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红
摘 要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在平时学习中,学生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对于这些错误,如果我们教师能进一步分析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并透过错误发现有关的问题,在“错误”上做文章,就可变“废”为“宝”,将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化蛹成蝶,让“错误”美丽起来。
关键词 小学生 学习错误 化蛹成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104-02
一、师生共建易错题集,变“废”为“宝”
学生们在学习数学尤其是练习或者考试的时候,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易错题,而这些错题往往是学生学习知识时所产生的漏洞。那么,如何弥补这些漏洞,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呢?
1.建立易错题集
错题集不是简单地将错题罗列出来,而是应该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整理,同时更重要的是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和预防类似错误出现的方法。
(1)学生层面。每周将错题整理一次且数量不宜多,整理错题分三步走,首先,把做错的题目和错误的解答过程照原样抄下来,用色笔圈出错误的地方,然后分析出错的原因。
(2)教师层面。①明确错题的考点。将错题考查的知识点,在错题本中一一罗列出来。②找出知识的盲点。对错题的错因进行重点诊断,找出错题考点知识链中的薄弱环节(即盲点),并用色笔在错题本中做出醒目标志。③链接相关知识点。对该错题考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对同类的题型进行归类,实现知识迁移,举一反三。
2.运用错题集
(1)学生层面。①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错题集不是把做错的题目记下来就完结了,平时可要求学生每周抽一定时间,把本周收集的错题再做一遍。比如:每个星期将一节辅导课或者一节数学课交给学生,回顾练习。②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基础,整理的错题是不同的,因此,可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交换互看错题集(一周一次),通过交流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得到启发,以此警示自己不犯类似错误,相互取长补短。
(2)教师层面。①将易错题融入备课环节。错题既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学失误所在。将错题集做为备课的依据,既能减少教学失误,也能使备课更加注重细节。特别是再进行下一次备课时加以注意,以避免或减少学生的出错率。例如:教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时,学生往往出现以下问题:一是试商不准确,随意性大,造成余数比除数大;二是不知商应写在什么数位上,如有的学生将“400€?0”的结果算成2,就是因为商的定位不准确的缘故。学生之所以会出现以上错误,原因有三点:一是除法笔算思维过程复杂,要用到加法、减法、乘法三种运算方法,学生对其中的算理难以理解、接受,造成商的定位不准确;二是数据较大,学生的估算能力弱,试商的正确性低;三是对除法意义理解不深刻,忽略了“余数要小于除数”的要求。基于对以上易错点的认识,我在设计教案时,首先安排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的复习,接着补充信息引出除数是两位数的算式,再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商的书写位置及试商的基本技巧,让学生在迁移中学习新知。这样,很好地防止了易错点的出现,提升了学生的计算能力。②利用错题巧复习。进入复习阶段,为了避免题海战术,“错题集”就成为教师手中的定海神针,此时,教师可根据错题暴露出的知识缺陷,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并设计不同层次的综合训练习题,引导学生练习,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巧用错误资源促发展,化“蛹”成“蝶”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的现象,而且学生的错误都是有原因的,作为教师应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深挖其本质,将错误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及时发现和有效利用这一资源,错误就会化“蛹”成“蝶”。
(1)将错就错。在教学中,当学生回答问题或解题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要立即予以纠正,而是巧妙地利用“错误”,灵活地处理和调整教学内容,把错误看做一种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教学西师版(六上)《一个数除以分数》一课,学生探究900€?/4的算理时,有一个同学说“这个算式可以理解为把900米平均分成4份,取了其中的3份,所以先用900€?再乘以3”,面对这样的错误,教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画线段图,引导学生分析理解3/4分表示把1分钟平均分成4份,取了其中的3份,并不是把900米平均分成4份。900米只是3个1/4分所行的路程,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这个算理是不对的。
(2)以错论错。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错误”展示出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分析错误的原因。从而改正错误,获得正确的认识,这样能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西师版(3下)《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有学生将3.25读作:三点二十五,于是教师将这一错误读法板书在黑板上,让全班同学辨析讨论,很快大家就统一认识:小数部分跟整数部分的读法是不同的,小数部分正确的读法是顺次读出每一位数字。
(3)顺错改错。作为老师要善于从学生的“错误”中找到合理或闪光的因素,顺着“错误”,迎“错”而上,及时进行点拨引导,启发思考,从错误中引出正确的解法。例如:当学生认识垂线后,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时,有部分同学将垂线段与垂线混淆,对于这一错误信息,教师将其板演到黑板上,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能不能延长”“为什么不能”通过两个问题的讨论,帮助学生正确建立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同时,进一步区分垂线与垂线段的不同。
正如华应龙老师说的:差错的价值有时并不在差错本身,而在于师生从中获得新的启迪。对教师而言,学生的“错误”是机遇,是挑战,更是教育智慧的折射。
(责任编辑 全 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