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体育行为提升老年人生命质量的研究

2014-09-03 06:17费加明刘志民
中国医药导报 2014年20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老年人生命

费加明 刘志民

1.上海体育学院休闲与艺术学院,上海 200438;2.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化问题,是21世纪人类社会的共同挑战。毋庸置疑,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摆在了我国政府和社会的面前,且有愈演愈烈之势。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人人口已达1.7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比例还在上升,国家统计局的公报显示,2012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4.3%[1]。据预测,到201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2],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4亿,老龄人口比例将达到30%以上[3]。人口老龄化直接引起流行病学框架结构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道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大量发生和流行。老年人是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最主要患病人群。我国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査和2009年原卫生部公布的卫生统计年报数据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中,常见慢性病的患病率为64.54%[4]。在党的十八大提出“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大背景下,以及报告中指出的“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5],为老年人体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在我国特有的人口国情下,研究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方式是否健康、科学,对这一群体生命质量的保持和提升、更好地践行“体育即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老年人在社会融合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的阻碍,而生命质量的高低与老年人口问题有着最为紧密的关系。老年个体能否合理利用自身拥有的各种社会资源,达到自我内在的和谐以及与社会环境的和谐,使晚年生活过得更有尊严和体面,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下,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中国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产生了哪些问题?为什么体育可以提升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体育又是如何去提升老年人生命质量?基于此,本研究对目前我国老龄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积极的干预对策,旨在为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加强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借鉴与参考。

1 生命质量的概念及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

1.1 生命质量概念的界定

生命质量又被称为生存质量、生活质量、生活品质、生活质素等,在社会学领域中一般称之为生活质量最为合适,而在医学等领域则称为生存质量和生命质量更能反映其学科特征。社会学研究生命质量主要分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上是指人口群体的生命质量,如对世界、国家或某一地区人口总数生活质量的研究,而微观则具体到个人或家庭人口小群体生活质量的研究。有关生命质量的概念,由于生活环境、价值观念、文化传统、历史渊源等不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各国人民对生命质量的含义有着不同的诠释。Jenney等[6]认为:生命质量是一个包括生理及心理特征及其受限程度的广泛概念,它描述个人执行功能并从中获得满足的能力。Levi[7]认为:生命质量是对个体或群体所感受到的身体、心理、社会各方面良好适应状态的一种综合测量,而测得的结果是用幸福感、满意感或满足感来表示的。WHO将生命质量定义为: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生活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事情的有关生活状态的体验,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4个方面[8]。随着国内外各相关学科领域对生命质量的研究不断深入,相对较为认同的观点是:生命质量是对由个体或群体所感受到躯体、心理、社会各方面良好适应状态的一种综合测量。这种多维结构由3个方面所组成:①躯体健康:包括患病情况、慢性症状及自我评价的健康;②心理健康:包括焦虑、抑郁、人知、幸福感、满意程度等内容;③社会健康:涉及到社会网络的大小、社会交往的频率、社会参与程度等。尽管如此,仍有学者认为生命质量的概念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一个统一公正、科学完善的标准。

1.2 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年人的生命质量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9-10]。生命质量是一个包括生理和心理特征及其程度的广泛概念,是一种在主观上和客观上评价人群健康状况的综合性指标。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也是当前老年医学、社会学、人类学、伦理学等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生命质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本质量,指个体的身心和智力状态,是区分正常人与不合格人的标准;二是相对质量,即生命与他人、社会相互作用的道德意义状态[11]。国内有关老年人生命质量研究较多,性别、年龄、收入、慢性病、居住模式、文化程度等影响老年人的生命质量[12-13]。有专家研究指出,社会经济地位高低、身体生理心理健康状况、家庭生活(家庭和睦、子女孝顺、配偶健在等)质量、能否自己支配自己的爱好如吸烟、听戏、旅行、锻炼等不受限制是影响老年人的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14]。张强等[15]经过多因素分析研究表明,影响老年人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是否患慢性病、年龄、受教育年限等,其中老年人是否患有慢性病是影响其生命质量的最主要因素。Hachisuka等[16]研究发现,具有躯体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低于没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人,除心理健康外均有明显差异,表明慢性疾病是关系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子,可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躯体功能和社会活动功能。这也提示有关部门,加强慢性病的防治,提高老年人的医疗保障水平,是改善老年人生命质量的最有效途径。同时关心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建立良好的社区服务体系,丰富老年人的文化体育生活,改善其生活条件,帮助老年人逐步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体育生活方式,对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7-18]。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经济因素对老年人生命质量也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养老保障。研究表明,城市和农村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差异很大,这与城市的社会经济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公共服务基本条件等比农村好有关。这与王化波等[19]对珠海市城乡老年人生命质量因子分析的结果类似,经济条件是老年人保障其良好生活质量的基础,收入越高,生命质量越高。有专家研究证实,慢性病、睡眠食欲和闲暇生活方式、婚姻家庭因素和社会支持等是保持和提升老年人生命质量的重要影响因子[20]。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可见,年龄、某些慢性疾病(糖尿病、骨关节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疾病)、经历负性生活事件及负性心理感受(离退休、自觉不中用、小心眼儿、老伴去世、子女受挫、与老伴不和、经济困难等)可对老年人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造成影响[21]。因此,老年人与家人、亲朋、邻里等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困难时能够及时得到帮助,能够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容易出现健忘、疑心重、孤独感和死亡感等心理问题,如果家人或社区能够及时地关注,多陪老人聊天,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或社区活动,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影响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因素涉及到许多层面,按照因素的重要性来说,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释:有无慢性疾病、社会经济地位高低、婚姻居住状况、闲暇生活方式、受教育水平等。

2 体育锻炼满足老年人生命质量提升的价值诉求

科学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降低应激反应、调节情绪、增强心理健康、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因此,体育锻炼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方式,已广为中国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接受。体育的功能大致可分为三种,即健身、健心和社会适应。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年人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与此同时,关于老年人的生命质量问题也凸显出来,如对老年人的社会排斥、老年人缺乏关爱等。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这些问题呈现加剧之势。而体育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科学健康的促进老年人社会适应和提升生命质量的方式,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背景下可发挥其重要作用。

2.1 体育锻炼能够增强老年人的体质状况

体育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强身健体、愉悦身心,在运动中实现完满的健康状态。这也是体育最原始的功能。在进入老年后,老年人的社会关系、家庭地位都发生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刚退休的几年内最容易罹患各种慢性疾病。很多老年人不能很快接受自己是老年人的现实,无法适应自己的老年角色,加上由于年龄增大,身体的新陈代谢能力明显降低,各个器官的功能逐步出现一系列的老年性改变,在肌肉力量、耐力、平衡性、柔韧性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移动能力等方面显得尤为突出。没有规律运动习惯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极易引发身体上的障碍,罹患各种慢性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阻滞性肺部疾病、恶性肿瘤、类风湿关节炎等。老年人因活动能力水平降低,导致骨质疏松,非常容易跌倒,容易形成骨裂骨折等症状,极大地影响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生命质量,患病率的增大,医疗的消耗也随之水涨船高。而体育锻炼在增强老年人的体质、提升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长期适度、有规律的体力劳动和锻炼,能使老年人增强机体代谢能力,在体育活动中,老年人能够吸收较多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毒素,从而改善心肺功能,增强抵抗力,促进细胞的再生长,这样不仅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各种老年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还能延缓衰老,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老年人要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体育锻炼无疑是最重要的手段和途径之一。

2.2 体育锻炼有助于塑造老年人积极的人格

人们的基本人格倾向就是具有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适应能力。人们身上某些人格特质有助于人们应付外在压力,适应社会。因此,完善一个人的人格特性也就是在发展一个人的社会参与能力,完善老年人的人格特性也就是在发展老年人的社会适应能力。研究表明,进行体育运动对人格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把经常进行规律身体锻炼的老年人与没有进行过规律锻炼的老年人相比较发现,在心态、身体、社交能力等方面,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老年人都要优于很少甚至没有规律锻炼的老年人,这也就验证了,进行体育活动有助于老年人形成积极的人格,从而很好地提升了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2.3 体育锻炼有利于塑造老年人良好的心态

体育运动能够带给人们自信、自尊、自主和控制感,这种积极的自我肯定的心理有利于人们保持好的心境和积极向上的态度。体育运动可以使老年人更加有自信心来面对外界压力和新的生活环境,有较强的社会参与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老年人的情绪,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可以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从而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向往。自我心理肯定较强的人表现出一种自信、自尊心强和行为自主等心理优势感的特性。研究表明,体育锻炼与降低焦虑及抑郁水平、提高自尊、维护良好的心境及积极情绪状态有关。进行规律体育锻炼的老年人要比不进行体育锻炼或不规律锻炼的老年人更加自信。老年人通过锻炼提高自信,增加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敢于面对家庭或自身突发的事件、挫折等,从体育锻炼中形成心理优势感,再通过心理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让老年人更有信心来面对不断变化更新的外界环境,能更好地适应老年生活,积极融入老年社会,安享晚年。

2.4 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老年人更好地适应社会

当今社会,网络的发展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住同一幢楼的人很可能老死不相往来,人与人互相排斥提防,冷漠的情绪滋长,很多社会问题就由此而生。当老年人从单位退休回到社区,开始了新的生活,建立一个新的社交圈是十分必要的。而参与体育锻炼正是消除这种隔阂最好最容易的一种方式。在体育锻炼中,需要人们有竞争有合作。老年人通过体育活动也提高了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的能力。体育运动,尤其是集体的体育运动大大的增强了老年人的团队合作意识。研究也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和他人的关系更亲密,人际交往能力更强,能真切地感到人际关系的和谐。对于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来说,进行体育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可以增强老年人之间的交流,使之关系更加友好,让老人不会因儿女不在身边而感觉到孤单无助。老年人通过体育锻炼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并把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形成的交往、合作、竞争意识和行为迁移到日常生活中,使老人可以顺利地适应变化的人际环境。比较顺利地建立新的社交关系,有利于促进老年人的人际交往活动,促进老年人间的相互交流,在恢复自信的同时也能促进老年人舒缓情绪、减轻压力。稳固的交际圈也有助于老人交流生活和社会经验,互通信息,免遭欺骗。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老年人追求积极向上的荣誉感和人们之间相互交往的亲和感。老年人可以在体育活动感受到对集体、社团的信赖感、依托感和归属感;在家庭体育里,成员们可以在和睦欢乐的气氛中,享受天伦之乐的舒适感和稳定感。

体育运动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推动剂,更是解决老年人各种社会问题的关键手段之一,它培养了拥有健全人格的人,给社会生活注入了新鲜活力,协调了人际关系,使社会更加协调运行,稳定和谐。社会和政府应该更加重视体育运动的科学化、大众化、普及化和生活化发展。

3 加强体育锻炼提升老年人生命质量的路径探索

3.1 政府层面:财政、政策倾斜,提高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建设水平

国家体育总局刘鹏局长在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提出,“十一五”期间,公共体育服务覆盖面、全面健身场地设施还有较大差距,仍然是健身体育强国的基础性薄弱环节,“十二五”期间应以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核心,推动政府履行公共体育服务职能,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加大公共体育事业财政支出,特别是提高全民健身事业经费支出并保证可持续性。加强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提高体育设施的开放力度,在财政支出不足的部分可适当的由公共体育场馆提供公益性服务来弥补。这些措施具体在老年人身上就是要扩大体育锻炼的场地面积,以满足日益增多的老年人的健身需求。在场地内多建造一些适合老年人的锻炼设施,对设施要进行及时的维修与维护。在一些老年人比较密集的公园内,可以搭建一些室内场馆,或者向老人免费或是优惠开放公共体育场馆,以保证在阴雨天气老年人的锻炼计划能够得到正常进行,特别是最近一两年的时间,很多城市空气质量较差,雾霾盛行,室外环境状况非常不好,需要更多的室内场地设施来满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健身需求。

我国1995年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都赋予了公民依法参与体育活动的权力。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老年人群的社会福利、生活安排、身心健康和生命质量等成为政府和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体育作为一项基本的人权,老年人除了享有基本的体育权利以外,还应享受特殊的体育权益保障。我国《体育法》第16条、46条,《全民健身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32条、第35条都对老年人体育权益进行了立法保障。虽然法律法规赋予了老年人依法参加体育活动的权利,但大多数法规条款的可操作性不强,没有明确提出如何保护老年人的体育权利。在体育立法上缺乏系统性、规范性,保障性不高,在执法上缺乏专业性的监督。针对老年人权益保障等法律存在的问题,有专家呼吁加快《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订,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和刚性,去掉“国家鼓励”、“提倡”、“国家应当重视”等空泛的词语。目前,《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已基本修订完成,在完善的基础上,推动高法出台相关的法律解释,并强调人大的监督。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利用这一契机,加快体育配套立法的速度,制订《老年人体育权益保障法》,以立法的形式保障行政管理的有效性,切实保障老年人体育权利落实到实处。

3.2 社会层面:汇聚社会各方力量,建立老年人社区体育组织

为了更好地使体育促进老年人适应社会,提升其生命质量,除了依靠政府各方面的支持外,社会方面的支撑同样也不可或缺。

在我国,社区是城市中特有的基层组织,也是和群众联系最紧密的组织。完善的社区体育对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群身心有着无法比拟的积极影响。目前各城市都已相继发展社区体育,但由于我国半官半民的社区居委会的行政管理体制,导致大部分是由政府、社区委任的行政负责人负责老年体育组织工作任务,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拉远了与老年人的距离,在老年人中也缺乏号召力。老年人最为关心的是与自己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事。因此社区应尽量放权,建立老年自我管理社区体育组织,发动一些愿为大家服务、文化程度较高或是退休前有管理经验的老年人,让他们成为老年体育组织中的管理组织者,直接参与到社区老年体育组织的管理中来。同龄人最了解同龄人的想法和感受。这样,就能让这些老年管理者从自身出发,同其他老年人沟通交流,发挥更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更好地调动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未参与到管理层的老年人也会很好的配合与自己年纪相仿的老年管理者的工作,进入到社区老年体育组织的自我管理模式中。与此同时,社区协助配合老年人完成老年社区体育组织工作方案、计划的制订与活动的安排,在全过程上监督和指导老年人管理工作和老年社区体育组织的运行。这样既会让老年人有主人翁的地位感,又可以让老年人感到背后有强大的支撑力量。

3.3 家庭和自身层面:子女和其他家庭成员的鼓励

美国著名的民族学家、人类学家摩尔根认为,家庭是能动的因素[22]。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这种群体有着和其他群体组织无法取代的特性。中国传统的观念就是“养儿防老”,老年人对子女和家庭有着很高的期望,他们对于子女和家庭有着非常强的依赖性。在老年人体育锻炼方面,子女和家庭的支持起着无法代替的作用。子女要鼓励自己父母多出去进行体育锻炼,适当为父母提供必需的体育用品、体育锻炼器材等方面的物质支持。在精神上不要给予老人过多的负担,让老人轻松去锻炼,更多地去支持老年人参与街道、社区体育组织,有时间和条件的可以亲自带领他们去锻炼身体,在陪伴和照护的过程中增强了亲子关系,融洽了家庭感情,使老年人享受到体育带给他们的天伦之乐[23]。促进人体健康是体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老年人通过长时间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能够保持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24-26]。体育是力量与美的结合,擅长运动的老人,在一些有观赏性的项目上,例如舞剑、太极、广场舞等,可以展示自己的运动能力,让自己更有信心和勇气去面对老年生活。在社会交往方面,体育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三五成群的老人在公园里能够围绕体育这个话题展开交往,互通信息,形成固定的生活圈。体育锻炼有一定的康复功能,老年人是一个多发病的群体,通过体育锻炼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身体疾病的康复,摆脱行动不便所带来的痛苦。体育也可以是竞技运动,老年人通过社区或村里组织的老年人运动会,赢取比赛以满足自己的成就需要,在退休之余重新找到新的生活目标。很大一部分老年人在退休之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社会角色,身体及能力的退化会造成心情的压抑,体育是放松心情、排除抑郁情绪的最好方法,通过体育锻炼能重获良好心态,反过来促进身体健康。体育文化博大精深,老年人退休之后,通过经常锻炼,能培养自己对体育的兴趣,寻找新的注意力,既能消磨时间,也能陶冶身心。体育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老年人在锻炼过程中,有足够的追求余地。

[1]郅玉玲.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岳颂东.对我国建立老年护理制度的初步构想[J].决策咨询通讯,2008,(3):90-91.

[3]杜鹏.人口老龄化与老龄问题 [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

[5]十八大报告全文[R].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557/351494/index.html.

[6]Jenney ME,Kane RL,Lurie N,et al.Developing a measure of health outcomes in survivors of childhood cancer:a review of the issues[J].Med Pediatr Oncol,1995,24:145-153.

[7]Levi L.Psychosoci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Psychoso cially mediated effects of physical environmental fac tors[J].Scand J Work Environ Health,1997,23(supple 3):47-52.

[8]WHO.Report of the WHO Meeting on the Assessment of Quality of life in the Health Care[R].WHO,1991.

[9]张媛春,李顺祥,李六九,等.玉溪市离退休老年人生命质量状况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5):297.

[10]杨洁,潘家秀,陶沁.贵州省两县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状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0,27(3):419-420.

[11]林亚君.对生命脉质量与生命脉数量内涵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4):291-292.

[12]徐红,肖静,庄勋,等.南通市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4):1450-1453

[13]付勤,谢建平.深圳市老年人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8):1026-1027.

[14]李金平,徐德均,邓克维.体育锻炼对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影响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5):1505.

[15]张强,张琼,李宁秀.成都市城市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卫生研究,2007,36(5):586.

[16]Hachisuka K,Tsutsui Y,Kobayashi M,et al.Factor structure of satisfaction in daily life of elderly residents in Kitakyushu[J].Juoeh,1999,21(3):179-189.

[17]李丹,关维俊,马秀芳,等.老年公寓老年人生命质量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6,8(1):19-21.

[18]魏咏兰,贾勇,王琼,等.健康促进对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14(2):119-121.

[19]王化波,董文静.珠海市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J].人口学刊,2012,194(4):60-66.

[20]高月霞,陈德喜,庄勋,等.南通市老年人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6):3930.

[21]熊瑞锦,岳媛萍,康文雁.唐山市老年人生命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5):784.

[22]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M].杨东莼,马雍,马巨,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3]吴凌云,徐旭,马红梅.武汉市高龄老年人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4):121.

[24]刘葵娣.社区护理干预对农村老年人健康行为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8):127,129.

[25]潘海燕,金桂勤,杨斌,等.上海金桥社区2617名老年人体检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2):58-59.

[26]邱华丽,潘晓彦,扶慧腾,等.构建社区互助式养老平台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0):176-178.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老年人生命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