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庆超 陈瑛罡 王贵玉 黄睿 姜争 刘正 郁雷 乔天宇 王猛 王锡山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居恶性肿瘤中的第三及第四位,全球每年大约120万新发病例,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结直肠癌的复发和转移是其死亡的重要原因,如何有效控制腹腔复发和转移,巩固手术之后的治疗效果一直是研究的热点[2-3]。绿脓杆菌MSHA甘露糖敏感性菌毛株菌苗是一种具有甘露糖特异性配体的制剂,可与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基础性研究和临床应用都表明其具有显著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4-5]。本研究立足于此,在结直肠癌手术中将万特普安®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喷洒于腹腔内,观察和评价其腹腔用药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
收集2006年7月初至2007年10月在我科室行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患者病例,其中将术中未应用万特普安者119例作为对照组(A组),将术中腹腔应用万特普安者96例作为治疗组(B组)。A组中男性62例,女性57例,平均年龄57.4岁,构成比Dukes A期15.9%,Dukes B期32.8%,Dukes C期39.5%,Dukes D期11.8%;B组中男性55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58.1岁,构成比Dukes A期11.5%,Dukes B期34.4%,Dukes C期42.7%,Dukes D期11.5%。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和Dukes’分期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A组患者常规术前准备后接受相应的根治性或姑息性手术,切除原发肿瘤,清扫所属区域淋巴结。B组患者在手术基础上术中在腹腔内喷洒万特普安®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10 ml。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三天的体温变化、WBC升高情况、肠蠕动恢复情况、腹腔引流量、吻合口漏发生率等指标,患者随访。
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比A组(对照组)与B组(治疗组)术后第3日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2)。
表1 对照组与治疗组临床资料对比情况表
表2 对照组与治疗组之间术后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图1 III期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生存曲线图 图2 IV期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生存曲线图
对A组与B组术后生存情况随访5年,以死亡为结果事件,失访与未复发作为截尾,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本研究治疗组中III期患者中位生存率均略高于对照组(图1)。IV期患者生存曲线(图2),可见治疗组中位生存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近20年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临床中仍然是以手术治疗为主,对于那些病期相对较晚的患者而言,单纯手术治疗的效果远不能令人满意,目前针对结直肠癌的治疗正向多学科多手段的综合治疗发展。单纯手术治疗整体疗效五年生存率徘徊在50%左右,复发转移率高,其中,同期肝转移率可达25~28%,异时肝转移率30%[6-7]。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局部复发和转移,而导致局部复发和转移的主要因素可能为手术操作时癌细胞的脱落或癌栓随血液、淋巴液溢出,导致肿瘤细胞残留,微小转移病灶形成[8-9]。
由于麻醉及手术创伤打击所致术后短时间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为肿瘤细胞的转移创造了条件。因此,除了严格遵守无瘤原则之外,术中及术后早期给予提高患者免疫力的治疗显得尤其关键。随着对复发规律的深入研究和理解,近些年来围绕术前新辅助治疗、术中局部及术后早期干预的多层面干预策略研究正在被更多的学者重视并开展。术中腹腔用药作为一种区域性治疗,是近年来被广泛研究的一种干预方式,它既可以使药物在局部发挥作用,同时又可以通过腹膜吸收而在全身发挥作用。然而,术中局部干预手段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结直肠癌细胞表面以高甘露糖型糖链为主,其中高甘露糖型糖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0.3%,显著高于正常人5.4%[10]。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是MSHA菌毛株菌苗,具有甘露糖特异性配体,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抗肿瘤治疗中。有研究证明,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能全面提高及调整癌症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增强抑制和杀伤癌细胞的效应,对白血病、恶性淋巴瘤、肺癌等多种肿瘤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11-12]。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含有的MSHA减毒菌毛是甘露糖结合蛋白,与结直肠癌细胞表面的高甘露糖型糖链靶向结合,从而改变结直肠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本研究对根据患者肿瘤的生长位置的不同将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喷洒,使局部区域脱落或残存的肿瘤细胞可以处在高浓度药物中,在增加药效的同时可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有关研究表明,临床应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时,可能发生的的不良反应包括寒颤、发热和一过性腹痛等[13-14]。本研究对应用该药物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发现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这表明在术中腹腔给药方式安全可行。对两组中III期和IV期患者的生存分析显示,治疗组中位生存期均高于对照组,虽无统计学显著意义,但生存曲线的趋势可见两组患者早期生存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可能说明该给药方式对于肿瘤术后早期机会窗的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从而降低了早期复发的几率。此外,两组的远期生存率未见明显差异,考虑因该术中干预方式的不可持续性以及后续治疗对于该干预的掩盖效应所致。
综上所述,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有望作为一种具有调节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增强抑制和杀伤术后机会窗内肠癌肿瘤细胞功能的有效生物制剂在临床中推广应用,最终使众多的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从中获益。目前该药物腹腔用药联合术后给药的治疗方案对结直肠癌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正在进一步研究中。
[1] Cancer facts&figures 2013.Atlanta,American Cancer Society,2013.
[2] Kobsek-Larsen M,TboruP I,Diederichsen A,et al.Review of colorectal cancer and its metastases in rodant models:comParative asPects with those in humans.ComP Med,2000,50:16-26.
[3] 万德森.提高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诊治水平.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2002,8(1):2.
[4] 张明策,牟希亚.PA-MSHA菌苗的抗肿瘤活性和免疫调节作用.上海免疫学杂志,14(5):268-271.
[5] 杨志坚,张颖悟.绿脓杆菌PPA菌苗在小鼠中的抗肿瘤作用和免疫效应.上海免疫学杂志,1990,10(2):81-83.
[6] 郑树.结直肠癌转移复发的转化医学研究.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3,2(1):2-5.
[7] 王锡山.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时机的选择.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09,3(1):42-45.
[8] 詹学斌,杨新庆,岳卫红.结直肠癌术后的腹腔化疗.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1998,4(3):109.
[9] 汤钊猷主编.现代肿瘤学.第1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545-547.
[10] 邹宁,宫卫东,周媛,等.ConA识别的高甘露糖型糖蛋白在肿瘤患者血清中表达的研究.广东医学,2006,27(6):859-860.
[11] 孙文平,付红文,刘妮,等.PA-MSHA菌毛株疫苗对三种癌症患者免疫疗效的临床观察.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0,2:19-23.
[12] 刘妮,王其,康展云,等.绿脓杆菌MSHA菌毛株菌苗对恶性淋巴瘤的治疗及其机制初探.中国肿瘤临床,1997,24:520-523.
[13] 李志平,郝德治,杨玉琼,等.PA-MSHA菌苗辅助治疗恶性淋巴瘤临床研究.重庆医学,2000,29(2):170-172.
[14] 赵宜良,杨巍.绿慕安、卡铂对治疗胃癌术后癌性腹水临床观察胃癌腹水临床治疗体会.中华中西医杂志,2003,4(13):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