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现伟
265例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的高危症兆分析
张现伟
目的 分析先天性巨结肠术后产生小肠结肠炎的发病过程起因及相关信息。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期间进行先天性巨结肠手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 共计265例。对其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后产生小肠结肠炎的高危症兆的因素, 降低其发生并发症的几率。结果 265例患儿在进行先天性巨结肠手术后, 共有120例患儿发生小肠结肠炎, 发病率为45.28%。经调查分析, 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有几个重要的因素:①吻合口狭窄;②肠梗阻;③术前患有小肠结肠炎。且患有小肠结肠炎的患儿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情况要比其他患儿严重。结论 术后产生小肠结肠炎是因为肠道梗阻与肠黏膜的免疫力低下相互作用的结果。降低并发症几率并且能够增强治疗效果的新途径是:在避免梗阻或解除梗阻发生情况下, 能够有效的改善患儿的肠道黏膜功能。
小肠结肠炎;高危症兆;先天性巨结肠术
小肠结肠炎是一种获得性的疾病, 一般在早产儿和患病新生儿中产生, 它是先天性巨结肠中比较严重的并发症[1]。现在有很多资料都有记载术前患有小肠结肠炎的危险症兆,但对于术后发生的小肠结肠炎却没有详细的记载。因此, 郑州市儿童医院针对行先天性巨结肠手术的265例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其术后产生小肠结肠炎患儿的发病过程、起因及相关信息进行整理总结,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期间进行先天性巨结肠手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 共计265例。其中男患儿为160例, 女患儿为105例;年龄范围2个月~8岁,平均年龄(3±1.2)岁;调查后有120例患儿在术后发现了小肠结肠炎。
1.2 症状和方法 小肠结肠炎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三种类型, 其中轻度患儿症状为:体温<38℃, 腹泻次数每日小于十次(包括十次), 并伴随着中度腹胀, 会出现黏膜水肿或充血、隐窝脓肿、炎性细胞浸润等现象[2]。重度患儿症状为:体温在38~40℃之间, 突然发生腹泻并伴随着重度腹胀,会出现心率加快或者脱水的现象, 在结肠镜下观察结肠膜,出现了局灶性破坏并且形成小型溃疡的情况。重度患儿症状为:体温出现高热或者体温不升, 每日暴发性水泻数十次以上, 并伴随着高度腹胀情况, 精神不振、脱水严重或休克等现象。在结肠镜下观察结肠黏膜出现大面积的溃疡, 已经突破肌层与浆层膜, 严重的患儿已经出现肠穿孔情况。然后把先天性巨结肠术后未发生小肠结肠炎的145例患儿分为参照组, 把术后患有小肠结肠炎的120例患儿分为研究组。120例患儿中有40例为轻度患儿, 55例中度患儿, 50例重度患儿。研究两组患者手术因素及非手术因素对术后小肠结肠炎的影响。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用(n, %)表示, 采用卡方检验[3]。
对265例患儿进行调查研究, 其中研究组中患儿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的情况要高于参照组患儿, 研究组术后吻合口狭窄、瘘和肠梗阻的发生率要高于参照组。研究发现60%的患儿发生上呼吸道及肺部感染是在围术期间, 40%的患儿是与肠炎同步产生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本研究发现256例患儿进行先天性的巨结肠手术后有45.28%(120例)发生小肠结肠炎, 早期的小肠结肠炎并没有全身的临床反应, 所以它与一些病毒性肠炎及功能性腹泻是很难区分的[4]。其早期的小肠结肠炎患儿只有轻度腹胀、每日十次左右排稀便(便中有腥臭的味道)。所以在以往的诊断中, 作者把疑似小肠结肠炎的的病例也按其治疗, 这样虽然提高了发病率, 但同时也降低了死亡率。
在实验中研究组患儿的吻合口狭窄或瘘的发生几率明显要高于参照组患儿, 其肠粘连、肠梗阻的发生率也要高于参照组患者, 因为发生肠梗阻导致吻合口狭窄, 致使肠里面的容物堆积, 产生大量的病菌、毒素攻击肠黏膜。由此可知,肠梗阻是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的主要原因。
目前对术前小肠结肠炎有很大的争议, 在研究中假如忽视轻度小肠结肠炎的诊断, 其手术前患有小肠结肠炎并为增加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的危险。例如手术前患有小肠结肠炎的患儿在进行治疗6个月后, 在进行先天性巨结肠手术之后也有可能发生小肠结肠炎。其发病原因不只是因为肠梗阻的原因。
总结小肠结肠炎的高危症兆能降低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 需要尽量减少发生吻合口瘘现象, 手术过程中, 要避免损伤肠道浆膜, 保持腹内清洁降低肠粘连肠梗阻的发生。同时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的另一个因素与肠道黏膜功能低下有关, 因此避免术后出现并发症, 需要解除肠梗阻的同时也需要加强患儿肠道黏膜功能。
[1] 齐林,部向阳,靳三丁,等.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合并小肠结肠炎的临床治疗及高危因素.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06, 5(1): 46-47.
[2] 余亚雄.先天性巨结肠小肠结肠炎.中华小儿科杂志, 2002, 6(5): 2402-2403.
[3] 施诚仁,佘亚雄,蔡威,等.巨结肠根治术后小肠结肠炎高危因素分析.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4,6(5):340-342.
[4] 汤绍涛,刘春萍,阮庆兰,等.先天性巨结肠并发小肠结肠炎肠道免疫功能的变化.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3,2(20):58-59.
450052 郑州市儿童医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