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宏 王选集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是介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 SAP)和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之间的中间型心肌缺血状态,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症, 其临床发病率较高, 容易并发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急危重症, 危及患者生命、增加患者恐惧感、加重患者经济负担, 使患者处于消极情绪中[1]。现将本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 其中男54例, 女46例, 年龄52~79岁, 平均年龄65岁, 均符合心绞痛诊断标准[2]。其中恶化型心绞痛患者35例、初发型心绞痛患者21例、静息型心绞痛患者25例、 梗死后心绞痛患者19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口服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低分子肝素钙、硝酸酯类、他汀类调脂药、ACEI以及一些中成药等药物进行治疗, 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调整用药及药物剂量。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同时加用黛力新(丹麦灵北制药有限公司, 进口药品注册标准JX20100258)1片/次, 早晨及中午各1片(规格每片含氟哌噻吨0.5 mg和美利曲辛10 mg)。两组患者均以10 d为1疗程, 连续治疗2个疗程,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定标准[3]显效:患者情绪良好, 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 胸痛消失, 心电图S-T段恢复至正常水平, T波恢复直立;有效:患者情绪平稳, 主要症状及体征好转, 胸痛有所好转, S-T段恢复50%至正常水平, 倒置T波变浅;无效:患者焦虑情绪无改善或反而加重, 主要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 S-T段改变与倒置T波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50例, 显效28例, 有效17例, 无效5例, 治疗有效率为90%;对照组50例, 显效25例, 有效13例, 无效12例, 治疗有效率为76%。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既有生物学因素, 也有心理和社会因素。有学者研究发现, 冠心病78.6%伴有抑郁、焦虑、紧张等症状。心理不平衡患者促成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反之,心血管疾病可进一步造成心理失衡和情绪障碍, 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疗效和生活质量, 黛力新是由小剂量抗抑郁药一噻吨类神经阻滞剂(氟哌噻吨)和三环类抗抑郁剂(美利曲辛)两种非常有效的化合物组成的复合制剂。前者在小剂量时通过对多巴胺D2受体的调节, 促进多巴胺的合成与释放;后者可抑制突触前膜对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的再摄取, 提高了突触间隙单胺递质的含量, 两者既相互拮抗, 在提高治疗作用的同时又减少了椎体外系反应及抗胆碱能不良反应,使中枢神经递质的失调得以改善, 明显消除了患者的抑郁、焦虑、紧张等情绪。
综上所述, 加用黛力新进行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能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 并显著降低患者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几率, 值得临床推广。
[1]王文红.舒适护理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影响.中华伤残医学杂志, 2013, 21(4):300-301.
[2]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2-284.
[3]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