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于“心”,扬起心身医学的风樯

2014-09-03 08:06刘丽群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20期
关键词:保健心理

刘丽群

一场豪雨刚刚沐浴过初夏的北京。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心身门诊,记者见到了刚刚送走来访者的彭国球主任。军人出身的他,身姿挺拔、体态匀称,谈吐温和,举手投足间尽显一名军医的儒雅风采。采访开始后,他那低缓平和的语调,让人感觉如窗外的徐徐清风……

彭国球现任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八一大楼门诊部主任兼心身医学门诊主任,是一名资深保健医生和心理医生。在他30年的职业生涯中,其工作岗位有过几次大的转换——从内科到急诊,从急诊到保健,再到心理治疗,但无论工作角色如何转变,做一名好军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始终是他一路跋涉前行的动力,他一直心怀“医者仁心、大爱先行”的理念,执着地走到今天……

急诊易救人“身命”,

难救人“心命”

采访前记者了解到,1985年,从军医大学毕业的彭国球以优异的成绩被分配到解放军第三〇四医院(现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先后在大内科、重症监护科(ICU)、放射、检验、心电图、超声和病理等科室轮转两年多,又分别在血液、内分泌、神经内科等专科做了5年的住院医师。1992年医院新成立首都地区军队急救中心,他被选中,成为首批急诊医生,也是我国最早的、为数不多的急诊全科医生。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压力很大,对医疗技术、体力和心力的要求都很高,很多医生因为工作压力太大坚持不下来,但他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2年。

在急救部这个临床医学的最前沿阵地,每天都会见到各种各样甚至是千奇百怪的疑难患者,也会有许多生命垂危、命悬一线的伤病者需要急诊抢救,这最考验医生的知识、技能和爱心,也最需要医生的果断、勇敢和责任担当。十多年急诊急救的摸爬滚打,炼就了彭主任敏锐的观察力和严谨的分析能力以及快速判断病因、做出正确决策并采取有效救治措施的应急能力和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彭主任向记者介绍说,多年前,他在执行一次重大保健任务期间,一位政府高级官员在餐厅用餐,正在吃火锅时突然倒地,意识不清,呼吸停止,面部青紫。周围人被吓得手足无措,正在另一个餐厅用餐的彭主任迅速赶到现场,凭着多年的急救经验,很快便判断出患者系气道异物梗塞导致窒息,当即迅速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当时这种急救方法即使在医院掌握的人也不多,还远没有像现在这样普及),徒手就地抢救。很快患者气管里喷出一团豆腐,窒息解决了;一会儿,患者便长长地喘了口气,慢慢恢复了神志,得以起死回生。原来,这位领导一边吃火锅,一边和同桌人聊天,聊到兴头上,不经意间,将又烫又辣又麻的豆腐呛到了气管里,引起气道堵塞而危及生命,要是没有现场的快速准确判断和正确救治,后果将很严重。

彭国球在急救部工作十余年,参加上千次急救,看到了太多的悲欢离合、人情冷暖。然而,令彭主任感悟最更深刻的是“时间就是生命,不放弃不抛弃”的急救理念。

1996年急救的一个病人,对他的从医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谈起这段往事,彭主任深有感触地说,那是1996年初秋的一天早晨,风和日丽,气候宜人,正值他值班。一阵急促的救护车警报声响过后,一名刚满21岁的女大学生被送进了抢救室。原来,这名女生在家割腕、企图自杀,家人发现后呼叫120送来。接到患者后,彭主任紧急为那名女生清创处理伤口,幸亏发现及时,失血不多,女大学生没有生命危险,当天便出院了。哪知道,就在当晚,那名女生又因服了两瓶安眠药而再次送来急救部。当时,女大学生已昏迷不醒,彭主任和值班护士立即进行紧急抢救,又是洗胃,又是输液解毒,又是吸氧,又是心电呼吸监测等等,抢救了整整一晚后,女生终于苏醒了。留观治疗一天后,病情稳定,女大学生被接回了家。谁料,接连两次抢救后的第三天,那名女大学生又在家打开煤气自杀,再一次被家人及时发现,又经彭主任带领他的同事抢救后转危为安。一周后,那名女生开车故意撞上了道路中间的隔离栏,导致腿部骨折,再次被送进了三〇四医院急救部。

——短短两周,那名女生居然“不折不挠”地自杀了4次!当时,彭主任一直苦苦思索:是什么样的打击使一名花季女生如此强烈、如此反复地想尽办法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呢?“哀莫大于心死。”在与家长的沟通交谈中了解到,女生有一个比自己大一年级的男友,在女生家的全力支助下男友出国,原本说好一年后女生毕业也出国,一道留学生活,可男友刚刚出国两个月就无情地和她分手了,因此,女生便失去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认为只有自杀才能摆脱失恋的痛苦……

彭主任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他由此认识到:急诊医生只能挽救人肉体上的伤病,而心理上的“伤病”又有何药可医?现在的急诊易救人的“身命”,难救人的“心命”。他决定想办法帮助女生彻底走出心病的阴霾,要根治她心上的“伤病”。于是,彭主任为女生请来了一位心理医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和治疗,女生终于彻底从失恋的情感桎梏中解脱出来,重新树立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从这个特殊的病例中彭主任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急诊医生,以前仅仅是救助了病人的身体,只解决了表面问题;而有些患者需要更深层次的心理救助,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治疗;否则,急诊投入大量人力、精力、物力、财力抢救所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果,仍会因患者不健康的心理行为而毁于一旦,甚至出现无法弥补的遗憾。

因此,彭国球主任萌发了去研修医学心理学的念头,当一名心理医生,治病先治“根”,救人先救“心”。医生既要救人“身命”,也要救人“心命”。从此,彭主任又与医学心理学结下不解之缘……

保健优于治疗,

补“短”重于扬“长”

2001年,彭国球从中科院心理研究生课程班结业后,先后又通过了首批国家和军队的心理医生资格考试,并创建了三〇四医院的精神卫生与心理门诊,兼职挑起了心身医学科的大梁。

“我决定研修并兼职投身临床心理学,虽然自己要学的东西多了,工作也更忙碌更辛苦了,但能更好地全面掌握医学的三种武器:‘药物、语言和手术刀,这样,患者无论是肉体的伤病,还是心理的伤病,我都能予以帮助。”彭主任充满自信地对记者说。

这时的彭主任正在急救医学和心理治疗这两个园地辛勤耕耘,他无论是作为科室行政领导,还是学科带头人,都得心应手,顺风顺水……

然而,正当彭国球大展身手的时候,2005年他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调他到中央军委机关门诊部当主任,从事专职干部保健工作。面对新的任务、新的挑战,他二话没说,第二天就到新的岗位报到上班了。“如果说爱一行干一行是军人的幸运,那干一行爱一行就应是军人的使命。”

自2005年以来,彭主任一直负责八一大楼门诊部的医疗保健工作,为中央军委办公厅干部战士和离退休老将军老干部的医疗保健服务,为在八一大楼的军委和总部首长提供医疗急救服务。他曾多次组织对突发疾病的老干部和首长进行抢救,获得了各方的高度赞誉。在此期间,彭主任还先后20余次参加全国“两会”、国家和军队重大外事活动的医疗保障工作,并担任负责人。他成功抢救的病案被选为中央保健局教学病例。因成绩斐然、贡献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中共中央保健委员会授予他“中央保健工作先进个人”,中央军事委员会保健委员会先后两次授予他“全军干部保健工作先进个人”,2013年又荣获“解放军总医院建院60周年突出贡献奖”。彭主任还创造性地提出“人生健康八大法则”和“人体健康九大营养素”等新的学术观点,为我国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作出理论创新。缘于这些新的学术成就和广受欢迎的健康宣教,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连续多年授予他“优秀科普专家”,2012年又获“全国优秀科普名家”等荣誉。

作为一名资深的临床医疗保健心理医生,彭主任在采访中特别向记者阐释:每个人都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健康账户,长大成人后独立生活时,父母已经给这个专属的健康账户存入了一笔固定的基数。往后的每天每时每事,个人都自觉不自觉地在和这个账户打交道,是往自己的健康账户里存“钱”,还是从自己的健康账户里取“钱”?这主要是由自己的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人的健康状态是由身体最差的器官的功能状态决定的,而不是由最强的器官的功能状态所决定。所以,对于个人保健来说,预防优于治疗,补“短”重于扬“长”。身体是事业的本钱,健康是幸福的基础。个人健康的维护在人生每一阶段都必须十分重视,并要极其认真对待。每个人都要树立“保持健康是人生第一责任,保持健康是人生第一要务”的理念,因为健康不仅属于自己,同时也属于我们的家庭,属于我们的亲人和朋友,属于我们的单位和祖国。

彭主任继续说,个人在青少年时期就要建立起自己应知必知的有关医学保健养生防病的知识结构,培养甄别健康信息的一般能力,并在今后的岁月中不断加以补充完善,让自己具有科学实用的养生之道、保健之法、强身之术、防病之器。

心理学不仅惠泽患者,

更能服务社会大众

从1997年起至今,彭主任帮助了数以千计的人摆脱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痛苦。谈及他从医的职业生涯中横跨的几个学科时,谈得最多的还是他非常钟爱的心身医学。

据记者了解,心身医学主要指研究心身疾病、即“心理生理疾患”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治和预防的学科。其广义的概念是研究人类同疾病斗争中一切心身相关的现象,涉及医学、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其含义非常广泛,是当前国际上引人瞩目的新兴学科之一。

在采访中彭主任说:“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显著加快,加之市场经济不完善、利益分配不合理、诚信信仰缺失,人口独生子女化、城市化、老龄化等因素,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凸显,人际关系更加紧张,人们普遍感觉自身承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更多、更大的压力,感觉活得很累,普遍缺乏安全感、幸福感。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呈现井喷之势。因心理不健康引发的社会事件时有发生,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积极心理学创始人马丁·塞利格曼曾说,人可以在不增加外在物质条件和不改变客观环境的情况下,通过调节改变自己的心理,感知更多的快乐幸福,使生活更加美好。这正是当前中国社会最需要的一种社会心理共识。

彭主任在日常工作之余,潜心钻研学术,发表了很多医疗、心理保健方面的文章。他提出了个人养生保健“七、八、九、十”的理念和观点。“七”是为人处事七和原则:世界和平、社会和谐、单位和顺、人际和气、邻里和善、家庭和睦、个人和美;“八”是健康八大法则: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远离淫毒、避免伤害、充足睡眠、心理平衡、早防早治;“九”是健康九大营养:空气、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植物营养素;“十”是健康管理十大要点:饮食与体重,运动与休闲,睡眠与情绪,血压与血脂,血糖与尿酸。

此外,彭国球主任还提出了“和美人生学”。他认为和美的人生并不注重强调职位的高低、业绩的大小、财富的多寡,更注重强调自己内心的平和、中和、内和外顺;不注重强调一时,更注重强调一生;不注重强调有多少人生辉煌,更注重强调减少或不留人生遗憾;特别强调的是对和谐社会的贡献和个人快乐幸福的体验。人要“成功”,需要许多主观客观条件和机遇;所以,任何社会和时代都总是只有少数人“成功”了,多数人是平凡普通的;而人要“和美”,则更多的只需要主观的修为,社会中大多数人通过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就都能达到,“和美”的人可以成为社会的主体。“成功”的人未必幸福快乐,“和美”的人则一定是快乐幸福的。

推广普及和美人生学和积极心理学,发展好心身医学,拯救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痛苦焦虑的患者,还能缓解很多家庭和社会矛盾,解决诸多社会现实问题,服务社会大众。

采访中记者偶然了解到,彭主任的家乡正是曾经走出过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战士雷锋的故乡——湖南望城。“雷锋精神激励鼓舞着千千万万人成长进步,我也是其中之一。雷锋无私利人、乐于奉献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彭主任谦逊地说,“我是一个平凡普通的医生。我相信,常怀感恩心,爱心就常在,好运就常在,快乐就常在。”

专家简介

彭国球,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央军委办公厅门诊部主任兼心身医学门诊主任,资深保健医生、心理医生。 从事临床医疗保健心理卫生服务30年,是中央文明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国“相约健康社区行”巡讲专家,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社会心理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理事,全军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北京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曾先后在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专修学习。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三等奖一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医学论文30余篇;在多家媒体发表科普文章80余篇;参编并出版专业书籍9部;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新浪网、腾讯网、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中央部委、国家和军队总部机关及大型企业等媒体和单位宣讲数百场。荣获“北京市优秀科普专家”和“全国优秀科普名家”称号,获“解放军总医院建院60周年突出贡献奖”, 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中共中央保健委员会授予他“中央保健工作先进个人”,中央军事委员会保健委员会先后两次授予他“全军干部保健工作先进个人”。

猜你喜欢
保健心理
艾灸保健知多少
心理小测试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The Psychology of the Suitcase
心理小测试
保健图话:胃肠病人日常保健
日本的脚趾保健热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
磁性保健项链