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娇梅
麻杏石甘汤佐治肺炎喘嗽的临床观察
冯娇梅
目的 观察麻杏石甘汤治疗肺炎喘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肺炎喘嗽患儿,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 治疗组加用口服麻杏石甘汤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体征消退时间及胸片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杏石甘汤佐治小儿肺炎喘嗽能有效提高临床效果。
麻杏石甘汤;肺炎喘嗽;临床疗效
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一份关于小儿肺炎的报告显示, 全球1.56亿肺炎患儿中有1.51亿在发展中国家, 因此, 积极有效的治疗小儿肺炎意义重大。本院采用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根据以上诊断标准,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于本院儿科住院治疗肺炎患儿12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 男28例, 女32例;3~6岁45例, 7~10岁6例, 11~14岁9例;发病时间<24 h 23例, 24~48 h 30例, 48~72 h 7例。治疗组60例, 男31例, 女29例;3~6岁44例, 7~10岁7例, 11~14岁9例;发病时间<24 h 20例, 24~48 h 31例, 48~72 h 9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1年中华儿科学会呼吸病学组制定的《肺炎诊断标准》, 中医辨证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l.4-1994)。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麻杏石甘汤, 组方:炙麻黄6 g, 杏仁9 g, 生石膏15 g, 甘草3 g。热重者加黄芩、栀子清肺泄热;咳嗽剧烈, 痰多者加瓜蒌皮、天竺黄清化热痰;喘促而面唇青紫者加丹参、赤芍活血化瘀。水煎服, 1剂/d, 早晚各1次,连用7 d。
1.4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小儿肺炎防治方案》, 痊愈:咳嗽咯痰及肺部体征消失, 体温恢复正常, 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显效:咳嗽咯痰及肺部体征明显好转, 体温恢复正常, 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有效:咳嗽咯痰及肺部体征好转, 体温下降或恢复正常, 其他临床症状好转;无效:咳嗽、发热等症状无好转或加重, 其他临床症状也多无改善。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疗效比较 治疗组中痊愈24例, 显效20例, 有效12例,总有效率93.3%, 对照组中痊愈17例, 显效16例, 有效15例,总有效率80.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治疗组症状(咳嗽、发热)与体征(双肺啰音)消退时间及胸片结果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邪热闭肺是肺炎喘嗽的基本病机, 故治疗宜开肺化痰、止咳平喘。麻杏石甘汤中麻黄辛温, 开宣肺气、开腠解表;石膏辛甘大寒, 清泄肺热、辛散解肌。二药合用, 既消除致病之因, 又调理肺的宣发功能, 共为君药。杏仁味苦, 降肺气而止咳平喘, 与麻黄相配则宣降相因, 与石膏相伍则清肃协同, 为臣药。炙甘草益气和中、生津止渴、调和于寒温宣降之间, 为佐使药。四药合用, 共奏辛凉宣肺、清热化痰之功[1]。杏仁分解后产生的氢氰酸可镇咳祛痰, 从而达到润肺止咳的效果。生石膏的成分主要含有硫酸钙, 其对支气管神经、肌肉有抑制及镇静的作用, 加上钙质能降低支气管通透性, 故有解除支气管痉挛的作用。甘草含甘草酸, 可发挥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达到抗炎、抗过敏反应及抑制平滑肌活动而解痉的目的[2]。本资料中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在症状及体征恢复上, 治疗组亦比对照组改善明显。本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肺炎喘嗽患儿的治疗, 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麻杏石甘汤口服, 可明显提高疗效, 缩短病程,减轻患儿痛苦。
[1] 石学敏.中医纲目.天津:人民日报出版社, 1993:528-534.
[2] 秦增祥.麻杏石甘汤的药理作用与应用.中成药杂志, 1991(13): 36.
2014-05-15]
262700 寿光市妇幼保健院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