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戎
通过细细地品读《父亲的微笑之光》,我们不难发现,在这部小说中,作者艾丽斯·沃克运用独特的叙事手法和叙事声音,充分地表达着自己的颠覆思想和宗教思想,并通过对女主人公经历的描写等,使整部小说充满了生态女性主义特色,具有十分深厚的思想文化内涵,充满了迷人的艺术魅力。
《父亲的微笑之光》中大胆的颠覆思想首先体现在对理性至上的颠覆。《父亲的微笑之光》中的环境背景受到了理性至上思想的极大约束。在当时,在文艺复兴以后,整个社会都被理性至上的思想文化所主宰着。以往对其他外在权威以及神的信仰统统被理性至上所取代。于是,在理性至上的控制下,任何事物都要用理性来衡量。在理性至上思想的约束下,人们失去了思想上的自由,精神也随之扭曲。于是,在小说中,作者艾丽斯·沃克对理性至上思想进行了大胆的颠覆,并积极地利用长期以来都处于理性的对立面的“疯癫”来作为根本基调。例如,在小说中,鲁滨孙便十分大胆地放开对女儿的约束,还给她买了“白色的连衣裙和玛丽珍皮鞋”,甚至还有“精致的方巾”等,充分体现出作者对理性至上思想的颠覆。其次,是对白人至上的颠覆。在小说中,白人总是自以为优于其他种族,因此总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状态俯视着其他种族。但是,作者却不以为然,反而大胆地对白人至上的思想文化进行着颠覆。而且在小说中,作者还借苏珊娜之口极力地对白人至上的思想文化进行了无情的鞭挞。苏珊娜说道,白人自己以为自己很高贵,“从来不研究他们自己”。但是,白人们却十分喜欢利用各种方式和方法来“研究我们”,例如写各种文章来“评论我们如何如何低劣”。但是,可笑的是,白人自己却不肯承认自己是多么的“不合拍”,而且十分恐惧了解到自己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巨大差距”。因此,白人们对其他种族的研究实质上是出于自卑的心理。再次,是对父权制度的颠覆。在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中,整个社会背景是以父权制为中心的,男性在社会中处于高高在上的主体地位并堂而皇之地控制着女性,小说中的女性们深受其害。于是,在苦苦挣扎之后,波琳便爱上了关心她的吉娜,两人建立了同性的恋爱关系。两个人的这一行径在小说中所处的时代显然是惊世骇俗的,也是对父权制度的极大颠覆。但是,也十分积极地给当时饱受父权制度压迫和损害的女性开辟出一条全新的生路。同性恋使女性不再受到父权制度的过多统治,在性方面不必再像之前那样完全依赖于男性,女性具有自己选择伴侣的权利,彻底颠覆了以往的父权制度。
在《父亲的微笑之光》中,处于宗教统治地位的是基督教,基督教广泛地向人们宣扬着人类统治地球的思想。但是,作者所描写的孟多族是一个并不存在的民族,作为一个有色人种部落,他们在历经磨难之后却仍然保留着最初的信仰。通过对孟多族的宗教信仰的描写,作者将基督教的虚伪本质完完全全地暴露了出来。《父亲的微笑之光》中的宗教思想首先体现在作者对种族和性别歧视的极力反对上。基督教认为,上帝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神灵,并将其具体化为一个白人男性。这显然就是将其他种族排斥在外。而且,基督教还认为,男人的肋骨创造了女性,并指明了现实社会中男性是处于主宰地位的,女人只是男性的附属品而已,基督教的这些思想显然具有鲜明的种族和性别倾向。但小说中的孟多族却认为万物有灵并尊重女性,是对基督教思想的极大冲击。其次,作者还在文中表达了对自然和女性的热爱。基督教认为人类可以随思地统治整个地球,提倡“人类中心主义”。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人们便开始大肆地伤害自然,破坏生态,甚至爆发战争。而小说中的孟多族则认为人和世界是息息相关的一个整体,人类应该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并积极地保持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平等以及和谐。而且,孟多族还十分尊重女性,不但不像基督教那样认为她们是邪恶的、下贱的,反而认为她们和男人们一样是处于平等地位的,甚至还将女性当做大自然的化身来爱护。作者还提出要重视人的欲望。基督教认为人们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苦修来战胜自己的各种欲望,从而使自己的精神离上帝更近一些。例如,小说中的鲁滨孙便通过鞭打自己偷尝禁果的女儿来使其摆脱身体上的欲望。但是,孟多族却认为任由欲望是合情合理的,甚至认为,做爱会令人“离上帝更近”。所以说,孟多族从自身的宗教信仰出发,十分重视人的权利,尊重人性。
《父亲的微笑之光》的艺术魅力首先体现在其高超的叙述技巧上。首先,叙事结构十分新颖。在传统的小说叙事过程中,使用的叙述结构大多是将情节和故事作为核心,并采用统一视角的方式来具体叙述。但是在《父亲的微笑之光》中,作者艾丽斯·沃克匠心独运,运用十分新颖的方式来进行叙事。作者抛弃了以往的叙述模式,积极地采用多元化和碎片化的形式来展开叙述,并更好地对小说的主题进行表达。于是,通过阅读我们便看到,《父亲的微笑之光》整体是由多个长短不一但是内在联系却十分紧密的片段组成的,而且不同的片段之间还应用了不同的叙述视角,具体的叙述过程中也呈现出场景和视角的不断切换,十分新颖独特。其次,叙事艺术十分独特。在具体的叙事方面,小说也体现出十分独特的叙述艺术,即巧妙地利用了各种叙述声音。叙述声音指的是在具体的叙事过程中利用不同类型的叙述者来对故事情节进行具体的讲述,《父亲的微笑之光》中便应用了三种不同的叙事声音。首先,是集体型叙事声音的广泛应用。在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所应用的叙事声音中,集体型叙事声音是运用得最大而且最广泛的一种。具体来讲,集体叙事声音是指在具体的叙述过程中,将某个特定的群体作为叙述的主题,并予以叙述的绝对权利。然后,通过这一群体的叙述来实现对整个故事情节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立体的叙述。小说中的孟多人马努列多便是一个叙述全体的代表人物,在他的亡灵和父亲的亡灵进行交谈的时候,马努列多便说到了“我们”,而不是“我”。其次,小说中还应用了较多的个人型+作者型叙事声音。整体来看,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中的大多数人物都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来自我讲述。但是,在以个人型叙述为主的过程中,实质上也具有作者型叙述的特点。例如,在小说中,亡灵的身份十分特殊,可以自由地进出人物的心理和梦境,不受约束。因此,亡灵编辑具有第一人称的叙述特点,也兼具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功能,即作者型的叙述声音。
作为黑人妇女的“辩护士”,作者在小说中为大家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女性人物,还积极地通过对小说中不同女性的遭遇和思想活动等的描写,使整部小说充满了生态女性主义特色。在小说中,女性和自然之间有着干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尽管生活十分曲折,但最终还是获得了觉醒。而且,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出发,男人与女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应该积极地维持和谐的关系。首先,作者对处于父权制度下的自然和女性的实际境况进行了描写。小说中描写的女性和自然紧密相关,并像自然一样遭到占有和破坏。例如,麦格德琳娜十分热爱自然,开心地奔跑在山间的小溪边。但她的生活却受到父亲的管制和“鞭打”,即体现出“人类中心主义”对自然的践踏以及生态女性主义下女性和自然的紧密联系。其次,小说以大量笔墨描写了女性的觉醒和救赎。小说中描写了女性的挣扎和抗争,集中体现出生态女性主义下的女性自我思识的复苏和积极的自我救赎,是十分正面的生态女性主义宣扬。例如,在小说中,麦格德琳娜虽然受到父亲的严格约束,但仍然坚持和小伙伴们玩耍,并大胆地偷吃禁果。最后,作者还大声疾呼,希望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来看,小说通过对生死以及现实和虚拟世界的描写,让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只有改善人和自然的关系,并尊重女性、爱护自然,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美好的精神家园。在这个美丽新世界里,男人与女人以及人与自然都可以和谐共处,相亲相爱。
作为一剂匡正时弊的良药,作者艾丽斯·沃克利用细致的笔触对不同人物的忏悔和挣扎等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向我们展现出深厚的思想文化内涵。在小说中,作者巧妙地运用独特的叙事手法,利用各种叙事声音,充分地表达着自己的颠覆思想,也在极力地主张回归非洲文化传统,并以此表达自己鲜明的宗教思想。总之,虽然与之前曾荣获普利策文学奖的《紫色》相比《父亲的微笑之光》并没有取得重大的突破,但其思想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还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