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2014-09-04 02:07陈玉剑吕龙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14年7期
关键词:热水袋吹风机陈老师

陈玉剑 吕龙

在以“取暖”为题的作文中,苏杨同学的这篇习作有亮点:她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表现了暖人心脾的挚爱亲情。然而,这篇习作在材料的提取上,是有问题的。同学们,请再仔细阅读一下这篇习作,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问题?

【病理透视】

1.师生初诊:学生们汇报课前“初诊”的意见

李雪晨:“苏杨同学的作文素材粗一看,好像是来自于她本人的生活,有感人的地方,只是,不太真实的细节影响了情感的表达,以至于让人觉得素材是假的,情节是虚假的。比如‘小时候……睡觉前,妈妈总是先用热水袋焐暖自己的身子,然后钻进我的被窝,给我取暖‘她给我取暖的时候,总是后背露在外面,这个素材看起来比较感人,体现了妈妈对女儿的爱,可是仔细想一想,这个素材是有问题的:一个热水袋就能把全身焐暖吗?而且,既然是钻进了被窝,妈妈的后背又怎么会露在外面呢?”

陈老师:“确实如此。一般来说,从生活中获得的写作素材,必须根据中心表达的需要精心提取,同时,要特别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即使是虚构的作品,也要符合生活逻辑,不能给人以虚假的感觉。”

陈至立:“文章开头,苏杨写自己小时候怕黑,妈妈总是在床边陪伴她。从文章的题目和后面的内容看,这个可以不写,这样,就能更好地突出主题。”

陈老师:“我同意陈至立同学的看法。我们不能不加选择地把什么材料都写进作文中去,所选择的材料必须能为中心服务。如果不舍得去掉这则材料的话,那么,小作者也应该交代一下妈妈的陪伴给了‘我心灵的温暖。”

董灿:“我也发现了一处材料显得虚假的地方:‘我用脚碰了碰妈妈的脚,啊!原来妈妈的脚上,早已满是冻疮了,像一块精美的台布被烧出了几个洞似的,让我好不心疼。只是自己的脚碰了碰妈妈的脚,怎么就知道妈妈的脚上早已满是冻疮了呢?而且,还‘像一块精美的台布被烧出了几个洞似的,真的是因为被窝冷冻的吗?都冻成这样了,难道真的是连热水袋也买不起吗?这则材料让人看着不舒服,有点假!”

宗凡清:“还有,结尾处妈妈的话也太煽情了,有点矫揉造作。”

丁明浩:“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有环境描写,结尾处还点出了刺骨的寒冷中有了一丝温暖。可是,这个原本应该是亮点的描写却显得不自然,主题自然也就难以通过环境描写凸显出来。”

陈老师:“同学们看文章很仔细,分析得也非常到位。我们在写文章时,要学会从搜集到的材料中,提取那些真实新颖、生动典型、有积极意义的材料写入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真正写出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好文章来。”

2.医学档案:莫怀戚《散步》的启示

陈老师:“本学期,我们学过一篇写一家人的文章,写得特别阳光清新优美而又动人。这篇文章的名字叫什么?”

陈思:“莫怀戚的《散步》。”

陈老师:“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陈思:“我记得老师说过,这篇文章的主题比较多元化,既可以说是表现亲情的,也可以说是表现孝道的,也可以说是谈责任的。”

陈老师:“是啊,这篇散文的主题不止一个。大家还记得作者选择了什么素材来表现主题的吗?”

学生(异口同声):“散步。”

陈老师:“哪位同学能把散步的情节简单说一说?”

李思睿:“课文写一家四口出去散步,中途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结果是,‘我背起了年迈的母亲,妻子背起了年幼的儿子,一家四口三辈人幸福地朝小路走去。”

陈老师:“概括得很好,既简洁又明了。为了便于大家更好地掌握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的方法,老师再补充交代一下作者的写作契机。”

屏幕展示:

(莫怀戚自己总结的两点写作契机)

第一个就是,这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确如文中所说:初春,南方的原野,哄了一阵才将母亲带上路……当时我儿子正上幼儿园,他叫“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也是真的。

第二个契机则较有理性色彩。我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他)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家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我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

陈老师:“这则材料让我们知道了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传承民族遗产,弘扬民族精神。为了表现这一主题,作者选择了生活中的真实事件。现在,请大家就《散步》和《取暖》这两篇文章,谈谈如何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为自己的写作服务。”

骆遵儒:“在提取素材之前,一定要明白自己心中想要表达的主题,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做到材料与主题统一。《取暖》中的‘孩子怕黑、妈妈陪着这个素材就不能为主题服务,有点跑题。”

陈思:“从《散步》这篇散文中,我知道了有价值的素材是来自生活的。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只要我们用美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去提取,就一定会有好文章出现。”

李雪晨:“从《取暖》这篇习作中,我知道了,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时,一定要注意细节的真实,不能主观编造。”

丁明浩:“《散步》的作者巧妙地选择了一家四口三辈人一起散步这个素材来表现亲情、孝心和责任等主题,非常精彩。这让我明白了,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时,要注意提取有积极意义的素材。”

董灿:“我很喜欢《散步》中的环境描写。作者巧妙地选择春天的菜花、桑树、鱼塘这些景色来写出春天的生机盎然,让人觉得春天是无限美好的。这也告诉我们,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时,除了要提取有价值的人和事外,也要注意提取有价值的景,这有助于感情的倾泻。《取暖》的小作者就没有很好地观察生活,因而开头和结尾的景色描写显得失真。”

陈老师:“同学们谈得很精彩。通过分析和比较,我们知道了提取素材的几个要素:素材要为中心服务,素材要真实新颖,素材要生动典型,素材要有积极意义。相信同学们今后一定会在素材的提取上下功夫的,也相信同学们的作文会越来越好。”

【诊疗方案】

陈老师汇总了大家对苏杨同学的《取暖》的修改建议:

1.认真修改“妈妈为我取暖”和“我为妈妈取暖”这些内容,让其显得真实可信;

2.去掉开头与结尾处的景物描写,让文章显得简洁、自然。

全班根据以上建议分成两组,进入写作状态。

【手到病除】

20分钟后,学生们展示交流作品。

组一:妈妈为我取暖

小时候的我特别像一只小猫咪,不是长得像猫,而是像猫一样怕冷。冬天一到,我就像猫咪一样尽一切可能靠近暖和的地方。到了晚上要睡觉的时候,我更是不肯上床,因为害怕冷冷的被子,哪怕被子里有热水袋,我也不愿意钻——有热水袋的地方是暖和,可是没有热水袋的地方还是冷的呀!

妈妈知道我冬天特别怕冷,总是早早地洗好上床,把被子焐热,然后,才亲热地把我抱上床,让我睡在她的怀里。她的温馨的身体是我取暖最佳的地方。在妈妈温暖的身子旁,我总能睡得很踏实很香甜。我觉得,妈妈热热的身子是我最舒适的天堂!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长高了,体质也增强了,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怕冷了,妈妈也不再抱着我睡了。可是,妈妈依旧保留着为我焐热被子的习惯,或用热水袋,或用电热毯,有时,也会用她的身体焐被子。我也习惯了妈妈这种无微不至的照顾,从不去想妈妈是不是也怕冷,她冷的时候是怎样取暖的。 (徐 楠)

组二:我为妈妈取暖

最近,我迷上了《红楼梦》,尤其喜欢林黛玉的诗词。这一天,我又躺在妈妈焐热了的被子里,惬意地翻看着《红楼梦》,一下子翻到了《葬花吟》,打算好好读上几遍。忽然,有两行字映入眼帘:“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慢着,这两句诗里有什么?冷雨敲窗,被子冰冷,人儿辗转难眠——黛玉真的孤苦!我呢?有妈妈疼着、护着,随时都有温暖舒适的被子可以躺。我有点想妈妈温暖的被子和她那散发着温馨气息的怀抱了。

我悄悄地来到妈妈房间。妈妈也是才上床,还没睡着。

“你怎么来了?是被子不暖和吗?”妈妈笑着问。

“不是,被子暖和得很。就是想你了,想和你一起睡。”我笑答道。

“这么大人了,还跟妈妈一起睡啊?”妈妈笑着摇了摇头。

我摸了下妈妈的额头,又扯了扯妈妈的被子,然后撒娇似的对她说:“就今天一晚嘛,我好久没跟你睡了。”说着,钻进了妈妈的被窝。

咦!被子是暖和的,可是妈妈的手脚却是冰凉冰凉的,这是怎么回事?那个温暖的怀抱哪儿去了?妈妈轻轻地搂着我,笑着说:“傻孩子,妈妈不年轻啦。妈妈现在就像小时候的你一样,也怕冷了。唉,老咯,手脚特别怕冷,电热毯、热水袋都不太管用呢!”

妈妈逐渐老去了吗?我怎么没有在意?不,妈妈,我不许你老,我不会让你老!我不会让你觉得冷!

我紧紧地抱住妈妈,也像以前妈妈给我取暖似的,用我那热乎乎的身子给妈妈取暖。都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我愿永远做妈妈最温暖的小棉袄,永远为妈妈取暖。 (刘宇琪)

师生点评

陈老师:“同学们将这两段文字与原文比对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学生:“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与原文相近,却合理了很多,显得真实可信而且感人。尤其是为妈妈取暖这个环节,更是写得合情合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妈妈的体质在下降,手脚也开始怕冷,这样,孩子为妈妈焐手脚这一细节就显得自然了。”

……

陈老师:“大家以后在选择素材时,一定要多下功夫认真提取,要做到真实新颖、生动典型而又有积极意义。”

【杏林春暖】

最后,为大家呈现同题作文两篇,一篇是优秀的学生习作,一篇是韦存和老师的下水作文,请大家欣赏。

取 暖

陈 娟

我经受不住无尽的寒冷,打着那充满了电却仍然照不了多远的手电筒在路上奔跑着。

雪下着,风刮着。我把头往领子里缩了又缩,想要再找到几丝温暖,可是越缩,越觉得冷得厉害。我真的想停止那不断的吸气与呼气了,因为鼻子已冻得通红,吸进的气让它一阵酸痛。我的脑门也冻得生疼,浑身都在颤抖。我皱紧眉头,强忍着风雪所带来的寒冷与疼痛,感到自己的反应变得迟钝,奔跑的速度也慢了下来。

眼看就要到家了,我心中又充满了希望,而且还有些小激动。

到了家门口,我拍了拍身上的雪,跺了跺脚,走进屋。

我换下了那冰冷的鞋子。妈妈忙去倒了杯茶给我。她出来的时候,手上还拿了个吹风机。

开始,我以为妈妈要吹头发,可是后来,我才知道自己想错了。妈妈将吹风机的插头插进了插座,然后,来回地盘弄着吹风机,手法很是娴熟。我看见,她将吹风机调成了热风。

妈妈向我招招手,示意我过去。她说:“女儿,冷不?把手放在这出风口,取取暖!”我突然觉得,妈妈为了能让我暖和点,真是费尽了心思啊。她是一位多么智慧的慈母啊。

不一会儿,我的手便暖和和的了。我对妈妈说:“我的手暖和了,可以不用吹了。”她却将我的小手放在她的脸颊上感觉了一下,说了声“不暖和”,硬是让我再吹吹。她将吹风机不停地移动着,从我的手背吹到手心,又从手心吹向手背,一遍一遍地重复着……

等我走进房间准备睡觉时,我又听见了吹风机“呼呼”的声音。借着门缝,我看见妈妈正在用吹风机为我吹那被雪弄湿了的手套。我知道,不吹干,她是不会睡觉的,她总是这样执着。

用吹风机取暖,于我而言是头一次。受妈妈影响,每到冬雪飘飘的季节,若是感到手冷,我便会拿出吹风机,“呼呼”地为自己取暖……

取 暖

韦存和

我小时候,冬天可不像现在这么温和,动不动就来个暖冬。那时候,冬天经常零下十来度。一到腊月,河面上必定会结上厚厚的冰。大人小孩都喜欢到冰上溜达,厚实的布鞋底磨滑了,常会在冰面上“哧”的一下划出个很流畅的弧度,然后“咚”的一声,直接就摔趴在那里。也有小巧的,会像今年春晚小品中表演的那样“按表走”,甚至滴溜溜地转上几圈,方才慢慢地停下来。伙伴们过去一看,冰上最多只是留点白印子,绝不会有裂痕。

那是1973年,7岁的我已经上了三年级。我们苏北穷,学校没有专门的运动场。我们的教室和大队部之间有一大块空地,装了两个水泥柱、木挡板的篮球架,偶尔开社员会,大多数时候,那里就成了我们上体育课、上操和课间活动的场地。

那年冬天,天冷得惨兮兮的,我们那个教室残破的窗户上蒙着塑料纸,时不时漏进冷飕飕的北风。老师上课懒得板书,看着蜷在座位上瑟瑟发抖的我们,就让我们时不时地搓搓手跺跺脚,可是,教室还是笼罩在一片寒冷里。于是,悬挂在老槐树底下的铜钟一被敲出“当当”的声音,我们的脚底下就像抹了油,老师好心让我们出去晒太阳活动活动的声音早被我们抛在了身后。

操场上到处是人。我们三年级孩子的活动方式比较单一,往往是一个衣服单薄破旧的“鼻涕鬼”在前面飞跑,后面就很自然地汇聚了一串衣衫褴褛的“鼻涕鬼”猛追。这支滑稽的队伍在人缝里左躲右闪,终于把前面那个“鼻涕鬼”捉住。于是,后面的“鼻涕鬼”又跑上前去,成了新的“领头羊”,带领着一支“鼻涕鬼”的队伍在泥地上手舞足蹈,奔跑不息。直到那老槐树底下再次响起钟声,大家才余兴未了,怏怏地回到教室。

遇上下雪天气,取暖的方式自然就是在教室前的空地上堆雪人、打雪仗。只可惜,雪人除了天生的洁白外,往往会被我们“设计”成一个“歪瓜裂枣”的造型;而打雪仗则因为过于投入,常常有大哭着捂着眼角或者其他什么受伤部位去找老师告状的,弄得大家意兴阑珊。

到了冰雪融化、操场上泥泞不堪,实在不便奔跑的时候,我们就在门前砖砌的墙面上挤暖。你可别以为挤暖就是排成队伍,相互之间用身体摩擦挤搡的方式取暖。小孩子可没有这么“循规蹈矩”,不错的,中间是先排出一支四五人的小队伍,那就相当于给挤暖的队伍定了位,或者说,那是原子核。可是,你没有看到围绕这个原子核的核外电子们有多么活跃。我们班一共23个人,几乎是不分男生女生(三年级的孩子那时候是没有性别意识的),马上都挤了过来,而且挤的动作很生猛,准确地说,就是一个接着一个地撞上来,好像非要把自己浑身的气力在这撞击中用完,甚至浑身撞散了架,才算胜利。在这挤着撞着的兴奋中,三年级的这支队伍在砖墙上一会儿像绳子一样扭向了左边,一会儿又像一条蛇似的甩向了右边。

这样的场面是每个参与者极其投入极其激动的,每次我们都意犹未尽,时常还讨论谁的表现更加出色。可是,我们很快就发现班上有一个同学,她从来不参加我们的活动,似乎这一切的激动、快乐与兴奋,与她没有丝毫关系。我们觉得她很奇怪(现在的孩子也许早把她当成另类了)。长大后做了我们本地人社局长的王二子拍拍我的肩膀说:“你说,她为什么不参加我们大家的活动呢?她是你同桌,你就负责调查清楚吧!”

是的,这个从不参与我们的活动,似乎只是冷眼看着我们疯玩的女孩叫顾华,是我的同桌。我那时在班上最小,有点“倚小卖小”的意味,老师又是我三哥,所以,同学们大多让着我。可是,我却有点忌惮我的这位同桌。因为,她不仅成绩好,能说一口流利好听的普通话,而且,她总是衣着整齐,人也特别白净好看。说真的,她在我们中间就是鹤立鸡群,或者说是白雪公主与一群乞丐。我接受了王二子的这个任务后,自然有些诚惶诚恐。我知道,她是跟随父母从无锡城里下放来的,是不是看不起我们乡下人?可是,直觉上又不像,因为,我跟她同桌后,她总是按着三哥的要求在学习上帮助我,而我的成绩也真的有了很大的提升。我看得出,她在帮我时很认真很诚心。

后来,三哥悄悄告诉我,顾华的父母在城里本来都是很有学问的工程师,下放到我们这里,没了用武之地,对农村的生活又不是很适应,所以,一家人都不是很开心。他说,顾华在学习上帮助你,你也要帮助她融进这个环境,让她开心地学习,开心地生活。

哦,原来看似骄傲的公主也有内心深处的烦恼啊!可是,三哥并没有告诉我们怎么帮助顾华走出烦恼。

一整个冬天,我和王二子等人煞费苦心,像小大人一样,很严肃地和顾华磨嘴皮,找了一些在我们现在看来很励志的故事讲给她听;可是,很好笑的是,往往我们结结巴巴讲不下去时,顾华就笑笑,忽闪忽闪她的大眼睛,然后,用她很好听的普通话把故事接着讲下去,而且讲得滴水不漏,弄得我们个个都红着脸,摸着脑袋一言不发。

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假就在眼前了。就在我们自以为无法说服顾华时,有一天早上课间活动,她却一脸阳光地向我们的队伍走来。大家很吃惊,也很兴奋。王二子傻傻地问了一句:“干什么?”顾华答道:“一起挤暖啊!”

许多年过去了,在谜一样的人生里,我记住了这一幕。我知道,顾华的“改变”(假如这是一种改变的话)并不是源于我们的“口水”。我想,人类的取暖概括起来说有三种方法。一是人类早期取自自然的暖意。阳光驱散生命中的恐惧,熊熊火光照亮了暗夜,也阻止了野兽偷袭人类的脚步,燧人氏钻木取火、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的传说,都是这一时期人类取暖的注脚。二是取自人类相互之间。人类抱成团,形成了人类社会,于是,人们生命中有了更多的暖意。然而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第三点,也就是取自人内心深处的火焰:用对生活的正确理解温暖自己、战胜自我。尽管我们也有迷失的时候,但是,我们强大的内心会让我们迷途知返,沐浴在光明与温暖之中。

顾华早在30多年前就回到无锡了。一个在童年时期就有那样强大的内心定力的人,她的人生一定是美好的吧!

陈玉剑: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盐城市教学能手,在《中学语文教学》等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近20篇。

吕 龙:盐城市教坛新秀,盐城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参与多项课题研究。

猜你喜欢
热水袋吹风机陈老师
干手干发两用吹风机
热水袋
大力吹风机
小陈老师来上课
我们的“开心果”
把人物写得生动活泼吧
“认字”大师
吹风机的“逆天”用法,你知道吗
危险的电热水袋
另类产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