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园园,周连,吴俊,张秀珍,丁震,陈晓东
(1.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南京 210009;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9)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的迅猛增加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空气污染状况十分堪忧[1-2]。2013 年 1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报告指出,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位于中国,中国的500个大型城市中达到WHO空气质量标准的城市不到1%。南京市作为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之一,近年来灰霾天气频发,PM2.5污染越来越严重,其环境质量不仅对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有影响,而且对居民身体健康状况也有很大的影响。人们生活的空间逐渐向高处发展,因此,调查研究生活居住区的颗粒物的垂直分布情况是很有必要的。本研究在南京某居民区内设立两个监测点,分别距离地面1.5 m和15 m,采集生活区春、夏、秋、冬季PM2.5及春夏季PM10质量浓度并分析研究其分布特征。
所用采样器为智能中流量总悬浮微粒采样器(TH-150),使用前进行校准,以保证采样结果的准确性。使用的滤膜为Waterman玻璃纤维滤膜和石英滤膜。采样前,滤膜先放置马弗炉内高温灰化,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平衡,最后称质量并记录。
在某居民区垂直高度设2个监测点(1.5 m、15 m),于春季(2012年5月10~16日)、夏季(2012年7月19~25日)、秋季(2012年11月13~19日)和冬季(2013年1月10~16日)采集 PM2.5,PM2.5用玻璃纤维滤膜和石英滤膜两种滤膜同时采集,为后期PM2.5成分分析做准备;PM10于春夏季监测,且用玻璃纤维滤膜。采样前后滤膜经过统一处理后,用万分之一天平准确称质量,分别记录采样前后滤膜的质量,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质量差及采样体积,用质量法计算出可吸入颗粒物浓度。
采用Excel 2007进行数据录入与整理,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不同季节的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 H 检验,PM2.5和 PM10质量浓度不同高度的差异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用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PM2.5与PM10之间的关系及不同气象因素对两种颗粒物浓度的影响,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M2.5由玻璃纤维滤膜和石英滤膜同时采集,并于春、夏、秋、冬季在不同高度进行监测,共采集16组,每组7张膜,共得样品膜112张。见表1。
PM10只于春、夏季在不同高度用玻璃纤维滤膜采集,共采集4组,每组7张膜,共得样品膜28张。见表2。
参考我国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GB 3095-2012)日平均值(PM2.5日均值 0.075 mg·m-3,PM10日均值 0.150 mg·m-3),南京市 PM2.5超标率为 41%,春、夏、秋、冬季的 PM2.5超标率分别为 28.6%、10.7% 、28.6% 、100% ,冬季 PM2.5污染严重,超标近 2倍。春、夏季PM10浓度均未超过国家标准。
2.2.1 不同季节 PM2.5、PM10质量浓度的比较 结合表1,两种滤膜采集的PM2.5质量浓度冬季最高,其次是春季、秋季,夏季最低。利用多个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PM2.5质量浓度季节差异,结果显示:由两种滤膜采集的不同季节的PM2.5质量浓度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 P<0.001),不同高度采集的 PM2.5质量浓度也有显著的季节差异(均P<0.001)(表3)。
表1 不同高度各个季节PM2.5质量浓度(± s,n=28)Tab 1 The concentrations of PM2.5of different height in four seasons(± s,n=28)
表1 不同高度各个季节PM2.5质量浓度(± s,n=28)Tab 1 The concentrations of PM2.5of different height in four seasons(± s,n=28)
a指玻璃纤维滤膜;b指石英滤膜
指 标 高度/m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ρ(PM2.5)a/(mg·m -3)1.5 0.070 ±0.018 0.045 ±0.023 0.093 ±0.011 0.135 ±0.036 15 0.068 ±0.015 0.051 ±0.025 0.070 ±0.015 0.132 ±0.040 ρ(PM2.5)b/(mg·m -3)1.5 0.051 ±0.013 0.030 ±0.022 0.086 ±0.012 0.148 ±0.042 15 0.071 ±0.017 0.037 ±0.025 0.058 ±0.017 0.129 ±0.039
表2 不同高度春、夏季PM10质量浓度± s,n=14)Tab 2 The concentrations of PM10of different height in spring and summer± s,n=14)
表2 不同高度春、夏季PM10质量浓度± s,n=14)Tab 2 The concentrations of PM10of different height in spring and summer± s,n=14)
指 标 高度/m 春季 夏季ρ(PM10)/(mg·m -3)1.5 0.112 ±0.025 0.088 ±0.026 15 0.121 ±0.027 0.095 ±0.029
结合表2,春季PM10质量浓度高于夏季,通过两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得出,春、夏季不同高度,PM10质量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表3)。
2.2.2 PM2.5和 PM10质量浓度连续 7 d 的变化 本次实验在春、夏、冬季进行为期7 d的现场监测,秋季两个监测点同步监测从15号(周四)开始,周四为一周的开始,采样时间包含休息日和工作日,如图1所示。由连续7 d的采样结果得出:对于PM2.5来说,夏季工作日和休息日质量浓度最低,春季、秋季次之,冬季最高,工作日PM2.5质量浓度均低于休息日(夏季则相反);对于PM10,春夏季工作日质量浓度均高于休息日。
表3 不同季节不同滤膜PM2.5和PM10质量浓度差异Tab 3 Differences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PM2.5and PM10membranes in different seasons
图1 不同季节PM2.5、PM10质量浓度的周期性变化趋势Fig 1 Periodic change of PM2.5and PM10concentrations in different seasons
图2为春、冬两季PM2.5质量浓度的垂直变化趋势,随着高度的增加,春季PM2.5质量浓度逐渐升高,而冬季PM2.5质量浓度则呈现下降的趋势。经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春、冬季节不同高度处,PM2.5质量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且冬季 PM2.5质量浓度远远高于春季。另外PM2.5和PM10两种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趋势相似(图3),1.5 m和15 m两个高度处春夏两季的 PM2.5与 PM10的比值分别为 0.63、0.51 和0.56、0.43,PM2.5在 PM10中占有很高的比例,随着高度的增加比值有减小的趋势。经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PM2.5与 PM10呈显著性相关关系(图 4)。
PM10、PM2.5的质量浓度变化除受污染源的影响外,主要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对PM10和PM2.5质量浓度与风速、本站气压、温度和水平能见度进行线性相关性统计分析显示,PM10和PM2.5质量浓度与能见度、本站气压和风速相关性较好,与气温相关性较差。PM2.5质量浓度与气压和能见度呈负相关,其中秋、冬季相关系数较大,春、夏季相对较小。春季PM10、PM2.5质量浓度与风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图5)。
图2 春、冬季节PM2.5质量浓度随采样日期的垂直变化Fig 2 The vertical changes of PM2.5concentration in spring and winter with sampling dates
图3 夏季PM10、PM2.5质量浓度随采样时间的变化趋势Fig 3 The changes of PM10and PM2.5concentrations with sampling dates in summer
图4 春、夏季PM10质量浓度与PM2.5质量浓度的散点图Fig 4 The scatter of PM10and PM2.5concentration in spring and summer
颗粒物污染的健康危害包括急性危害和慢性危害,其涵盖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交通伤害等各个环节[3-6]。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均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且心血管疾病入院率和死亡率与粒径有关,PM2.5的危害高于 PM10[7]。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PM2.5浓度水平很高。在上海等地的研究[3]发现,PM2.5与每日死亡率有显著的关联性。Samet等[4]对美国20个城市发现,PM10与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死亡有关。本次研究发现,南京市某居民区PM10质量浓度未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PM2.5超标率为41%,均低于 2002 年南京市(PM10为 72% ,PM2.5为 92%)[8]、2005 年哈尔滨市(PM10为 50%)[9]、2012 年贵阳市(PM10为 15% ,PM2.5为 50%)[10]。
图5 春季PM2.5和PM10质量浓度与风速的散点图Fig 5 The scatter of PM2.5and PM10concentration and wind speed in spring
从季节性变化来看,林海鹏等[11]发现兰州市某城区PM10和PM2.5浓度值呈现冬季高于夏季的整体特点。本研究结果显示,所监测小区冬季PM2.5质量浓度最高,其次是春季、秋季,夏季最低,冬季PM2.5质量浓度远远超过夏季。这是由于冬季温度降低,燃料用量多,燃烧产生的颗粒物对大气颗粒物贡献值相对较大,同时辐射与光化学反应减弱,大气稳定度高,污染物扩散能力低的缘故。说明南京市某居民区细颗粒物污染严重,需要进一步治理。
从连续7 d的变化来看,春、秋、冬季工作日PM2.5质量浓度均低于休息日,同时冬季PM2.5浓度在工作日周二最高,休息日周日最低,这与魏玉香等[12]得出的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周二最高、周六最低的结果不完全相同。这可能与监测点的选取及采样期间的气象条件有关,同时这与居民活动密切相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有关南京市颗粒物浓度垂直变化的研究少见报道。孔春霞等[13]研究发现,随高度增加夏季和秋季的PM10和PM2.5平均质量浓度均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而且不同高度颗粒物浓度的相对含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本研究显示,随着高度的增加,春季PM2.5质量浓度逐渐升高,而冬季PM2.5质量浓度逐渐下降,这可能是由采样地点及监测点高度不同造成的。从夏季PM2.5和PM10质量浓度变化趋势图来看,两者变化趋势相似。丁国安等[14]证明城市冠层中存在空气污染物的同位相时空分布特征,本结果与此结论一致。说明夏季大气颗粒物粗细粒子的相对含量比例分布较稳定。也有研究证明,降水能减少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并能使降水后一段时间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保持在较低水平[15]。本次在春季监测期间,5月13日和5月14日有降雨出现,不同高度PM10和PM2.5质量浓度明显降低,说明雨水对粗细颗粒物有很好的冲刷作用。本次研究时间较短,颗粒物质量浓度日变化规律不明显,要准确地评估南京市空气质量,还需要长期逐日连续的多点监测、PM2.5成分分析以及对气态污染物(如NO2、O3等)的进一步研究。
[1]CHEN B,HONG C,KAN H.Exposures and health outcomes from outdoor air pollutants in China[J].Toxicology,2004,198(1-3):291-300.
[2]Anonymous.China:the air pollution capital of the world[J].Lancet,2005,366(9499):1761-1762.
[3]KAN H,LONDON S J,CHEN G,et al,Differentiating the effects of fine and coarse particles on daily mortality in Shanghai,China[J].Environ Int,2007,33(3):376-384.
[4]SAMET J M,DOMINICI F,CURRIERO F C,et al.Fine particulate airpollution and mortality in 20 U.S.cities,1987-1994[J].N Engl J Med,2000,343(24):1742-1749.
[5]DOCKERY D W,POPE C A 3rd,XU X,et al.An association between air pollution and mortality in six U.S.cities[J].N Engl J Med,1993,329(24):1753-1759.
[6]KÜNZLI N,KAISER R,MEDINA S,et al.Public-health impact of outdoor and traffic-related air pollution:a European assessment[J].Lancet,2000,356(9232):795-801.
[7]常旭红,张钰,吴建茹,等.大气颗粒物暴露与人体心血管疾病急性效应关系研究的系统评价[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1(1):1-8.
[8]黄鹂鸣,王格慧,王荟,等.南京市空气中颗粒物 PM10、PM2.5污染水平[J].中国环境科学,2002,22(4):334-337.
[9]王琨,王文帅,李宏伟,等.城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时空分布分析[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9,26(2):220-223.
[10]徐兰,高庚申,安裕敏.贵阳市某城区大气中TSP、PM10、PM2.5污染水平研究[J].三峡环境与生态,2012,34(5):8-10.
[11]林海鹏,武晓燕,战景明,等.兰州市某城区冬夏季大气颗粒物及重金属的污染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12,32(5):810-815.
[12]魏玉香,童尧青,银燕,等.南京 SO2、NO2和 PM10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大气科学学报,2009,32(3):451-457.
[13]孔春霞,郭胜利,汤莉莉.南京市生活区夏秋季节大气颗粒物垂直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11):35-38.
[14]丁国安,陈尊裕,高志球,等.北京城区低层大气PM10和PM2.5垂直结构及其动力特征[J].中国科学 D 辑:地球科学,2005,35(增刊 1):31-44.
[15]尹振东.气象条件对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30(3):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