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二十四)我的反省

2014-09-04 09:32周海宏
音乐生活 2014年12期
关键词:学琴业余钢琴

文/周海宏

(连载二十四)我的反省

文/周海宏

来自家长层面的原因

第二,家长忽略了教育的投入与产出比问题

过于专业化的学琴,存在的第二大负面影响是,教学投入和产出比不合理,得不偿失。如果我们单就学琴一个目标而言,弹得越好越好,花的时间越长越好,问题的关键在于孩子还有其他方面的发展需要,而学琴不是核心的目标。

这时家长就要考虑如何合理分配孩子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考虑教育的成本和回报之间的关系问题,既然是业余学琴,我们要不要投入那么大的精力去达到这样的教学规格?我们可以这样说,以用来学琴相同的精力、时间、体力、耗费去学其他的科目,所取得的收获是难以估量的,例如弹琴一天练两个小时,连续4个月,练不下来一首大的作品,但学书法,每天练两个小时,连续练四个月,我想你的成绩一定会令人刮目相看。而在你学第二首曲子的时候,我再学四个月画画,你的第二首曲子还没有练下来,我的画画水平已经令人刮目相看了。

我有一个亲戚,他的孩子就是这样的,这个孩子花了很长的时间去学琴,非常艰苦,高强度高压力的学琴,达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家长开始发现,越练越苦,进步越来越慢,最后等到孩子苦不堪言的时候,在我的建议下,家长把孩子学琴停了下来,不学琴以后孩子开始学画画,一年多以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鲁迅美术学院的附中,二年后进入本科读平面美术专业,现在成为了非常优秀的平面设计师。大家想想如果他仍然用那么高的强度去学音乐,而没有把相同的时间用于学美术,结果是什么?结果是我们既不可能增加一个好的音乐家,也失去一个好的设计师。我是搞理论的,有很多理论专业的同学每天花了大量的时间在钢琴的练习上,其实钢琴水平,到了大学本科这个年龄段,是不可能有实质性提升的,但这些同学,在钢琴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失去了充实其他音乐文化方面素养的机会,妨碍了在真正专业领域里可能作出的贡献,我想这样的投入与产出比是很不划算的。所以我们要请家长考虑,在孩子教育的整体格局中,学琴所花的精力投入到底应该占有怎样的比例。我建议家长,应该在孩子整体发展的全局关照下,以热爱艺术为最根本的定位去学琴,根据学琴的根本目的来调整学琴的规格,适度地投入,顺其自然地发展,合理地分配孩子的教育内容结构,使我们家长的教育投入得到有效的回报。这才是真正理性、科学负责任的教育。

业余学习可以接受的状态

业余学琴到底又是怎样的状态呢?我现在想向大家描述一下,我心目当中可以接受的业余学琴的状态。我认为这种状态应该是家长能够接受的,可能有很多老师听到这种观念以后会很震惊,但我想,如果器乐老师能够站在孩子全面发展的大局观来看问题,重新考虑自己科目在孩子整体发展格局中的位置,这些老师也应该接受我的观点。即使在学校教育中,也存在着本位主义的想法,老师更关注孩子在自己所教的科目中的投入,语文老师希望孩子多花时间在语文上,把语文考好,数学老师希望孩子多花时间只做数学练习,让数学成绩上去,这些是可以理解的,但我更希望我们的教师能够主动地客观地站在孩子发展的教育整体结构上,去考虑自己的学科地位,从而判断孩子应该在这个科目上投入多少时间与精力。

一是业余学琴的时间投入问题

许多家长在孩子刚刚学琴的时候,就会问老师这个问题。老师,咱们的孩子每天应该练多长时间琴呀,有很多老师会告诉他,至少两小时,以钢琴这种难度的乐器,没有两小时根本一事无成,再少也不能少于一个小时。我个人认为,家长问的这个问题根本没有意义。因为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才能、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学琴目标的定位,所需的时间投入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说一个4-5岁刚刚开始学钢琴的孩子,我们对他学琴的目标根本就没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没法决定孩子应该练多长时间琴,小孩子刚刚开始学琴,能练5分钟就挺好,能练10分钟也很不错,要是能连续弹15分钟,就很理想了。如果还愿意练,就再练一会,不想弹了,就停。对这个年龄的孩子,在这个学琴阶段,重要的是保持孩子学琴的热情,切不可为了一个机械的时间要求,强行要求孩子练足某个时间。等到孩子的自控能力强了,遵从指令的意识比较强了,自控性也增强了,那么每天练半个小时,也差不多了,如果每天一个小时,对低龄的孩子来说,就有些太长了,对于绝大多数一直以业余学习为目的的学琴孩子而言,在我看来,一个小时很好,半个小时也行,最不济的,每个星期让老师陪着学一个小时,你会发现,几个月下来,孩子的进步很大,会给你一个惊喜,不管怎样,每天练的时间或长或短,我们都一定要让他坚持学到初三,如果你真的用这样的态度要求孩子,你就会发现,孩子从老师那里下课以后回来以后,他主动就想弹钢琴,就不至于出现非要到老师那里才会练钢琴的局面。受学琴必须专业化影响比较深的老师,可能不会接受这样宽松的时间要求,但是,作为业余学琴的教师,他应该接受孩子的这种时间投入。当然,如果你家小孩不是业余学琴,就是为了将来考专业音乐院校,成为职业的演奏员,那就另当别论了,就目前而言,要想考上中央音乐学院附小,每天至少练琴要在5小时以上,这种完全专业化的教育不在我们今天讨论的范围以内,我们前面所说的是业余学琴可以接受的时间长度。

二是业余学琴的要求标准问题

业余学琴,孩子的演奏只要基本上比较流畅、比较完整,孩子的演奏有基本的音乐表现力就可以了,至于有些细节不够精细,指法不合理,音准稍差,都是可以接受的。我们不能按照专业水平去要求业余演奏的质量。大家想想,我们很多人唱卡拉OK,大多数人都唱得很差,但是没有人去挑剔他们的缺点,于是人们都很享受这个活动,卡拉OK的出现使很多国民突然间发现自己是热爱音乐的,突然间发现自己还有音乐才能,卡拉OK的普及迅速把音乐带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但是请大家想像一下,如果每一个唱卡拉OK的人都要按照专业的水平去要求,一张嘴就有人指出你音唱得不准,五音不全,节奏也不对,音色又不美,旋律还有错,咬字也不清,那我想,现在唱卡拉OK的人,99%都张不开嘴,既然大家在唱卡拉OK的时候,可以那么宽容歌者的种种缺陷,我们为什么对学琴的孩子业余演奏乐器,要求就那么苛刻呢?其实,只要孩子高兴,孩子在演奏乐器时,在自己的童年多了一种艺术的享受,产生了驾驭乐器的成就感,这不是也很好吗?但是,可能有很多老师都过不了这个坎,曲子拉成这样就通过了,也太负责任了吧?自己就开始自责,

案例

我自己也有这样的经历,这种经历险些酿成了一个教育事故。当年我有一个学生学钢琴,这孩子非常喜欢琴,特别爱弹钢琴,这个孩子特别喜欢即兴伴奏,随时现编现弹,这是很高兴的事,问题是这个孩子弹经典作品时也瞎编,左手永远有错误,我发现这个孩子的毛病很突出,没有一首作品可以完全没有错音。当时我有一个同学从事钢琴专业,说了他的教学经历,他的经验是要开始时就要让孩子学琴达到基本的目标,如果开始不这样做,将来想要提升规格就提不上去了,我当时非常的自责,我觉得自己的教学太不严格了。那天我就跟着孩子说,这首曲子咱们从今天开始,只要你还有错音,咱们就绝对不通过,有决心吗?孩子说有决心。孩子动机非常强。第二个星期来,看到了吗?有错误拿铅笔画上回去改,第三个星期再过来错的不是一个地方,这个地方不错了,别的地方又错了,我又画上新的;第三个星期再来,还有新的错误。

这时候我突然发现这个孩子每个星期错的都不在一个地方,大概很晚我才意识到这个问题,这个孩子注意力分配能力有限,也就是说他演奏的时候照顾不过来这么多事情,我们后来会专门谈孩子心理操作能力。但当时我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坚持让孩子弹一个星期,这个时候你马上会发现,随着这一个星期的持续,孩子每次上课时候的表情都在发生变化,最后持续到第八个星期,整整两个月,这首曲还有很多错音,这时我非常清晰地看到这个孩子的学习动机水平已经到零,到我这里来上课,从过去的是每个星期令他期盼的事情变成了恐怖的事情。这时候我就说了咱们通过吧!当时我也有一个很好的建议,这孩子要参加一个合唱比赛,合唱比赛班级老师让他弹伴奏,我不得不以练这个钢琴伴奏为名,把这首曲子放上去了。我作为一个高水平的老师,保持高规格的教学的时候,使得孩子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我作为低规格的老师,把教学规格放下来的时候,最后使得孩子学琴的兴趣逐渐回升,最后这个孩子上了初三以后就不学琴,但成为班级里面音乐骨干,上大学的时候仍非常热衷于组织各种各样的音乐活动,成为了一个学校的文艺骨干,现在已经是一个音乐爱好者了。

教育需要智慧

我想说的是我把自己的教育规格降低了,但孩子对音乐的热情提升了,其实我想每个家长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每个孩子在学琴的时候动力状态都不一样,对于动力特别强的孩子,天生热爱音乐,又有音乐能力,成就感特别强,耐受痛苦的程度也高,这时候提出了高要求,问题不大,但如果孩子动力比较弱,我们这种高标准的要求只能进一步地增加痛苦体验,从而使他们学琴的动力进一步减弱。所以我想在标准上要把业余学琴的专业规格降下来,我们要允许不规范,结果是保全了孩子对音乐的热情,让孩子坚持学到初三。大家都听说过一个成语欲速则不达,我想在业余学琴教育当中,我在这里可以改成欲精则不达,每个家长和老师在这个问题上用智慧的教育策略考虑学琴的热情和专业标准之间如何平衡,为什么需要智慧呢?简单取一头不需要智慧,我们需要兼顾两者,什么时候你的标准要提高一点,什么时候你的标准必须要放在一边,为了最终达到学琴的根本目的。

(责任编辑 张晓燕)

猜你喜欢
学琴业余钢琴
孔子学琴
业余也疯狂
纸钢琴
钢琴
(连载二十七)第四章 孩子学琴家长一定要知道的事——了解与沟通篇
孩子学琴家长一定要知道的事—— 了解与沟通篇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我们业余,但我们很专业
遮荫有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