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广
阴道炎是妇女多发病、常见病。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 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而在妇科疾病的诊断过程中白带常规检测(简称白带常规)发挥着关键作用。白带常规主要包括滴虫、线索细胞、念珠菌和白细胞(清洁度)等。现大多数医院对白带常规的检查采取革兰染色镜检、湿片镜检, 两者均需借助显微镜, 具有对检测者经验要求高、试验重复性差、个人主观性较强、往往由于取样失败或者工作量大而导致漏检等缺点。近年来, 国内外有不少研究报道[1-4]开始利用白带生化标志物间接地检验某种病原微生物, 对阴道炎症、细菌性阴道病等疾病进行诊断, 替代了人工显微镜镜检, 使操作标准化、快速化、批量化, 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次研究采用专用试剂盒对450例患者进行六项白带生化标志物的检测, 总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4月来本院门诊就诊的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年龄18~70岁, 平均年龄(29.8±7.8)岁;就诊前 3 d所有患者均无性生活、阴道用药及冲洗。其中50例患者的白带标本因带有血液、用药后有明显颜色被排除, 剩余450例标本被定为最后的研究对象。所有标本由妇科医师用无菌专用棉拭子在子宫颈、阴道后穹隆及阴道壁上旋转提取, 对带有血液、用药后有明显颜色的标本, 改用涂片革兰染色镜检或生理盐水涂片报告结果。
1.2 试剂、仪器与方法 河南安图绿科生物工程公司生产提供联合检测试剂盒, 仪器采用安图公司配套自动化woMO联检分析仪。操作过程严格按说明书进行。
450例标本中95例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呈弱阳或阳性, 其中14例>4.8, 占14.7%, 经革兰染色或生理盐水涂片镜检为阴道毛滴虫感染;81例pH≤4.6, 约占85.3%,为假丝酵母菌感染。135例脯氨酸氨基肽酶或(和)唾液酸苷酶呈阳性, 315例全阴性。280例白细胞酯酶阴性, 170例阳性。290例H2O2呈阴性或弱阳性, 160例呈阳性。240例pH值在4.0~4.5之间, 210例>4.5。
目前, 大多数医院对白带常规的检查采取革兰染色镜检、湿片镜检。 但近些年来, 国内外有不少研究报道[1-4]开始利用白带生化标志物间接地检验某种病原微生物, 对阴道炎症、细菌性阴道病等疾病进行诊断, 并与革兰染色镜检比较, 细菌性阴道病、乳杆菌、阴道毛滴虫、真菌两种方法之间具有较好的符合性, 因此, 应用生化标志物联合检测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生化标志物联合检测的原理:在试剂板中, 微生物本身产生的生化标志物与预先固定好的、特异性底物反应呈色或通过加显色液显色, 从而通过试剂板各孔的呈色情况来判断微生物的存在情况。
乳杆菌属在健康妇女阴道中占正常阴道菌群内常驻菌的95%以上[5], 乳杆菌具有维持阴道内环境pH值的作用, 使其维持在4.0~4.5, 主要通过分解阴道上皮细胞所含糖原发挥作用。乳杆菌还可合成H2O2, 从而调节阴道微生态平衡, 维持阴道正常微环境, 使感染得到有效预防[6]。H2O2在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 可与相应底物发生呈色反应。本研究显示,H2O2呈阳性反应171例, 占38.0%, 提示乳杆菌极少或不存在。呈弱阳性或阴性的为279例, 占62.0%, 提示乳杆菌中等量至大量存在。
在念珠菌感染时, 乳杆菌可呈弱阳或阳性, 可以同时存在。当感染念珠菌时, pH可正常或略>4.5。感染厌氧菌、滴虫时pH可达5.5左右。更年期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低落或缺乏, 使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 阻碍乳酸杆菌的生长, 使PH 值上升, 容易导致病原菌感染。在乳酸菌呈弱阳性或阳性时, 患者应用了各种洗液等造成pH值升高。
细菌性阴道病(BV)好发于育龄妇女, 约占15%~50%[4,5],本研究显示, 共135例患者BV呈弱阳或阳性。BV在细菌学上主要表现为阴道正常菌群减少, 被拟杆菌属、阴道加德纳菌、动弯杆菌、消化球菌、普雷沃菌等取代, 在阴道菌群中,拟杆菌和普雷沃菌是唾液酸苷酶活性增加的主要病原菌。在阴道环境中, 与脯氨酸氨基肽酶相关细菌包括动弯杆菌和加德纳菌, 是BV分泌的特异性标志物[6]。作者认为, 综合检测脯氨酸氨肽酶和唾液酸苷酶, 可克服两种方法在灵敏度上的缺陷, 成为检测BV的理想方法[7]。
念珠菌阴道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热带念珠菌和白色念珠菌, 这两种念珠菌及阴道毛滴虫均具有氨基葡萄糖苷酶的活性[8]。在碱性条件下,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可通过水解特异性的底物与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发生呈色反应。同时根据感染阴道毛滴虫时, pH值会显著增高, 通常在5.0左右, 感染念珠菌时, pH值基本上在正常范围内, 或略>4.5, 结合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和pH值来判断感染类型。
综上所述, 作者认为联合应用白带的六项生化标志物检测, 结果客观、简单易行, 对于辅助诊断女性阴道微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1]田根富, 俞夏美.细菌性阴道病四项检测指标观察.检验医学,2008, 23(3):317-319.
[2]Roberton AM, Wiggins R, Horner PJ, et al.A novel bacterialmucinase, glycosulfatase, is associated with bacterial vaginosis.J Clin Microbiol, 2005, 43(11):5504-5508.
[3]樊笑霞, 吴飞, 仲人前.细菌性阴道病的两种快速检测方法比较.临床检验杂志, 2009, 27(5):383.
[4]唐吉斌, 焦瑞宝, 张岺.阴道分泌物生化标志物联合检测的评价.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1):436-438.
[5]何亮, 谢小军, 王冲, 等.16S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结合系统发育树构建鉴定 6株生殖道乳杆菌.中华全科医学, 2013,11(4): 617-618.
[6]汪文明, 简芳, 杨夕, 等.3892例阴道分泌物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分析.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 32(3):396-397.
[7]郭连俊, 杨文东.细菌性阴道病的快速诊断.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6, 5(2):147-149.
[8]黄先国, 蔡民, 刘杰, 等.2种检测方法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有效性比较.安徽医学, 2012, 33(11):1533-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