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强1、,吴学舜1、,战 强,吴松林
(1.西华大学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9;2.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2)
随着人类工业的快速发展,各国对能源的依赖不断增强。面对日益枯竭的石油资源,各国科学家一方面致力于努力寻找新的可再生或非可再生替代燃料,另一方面,研发出高效、节能的发动机是科研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方向。重型柴油机在运输、工程机械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其柴油资源消耗也排名第一,如何提高重型柴油机的热效率是目前内燃机领域研究的热点。
增压技术由于在节能、提高功率和降低排放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被众多柴油机广泛采用[1]。在低温燃烧中,由于大EGR率技术的运用,在改变着火始点和放热速率的同时,带来了降低NOx和增加Soot的效果[2]。此时,由于局部氧浓度不足导致的燃烧不完全,可以通过增压技术得以弥补,以达到同时降低NOx和Soot的效果。
高增压的运用,一方面使充量比热容增加,推迟着火,赢得更多的混合时间[3],另一方面,由于高增压技术的运用,使单位体积的氧气绝对量增加,放热速率加快,柴油机输出功增加。然而,两级增压柴油机常常面临着排气背压大于进气增压后压力的情况,且随着增压比和EGR率的增加,排气背压的上升幅度大于进气压力的增长幅度。此时,换气负功增加,柴油机热效率降低[4],故柴油机增压技术的使用常伴随着排放和节能的矛盾。本文基于“高密度-低温燃烧”理论[5-8],在柴油机各转速中等负荷工况,通过改变涡轮端旁通阀开度来分析各级增压系统运行规律的变化,以及对尾气排放和热效率的影响,以便对其加以合理控制和利用,实现高效清洁燃烧。
为了尝试不同燃烧方案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小组搭建了6缸重型柴油机台架,其气路系统采用2级涡轮增压和双EGR(HP-EGR和LP-EGR)系统,并在高压级涡轮端和压气机端均设计一条旁通道,以便对增压器运行状态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对进气状态参数的控制。高压EGR系统和低压EGR系统的单独或联合运用,既可以满足试验方案中大范围EGR率的变动需求,也能实现柴油机在瞬态工况中的快速响应。由于本试验系统进气增压比较高,需使用IVCA(Intake valve close actuator)装置,一方面避免气缸上止点最高压力超过极限值(16.5 MPa)[9],另一方面也实现米勒循环,做功能力增强[10]。台架示意和测试设备安装如图1所示,柴油机参数和测试设备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柴油机主要参数
图1 6缸试验台架
如图2所示,在进气门关闭时刻一致的情况下(-80 °ATDC),进气压力在2.47 bar(涡轮端旁通阀开度=0)时,随着EGR率增加(EGR<15%), Soot增幅缓慢,而NOx却稳定下降。而进气压力在2.21 bar(涡轮端旁通阀开度=8%)和1.98 bar(涡轮端旁通阀开度=17%)时,这种Soot缓慢增幅变化的区域呈梯度减小的趋势,如图2所示,该区域为EGR率分别小于12%和7%,而NOx的下降幅度却基本呈线性关系。这是因为在EGR率不变的情况下,提高进气压力,增加了气缸充量中单位体积氧的绝对量[5],所以减小涡轮端旁通阀开度,即增加进气压力,可以得到排放更低的NOx和Soot的折中关系。如图2所示,涡端旁通阀开到8%排放最佳。
图2 1 300 r/min、50 %负荷的EGR率与 NOx、Soot关系
如图3和表3所示,随着涡轮端旁通阀开度的增加,更多废气将直接流入低压级涡轮,此时高压级涡轮获取废气能量减少,高压级膨胀比呈梯度减小,且转速越高,膨胀比下降越厉害。高压级涡轮因废气能量减少而致使高压级增压器转速下降。此时,高压级压气机增压比随之减少,且随着转速增加,其压气机的等熵效率越低,如图4所示。这样,高转速(1 900 r/min)增压比降幅更甚。由于涡轮端旁通阀开度增加会引起整个气路循环气体流通量减少;但部分废气能量从排气总管直接对低压级涡轮做功,故低压级膨胀比下降幅度比高压级膨胀比小很多,且流量减小幅度越大,低压级涡轮膨胀比下降越明显。然而,低压级压气机增压比随旁通阀开度的增加,基本变化不大,如图5所示。这是因为随着涡轮端旁通阀开度的增大,进气低压级压气机的气体越少,此时低压级压气机向更高等熵效率区域移动,且转速越高,等熵效率提高越多,基本保证了增压比不下降。
表3 各转速中等负荷工况主要控制参数
图3 旁通阀的开度对各级增压器的影响
图4 涡轮端旁通阀开度变化对高压级压气机运行区域的改变
图5 涡轮端旁通阀开度的变化对低压级压气机运行区域的改变
柴油机在100%负荷、EGR率为零、涡轮端旁通阀不开启时,各转速下的进气压力和排气背压的变化关系如图6所示。可知,随着转速的增加,进气压力和排气背压均增大,但高转速时,由于增压较大,随之所需的涡轮耗功增加,即等熵膨胀到大气压下的焓差增加,故增压比增大,排气背压随之呈现增大的趋势,且随着增压比的增大,排气背压与进气压力之间的差值越大。当排气背压大于进气压力时,此时的换气功是负值,且转速越大,换气负功越大,这将导致热效率下降。
图6 100%负荷、无EGR时各转速下进气压力和排气背压的关系
由于高转速工况进气压力较高,进气量充足,在满足排放法规需求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考虑旁通掉部分废气,使其不经过高压级涡轮,来降低排气背压与进气压力之间的差值,从而提高有效热效率。基于此,本文进行了涡轮端旁通阀开度变化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研究,其中,旁通阀开度对排放物的影响见图7,对各状态参数的影响见图8。
图7 旁通阀开度对排放物的影响
图8 旁通阀开度对各状态参数的影响
从图3、7、8、可知,在低转速(1 300 r/min)时,适当地开启涡轮端旁通阀,由于旁通掉部分废气能量,高压级涡轮做功能力减弱,高压级膨胀比降低,故高压级压气机增压比也下降,而低压级压气机增压比略微上升,导致进气流量减小,此时,虽然NOx下降,但Soot上升明显,进排气压力差的降幅不大。从图9、10可以看出,上部分有用功,因为旁通阀的开启而减小,但换气负功变化不大,故有效热效率依然呈下降趋势,此时不宜开启涡端旁通阀。然而中高转速(1 600~1 900 r/min)时,可以找到NOx下降0.2~0.3 g/(kW·h),而Soot上升2. 5 mg/(kW·h)的折中点。同时,由于进排气压力差的减小,导致换气负功的减少,虽然有用功依然减小,但较之换气负功减幅更大,故BMEP增加,有效热效率上升。由此可知,在Soot排放允许的条件下,适当开启涡端旁通阀(8%开度),能找到排放变化不大的折中点,同时能提高发动机热效率。
图9 1 300 r/min不同开度旁通阀的P-V图
图10 1 600 r/min不同开度旁通阀的P-V图
根据WP12重型柴油机在各转速下的中等负荷试验研究,结合目前匹配的两级增压器,得出如下结论。
1)两级增压柴油机在排气背压大于进气压力的情况下,随着涡轮端旁通阀开度的增加,高压级涡轮膨胀比和高压级压气机增压比均呈梯度减小,且转速越高越甚。但低压级涡轮膨胀比下降不多,且由于低压级压气机运行区域朝等熵效率高的区域移动,低压级压气机增压比基本不变。
2)在低转速工况下,随着涡轮端旁通阀的开启,由于进气量的减小,排放恶化,且有用功减小明显,换气负功变化不大,热效率下降。
3)在高转速情况下,涡轮端旁通阀的开启较小时,能找到排放变化不大的折中点,此时进排气压力差的减小,导致换气负功的减少,虽然有用功依然减小,但较之换气负功减幅更大,故BMEP增加,有效热效率上升。
[1]杨世友,顾宏中,郭中朝.柴油机涡轮增压器系统研究现状与进展[J].柴油机,2001(4):1-5.
[2] Hardy W L, Reitz R D. A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High EGR, High Equivalence Ratio, and Mixing Time on Emissions Levels in a Heavy-Duty Diesel Engine for PCCI Combustion[C] //SAE Paper. Detroit,MI, USA:SAE,2006, 2006-01-0026.
[3]Su Wanhua. Advanced High Density-Low Temperature Combustion Theory and Technology[J]. Transactions of CSICE,2008,26(S1):1-8.
[4]Sei Watanabe,Hibiki Koga,Shohei Kono. Research on Extended Expansion General-Purpose Engine[C] //SAE Paper. Detroit,MI, USA:SAE, 2006, 2006-32-0101.
[5] Ryan M Nevin, Yong Sun, Manuel A, et al. PCCI Investigation Using Variable Intake Valve Closing in a Heavy Duty Diesel Engine[C] //SAE Paper. Detroit,MI, USA:SAE, 2007, 2007-01-0903.
[6]韩志强,战强,苏万华,等.进气门晚关机构与增压系统在中等负荷的优化匹配[J].农业机械学报,2013,44(3):17-23.
[7] 苏万华,鹿盈盈 ,于文斌,等.柴油机高密度-低温燃烧的数值模拟[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0,16(3):191-198.
[8] 苏万华,赵华,王建昕,等. 均质压燃低温燃烧发动机理论与技术[M]. 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39-141.
[9] Millo F , Mallamo F , Ganio Mego G. The Potential of Dual Stage Turbocharging and Miller Cycle for HD Diesel Engines [C]//SAE Paper. Detroit,MI,USA:SAE,2005,2005-01-0221.
[10] Sei Watanabe, Hibiki Koga , Shohei Kono. Research on Extended Expansion General-Purpose Engin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Multiple Linkage System and Improvement of Thermal Efficiency[C]//SAE Paper. Detroit,MI, USA: SAE ,2006,2006-3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