦及节省了手术时间。④固定牢固,便于调整,不影响掌指关节术后功能锻炼。手法复位后外固定支架牵引固定,结合骨折断端周围关节囊及伸屈指肌腱等软组织的稳定作用,可以牢固维持骨折复位,外固定支架具有球形关节,可以随意调节掌指关节角度,有效地矫正成角及旋转畸形。另外,支架还可以随意延长或短缩,从而可以矫正骨折短缩或分离。患手术后可在外固定支架保护下早期一定范围内功能锻炼,从而促进患手消肿及关节功能恢复。⑤取出方便。外固定支架不需要二次手术取出,甚至不需要麻醉,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费用。
3.3 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的缺点:①外固定支架需要定期针道护理,否则可能引起针道感染。②外固定支架会给日常生活带来一定程度的不便。
总之,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牢固,调节方便,能够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骨折顺利愈合及恢复良好的功能,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及优越性,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的新方法。该方法应用于临床实践时间尚短,病例数较少,其优越性及治疗效果有待于进一步临床检验及证实。
[1] 王澍寰.手外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69.
[2] 王澍寰.手部创伤的修复[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332-334.
[3] 黄润堂,李生玉,蔡明,等.手法整复牵引治疗掌骨骨折[J].中国临床医生,2002,30(6):46-47.
[4] 杜建春,宋佳林,仲崇昆.手法整复石膏夹过伸位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J].中医正骨,1998,10(1):38.
[5] 劳杰.对AO内固定在手外科中应用的再认识[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4,20(4):212.
[6] 陈旭宏,鲍丰,丁必成,等.微型钛镍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在掌指骨骨折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12):1411-1412.
[7] 张立山,潘勇卫,田光磊,等.顺行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10,48(8):606-609.
(本文编辑:赵丽洁)
2013-09-05;
2014-02-17
刘增兵(1979-),男,河北藁城人,河北省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主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创伤显微外科疾病诊治研究。
R683.41
A
1007-3205(2014)07-08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