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闱风
病毒感染所致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项闱风
目的 探讨病毒感染所致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60例病毒感染所致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且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 分析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结果 轻度喘息组、重度喘息组相比较对照组Eotaxin、MCP-1明显上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Eotaxin、MCP-1水平高于恢复期、临床痊愈期,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与气道高反应程度具有正相关性, 喘息性支气管炎测定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检测能够判定疾病发生程度及临床分期。
喘息性支气管炎;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MCP-1
喘息在儿童期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 有1/3儿童会于3岁前至少发生1次喘息症状, 婴幼儿发生第1次喘息症状一般因喘息性支气管炎或毛细支气管炎而发病。喘息性支气管炎在婴幼儿期往往会表现为下呼吸道感染性症状, <2岁患儿较为常见, 特别是2~5个月婴儿发生更为严重, 50%~70%患儿存在反复喘息现象, 从而引发哮喘[1]。病毒相关性喘息患儿血清内Eotaxin、MCP-1参与到哮喘及病毒相关性喘息急性发病过程中,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60例病毒感染所致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 其中男46例, 女14例, 年龄6个月~3岁, 平均年龄(1.8±0.2)岁。按照喘息发作次数分为轻度喘息组(1年发作1次)40例、重度喘息组(1年发作次数≥3次)20例。并选时间段健康体检儿童60例,年龄6个月~3岁, 平均年龄(1.9±0.4)岁。各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以对比。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集3 ml静脉血, 按照4000 rpm/ min经离心处理后分离血清置于低温保存, 应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定量测定Eotaxin、MCP-1水平。经所选取患者按照急性期、恢复期、临床痊愈期予以Eotaxin、MCP-1水平测定;轻度喘息组、重度喘息组、对照组Eotaxin、MCP-1水平对比。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相比较轻度喘息组、重度喘息组均有降低情况,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急性期患者Eotaxin、MCP-1值相比较恢复期、临床痊愈期均明显上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1 两种患者Eotaxin、MCP-1检测水平对比s)
表1 两种患者Eotaxin、MCP-1检测水平对比s)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表2 喘息性支气管炎分歧Eotaxin、MCP-1检测水平对比s)
表2 喘息性支气管炎分歧Eotaxin、MCP-1检测水平对比s)
?
Eotaxin是趋化因子家族内C-C家族一员, 为Eos选择性化学性趋化剂, 不能使得其他种类白细胞产生较强作用,其特殊性作用经Eotaxin受体(CCR-3)介导, 经上皮细胞、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Eos等多种类细胞所产生[2], 在肺部往往经支气管和肺泡上皮作用产生, 属于呼吸道Eotaxin一种主要来源, 对于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Eos具有中心关键效果。Eotaxin经信号转导, 促进呼吸爆发, 增加肌动蛋白大量聚合性及化学趋化等, 导致Eos汇聚到炎症位置, 于过敏反应发生早期将Eos激活, 使得多种活性氧大量释放, 导致组织遭受损害, 且与Th2细胞因子一起导致哮喘气道炎症更为严重[3]。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具有较高特异性, 与嗜酸性粒细胞CCR3受体相结合, 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受到较高趋化作用, 从而引发嗜酸性粒细胞出现脱颗粒大量产生炎性介质, 对炎症位置的汇聚活化均造成推动作用, 从而使得局部炎症反应严重化且Eotaxin可以促使白三烯大量产生, 嗜酸粒细胞神毒素(EDN)大量释放, 导致呼吸道上皮细胞受损程度更为严重, 由此致使气道高反应现象形成[4]。
经本文研究发现, 喘息性支气管炎组患者于急性期时血清中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上升趋势更为显著, 比较恢复期和临床痊愈期患者明显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病情程度对患者实施临床分组对比, 伴随患者病情程度增重, 其血清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水平上升更为明显,相比较对照组健康者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与气道高反应程度存在正相关性,由此可知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测定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水平能够有效判定疾病程度及临床分期。总之, 病毒感染所致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临床应用。
[1] 谢志才.病毒相关性喘息患儿血清中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4):538.
[2] 莫蔚农.病毒相关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血清sICAM的检测及其与喘息高危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33): 5325.
[3] 刘莹.哮喘患者诱导痰IL-8、MMP-9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山东医药, 2010, 50(40):95.
[4] 张春玲.哮喘患者诱导痰中TARC、MDC水平变化及糖皮质激素对其影响.山东医药, 2012, 52(24):74.
2014-03-19]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注:与恢复期、临床痊愈期比较,a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